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8年第8期
编号:10267992
鲍温样丘疹病四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年第8期
     作者:李明华 舒江乔

    单位:518052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80815 鲍温样丘疹病是一种较罕见的独立性外阴部皮肤疾病,它具有确切的临床病理特征[1]。自从1970年首例报道之后,国内、外亦有一些个案报道。我院最近诊治4例,现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报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一、临床资料与结果

    1.一般情况:对1995年至1996年间,就诊于我院妇产科门诊、临床疑为尖锐湿疣的病例进行外阴皮肤病变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共76例,其中诊断为本病的4例(5.26%)。诊断标准依据黄忠璋等[1]主编的《皮肤组织病理学》,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4例年龄23~37岁,均为近年来深圳工作者,本人或丈夫有不洁性生活史,其中1例既往有尖锐湿疣病史。临床表现多无自觉症状,个别感到微痒,外阴部病变为多发性灰褐色丘疹,表面粗糙呈乳头状或颗粒状的突起,病变逐渐增大,互相融合,不规则,不对称。
, http://www.100md.com
    2.组织学改变与HPV检测:标本以10%福马林固定,HE染色。4例均可见表皮轻度增厚或呈乳头状增生,棘层肥厚,棘细胞大小不等、核大小与染色深浅不一(图1)。有核大深染或核小固缩的角朊细胞和角化不良细胞,核分裂相易见(图2)。真皮浅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切片HPV检测,1例为阴性,其余3例分别为HPV6(2例)和HPV11型(1例)阳性。

    3.治疗与随访:4例均首先应用干扰素注射治疗,石碳酸外洗;然后,3例应用激光进行病灶切除,1例为液氮冷冻治疗,病变分别在1~3个月内消退。3例随访已2年半,1例随访1年半,未复发。

    二、讨论

    1970年Lloyd[2]首先报道1例男青年腹股沟和阴部发生的病变,命名为多发性色素性鲍温病(multicentric pigmented Bowen's disease),随后有一些病例报道,也有叫鲍温样非典型增生(Bowenoid dysplasia)[3]的,至1979年Wade等[4]正式将其命名为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近10年来,国内也有个案报道[5],但未见有发病率的报道。本资料是在76例女性外阴皮肤活检中检出4例,占5.26%。有研究显示,其发病与HPV6、11、16型有关,本组4例中2例为HPV6型,1例为HPV11型,1例阴性,提示HPV病毒感染确与鲍温样丘疹病的发病有关。
, 百拇医药
    鲍温样丘疹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大多数发生于男女青年的外阴或会阴部皮肤,呈多发性色素性疣状丘疹,病理形态学上主要表现为表皮的异型增生,类似鲍温病,但是程度轻,病变范围小,预后较好,但也有演变成癌的报道。我们认为,临床上对有类似的临床表现者,最好进行病变部位的皮肤活体组织检查,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图1 表皮呈乳头状增生,棘层增层,棘细胞大小不等,核大小不一,可见核大、深染或核小固缩的细胞,真皮浅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HE×100 图2 表皮棘层细胞内可见异型核分裂和角化不良细胞。HE×400

    参考文献

    1 黄忠璋,王椿森,祝非如主编.皮肤组织病理学.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01-101.

    2 Lloyd KM. Multicentric pigmented Bowen's disease of the grain. Arch Dermatol,1970,101:48-50.

    3 刘彤华,李维华主编.诊断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00-500.

    4 Wade TR, Kof AW, AcKerman AB. Bowenoid papulosis of the genitalia. Arch Dermatol,1979,115:306-307.

    5 沙爱国,郑玉清. Bowen样丘疹病四例报告.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3:178.

    (收稿:1997-10-08 修回:1998-05-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