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8年第11期
编号:10268050
妊娠合并Marfan综合征一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年第11期
     作者:吴元赭 沙金燕 谢红一

    单位:20043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妇产科[吴元赭(现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妇产科),沙金燕,谢红一]

    关键词:

    中国妇产科杂志981115 Marfan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主要累及眼睛、 心血管和骨骼系统。妊娠期间,由于血液流变学改变、血容量增加及内分泌改变,Marfan 综合征对母婴均有影响。本文报告1例病案,并复习文献资料, 对合并妊娠Marfan综合征对母婴的影响和处理报道如下。

    一、病例资料

    患者30岁,汉族。因停经37周+3,妊娠合并Marfan综合征,于1997年8月9日入院。患者于14岁时,其母亲因Marfan综合征并发心功能衰竭死亡(40岁),当年患者检查时未发现异常。20岁时行彩色超声(彩超)检查,提示“主动脉根部扩张”,诊断为Marfan综合征。平时无心悸、胸闷等症状。28岁结婚,爱人健康, 婚后共妊娠3次,前2次均遵医嘱于早孕期行人工流产。本次患者坚持妊娠。产前检查共9次,均无产科异常。孕期分别于孕24周、30周和37周行心脏彩超检查共3次,均提示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3次检查报告的主动脉根部内径分别为45.5 mm、48.5 mm和52.7 mm。心脏各瓣膜区纤细柔软、启闭良好。 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入院查体:身高1.78 m,体重64 kg,中指间距1.80 m。 眼科检查正常。心脏各瓣膜区听诊无异常,叩诊心界不大。 入院后考虑病情有加重趋势,且已孕足月,故于1997年8月15日(孕38周+2),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娩1女婴,重 2 800 g,1分钟Apgar评分9~10分。 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平稳,第7天切口拆线,子宫复旧良好,产后两周出院。产后42天检查,恢复良好,目前仍在随访中。
, http://www.100md.com
    二、讨论

    1.Marfan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本病为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发病率为4~6/万[1]。可能与染色体15q 21.1上原纤维基因FBN1异常有关,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5%~75%的患者有家族史,其他为基因突变所致的单发[2]。第15对染色体上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为原纤维,该物质是结缔组织中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 它的缺乏将导致结缔组织发育不良。临床主要表现在眼睛、心血管及骨骼系统异常。 本病很少在同一人身上表现为3个系统的损害。(1)骨骼系统:双手平展中指间距与身高比上升; 蜘蛛脚样指(趾); 关节过度屈伸; 脊柱畸形; 平足或高足弓; 身高大于同龄组第90百分位数。(2)眼睛:晶状体半脱位、 青光眼、角膜曲度减小,眼(视)轴增大。(3)心血管系统: 主动脉根部扩张; 主动脉机能不全; 二尖瓣脱垂; 听诊闻及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返流音[3]

    2.Marfan综合征对母婴的影响:孕期雌激素水平增高,可抑制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在动脉壁沉积, 而孕激素又加速非胶原蛋白在动脉壁沉积,致使动脉壁结构发生改变[4]。加之孕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将加重或诱发Marfan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 出现主动脉瘤样扩张、夹层动脉瘤形成、瓣膜关闭不全和主动脉返流,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和动脉瘤破裂。Peritz[5]分析了32例Marfan综合征患者妊娠的个案报道,有16例死于孕期和产时,4例死于产后,主要原因是主动脉瘤破裂或主动脉返流所致的心衰。其中绝大多数在孕前有中、 重度心血管异常。最近,人们通过对一些中、轻度患者妊娠分析, 发现在孕前没有或仅有轻度心血管异常的患者,完全可以承受妊娠期负担,其危险性很低[6]。 Marfan综合征对胎儿的影响有两方面。 首先母体本身因面临本病的并发症影响,自然也危及胎儿,选择性流产、使引产及早产率增加。 另一方面,约3/4的患者是由母亲或父亲遗传患病,其胎儿遗传本病的可能性为50%[5]
, http://www.100md.com
    3.妊娠期间、产时及产后处理:妊娠期间超声心动检查至少每6~8周进行1次。 如果出现主动脉根部扩张直径超过50mm,分隔动脉瘤形成、 主动脉返流等并发症,则需终止妊娠, 并接受外科治疗。 阴道分娩多适用于没有心血管异常的患者,应放宽产钳、胎吸指征以缩短第二产程。多数学者主张以剖宫产术作为分娩方式并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7]。产后6~8周以内发生主动脉瘤的危险性仍很大, 可能与产后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大有关。Pyeritz[5]的研究显示,有3例在产后3天到6周, 因心血管并发症而行外科手术修补,应予重视。

    参考文献

    1 Francke U,Furthmayr H.Marfan′s syndrome and other disorders of fibrillin. N Engl J Med,1994, 330 :1384-1385.

    2 Magenis RE, Maslen CL, Smith L, et al. Localization of the fibrillin(FBN) gene to chromosome 15,band q 21.1. Genomics, 1991,11:346-351.
, http://www.100md.com
    3 Yosef SM,Younis J,Granat M, et al. Marfan′s syndrome in pregnancy.Obstet Gynecol Sury, 1988,127:759-762.

    4 Elkayam U, Ostrzega E, Shotan A, et al. Cardiovascular problem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the Marfan syndrome. Ann Internal Med, 1995,123:117-122.

    5 Peritz RE. Maternal and fetal complications of pregnancy in theMarfan syndrome. Am J Med,1981,71:784 -790.

    6 Rossiter SP, Repke JT, Morales AJ, et al. A prospectivelongitudinal evalution of pregnancy in the Marfan syndrome. Am J Obstet Gynecol, 1995,173:1599-1606.

    7 Gordon CFIII,Johnson MD.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the pregnant patient with Marfan syndrome. J Clin Anesth, 1993,5:248-51.

    (收稿:1997-11-24 修回:1998-5-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