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67811
脑新型隐球菌肉芽肿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年第8期
     作者:时维东 黄志勤 肖永鑫

    单位:222042 连云港市解放军第一四九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中华放射学杂志000822 患者 男,48岁。头痛、低热(体温 37.5℃~38.5℃)6个月,加重1个月而行头颅影像检查。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15年。体检:神志清,语言流利,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痛觉减退,生理反射亢进,巴彬斯基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6 g/L,HBsAg阳性,血清白蛋白28 g/L,血清白/球蛋白比值为0.8∶1。

    影像学检查:CT扫描示左侧颞叶深部有一半环状高密度影,周围有大范围低密度水肿带,左侧脑室受压闭塞,中线结构轻度右移(图1);增强扫描见高密度病灶呈显著半环形均匀强化,边界清,水肿区无强化,脑室系统及脑膜未发现异常强化表现(图2)。MRI检查:T1WI可见病变区呈略低信号,T2WI病灶与水肿区一起呈大片状高信号;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厚壁半环状显著强化(图3)。拟诊为脑胶质瘤行手术治疗,术后20 d病情加重,行CT扫描检查见原病灶显著扩大,增强呈片状、结节状不规则强化。后多次复查CT,病情进行性加重,治疗无效,2个月后死亡。
, 百拇医药
    图1 CT平扫左侧颞叶区半环形高密度病灶,周围水肿明显,侧脑室受压

    图2 CT增强扫描,高密度病灶显著强化,水肿区无强化

    图3 MRI Gd-DTPA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半环状均匀强化

    手术病理:肿块约 3 cm×4 cm×4 cm大小,界线不清,行大部切除;病理切片:胶质细胞增生,间质中有弥漫淋巴细胞浸润,尤以血管壁周围显著,并浸润血管壁,病变符合淋巴细胞、浆细胞性血管炎伴胶质细胞增生(炎性肉芽肿)。术后3周脑脊液检查:印度墨汁涂片镜下见大量不典型新型隐球菌。

    讨论 脑部真菌病多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病菌通过呼吸道并经血液到达颅内,其影像表现类似于脑霉菌病,常见有以下两种主要影像征象:(1)隐球菌性脑膜炎,无特异性,与结核性脑膜炎表现相似,只是很少发生钙化。(2)隐球菌性脑内肉芽肿和脑脓肿,病变位于脑实质内,多累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组织,形成脓肿或肉芽肿病灶,更多见的是肉芽肿性病变[1,2],脓肿病变表现类似细菌感染[1],形成厚壁环状强化灶。肉芽肿病灶CT平扫多呈结节状、半环状稍高密度影,周围有明显水肿带,增强检查强化显著。MRI T1WI上多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上变化较大,可为高信号或低信号表现,以高信号居多,Gd-DTPA增强检查病灶强化明显,若病灶位于脑表面尚可造成颅骨的破坏。脑实质性病灶均有肿块效应[3],诊断中需与胶质瘤相鉴别,后者CT平扫多为低密度,常发现钙化及出血,囊变病灶其壁较薄,MRI 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或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对囊变病灶增强检查往往能发现强化的壁结节。
, 百拇医药
    脑新型隐球菌肉芽肿影像定性诊断困难,需密切结合临床,脑脊液检查常有阳性发现,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志宏,张或,王履琨.脑霉菌病的CT诊断(附二例报告).中华放射学杂志,1990,24:44.

    2,王学廷,吕成国.小脑霉菌肉芽肿1例报告.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13:295.

    3,Comell SH,Jacoby CG. The varied computed tomographic appearance of intracranial cryptococcosis. Radiology, 1982, 143 : 703-707.

    (收稿日期:2000-01-2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