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67783
胃及空肠多发性基质细胞瘤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许有生 陈家林 沈纪林 王土兴 杨其根 张伟强 吴金兴

    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 314000

    关键词:

    中华放射学杂志000723 患者 女,41岁。上腹隐痛不适伴恶心呕吐6个月。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口服2%泛影葡胺溶液1 000 ml后行CT平扫,示胃窦后壁有一向腔内隆起的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33~44 HU,直径约2.5 cm,边缘清晰光滑。在空肠也见一向腔内隆起的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35.9 HU,直径约3 cm,边缘光滑(图1,2)。CT诊断为胃窦后壁和空肠肿瘤,平滑肌瘤可能性大。

    手术所见:胃窦后壁有一3 cm×4 cm 的肿块,边缘光滑,位于浆膜层内。距屈氏韧带20 cm的空肠肠系膜对侧缘处有一4 cm×4 cm 的肿块,边缘清楚,已侵犯浆膜层外,与周围无粘连。病理诊断为胃窦后壁和小肠间质细胞瘤。

    讨论 以往都把胃间质来源的肿瘤归为平滑肌肿瘤。近年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简称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研究的结果认为,这些肿瘤的组织发生还不清楚,瘤细胞可表现为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成肌纤维细胞、Schwann细胞或未分化细胞;因此,这些具有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的间质肿瘤不管其良恶性,可能由不同方向分化的原始间充质细胞构成。

    图1 胃窦后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CT值为33~44 HU

    图2 空肠壁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CT值为35.9 HU

    胃肠道基质细胞瘤(gastrointestinal tract stromal tumor,GTST)自1985年提出作为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肿瘤。经免疫组化和电镜证实,胃肠道大部分梭形细胞肿瘤不具有平滑肌或神经分化特征,而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在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中占有重要地位[1]。胃是胃肠道间质细胞瘤最好发部位,肠道间质细胞瘤的发生率依次为空肠>回肠>十二括肠>盲肠>结肠。Miattinen等[2]报告了胃肠道间质细胞瘤109例,其中73例发生于胃部,31例在小肠。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共同症状为腹痛、出血以及呕吐、恶心等非特异性不适。临床上约1/3的胃良性间质瘤是在内窥镜下偶然发现的。内窥镜下多呈蕈伞状或息肉样。术中可见肿瘤边界清楚,可有或无包膜,与肌层或黏膜层相混。较大肿瘤可发生坏死或黏液样变性。经光学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无法确定为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时,可考虑诊断为间质瘤。本例CT所见与平滑肌瘤表现相同,在CT上无法区别。

    参考文献

    1,赵海潞,刘忠,纪小龙.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综述).诊断病理学杂志,1997,4:44-45.

    2,Miettinen M,Virolainen M,Maarit-Sarlomo-Rikala.Gasty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value of CD34 antigen in their ident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from ture leiomyomas and schwannomas.Am J Surg Pathol,1995,19:207-216.

    收稿日期:1999-12-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