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68149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C-erbB2的表达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葛霞 谢群 姚敏

    单位:233003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90325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是子宫内膜癌的特殊组织学类型,其生物学行为和病理形态学都与普通型子宫内膜癌(ordinary pattern of endometrial Curcinoma,OPEC)有显著差异。近年来,国内陆续有所报道[1-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96例,发现UPSC 7例。用特异性抗雌激素受体(ER)单克隆抗体和癌基因蛋白C-erbB2检测,以期探讨他们在UPSC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来源:收集我教研室1983~1992年资料完整的子宫内膜癌病例96例。手术切除标本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根据Burghardt[5]提出的分类法,符合UPSC者7例。年龄54~68岁,平均61岁,均为绝经后妇女。以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排液症状而就诊,症状出现时间20天至2年不等。
, 百拇医药
    2.免疫组化方法:ER及C-erbB2均购自Maxim公司,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方法,DAB染色,用已知乳腺癌ER和C-erbB2阳性标本作阳性对照,省略一抗作阴性对照。反应强度分为4级:完全阴性为(-);阳性细胞数<25%为(+);26%~50%为(++);51%以上为(+++)。并随机选择12例(发病年龄23~74岁,平均56岁)OPEC进行ER及C-erbB2表达比较。

    二、结果

    1.病理检查:7例UPSC形态学特征类似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肿瘤由复杂的分枝状乳头构成,其纤维血管轴心宽阔,表面粗糙,被覆多层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有显著的嗜碱性核仁,核分裂相多见,可见瘤巨细胞;乳头表面可见成簇的上皮细胞,伴散在成团的游离细胞。间质胶原化,2例玻璃样变。5例为纯粹型,2例混合型。7例UPSC浸润至浅肌层3例,深肌层至浆膜层4例,伴有宫颈和宫颈管累及2例,双侧卵巢和盆腔播散1例,瘤组织淋巴管内可见癌栓3例。
, 百拇医药
    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ER表达:ER阳性物质定位于细胞核,UPSC中,除2例混合子宫内膜癌区域ER呈阳性反应外,乳头状浆液性癌区和其他5例均为阴性。而12例OPEC除2例阴性外,其余均为阳性,其阳性反应强度随内膜癌的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弱。两种类型的ER阳性表达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C-erbB2表达:7例UPSC中,C-erbB2阳性6例。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乳头表面的癌细胞内。而12例OPEC中,仅3例阳性。两种类型中,C-erbB2阳性反应均呈膜浆型。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三、讨论

    UPSC的细胞分化程度低,预后差,复发率高,易发生盆腔广泛播散,被认为是恶性程度较高的子宫内膜癌,常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其发生率占同期子宫内膜癌的7.3%,与文献报道相似。其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本研究累及宫颈和颈管2例,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层浸润,1例双侧卵巢和盆腔播散,1例淋巴结转移。因此,OPSC是一类不同于OPEC的高度侵袭性肿瘤。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有些学者将子宫内膜癌归为两种类型:Ⅰ型较常见,以雌激素水平高为其特点;Ⅱ型较少见,与雌激素水平无关。本组研究结果表明,ER水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7例UPSC ER均为阴性,而OPEC呈高表达性,其阳性表达程度与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郭燕燕等[6]报道一致。

    C-erbB2原癌基因产物在正常情况下处于非激活状态 ,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当受到某些致病因素作用后,其结构或表达失控,被激活具有肿瘤转化的活性。近年来,发现C-erbB2在人体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增强与预后呈负相关[7]。本研究7例UPSC中6例C-erbB2阳性,而OPEC仅3例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其癌基因的突变。扩增参与子宫内膜的发生;其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相关。本研究UPSC的C-erbB2的高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高侵袭性和形态学的异型性,有必要对该类患者增加术后化疗剂量,延长化疗时间及增加化疗次数。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提示,ER及C-erbB2检测,对UPSC的治疗方案选择、判断恶性程度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郭丽娜,刘彤华.子宫内膜浆液性癌.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23-25.

    2 吴鸣,郎景和,郭丽娜.子宫内膜癌的特殊类型: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3-7.

    3 孙晓光,石素胜,盛修贵,等.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与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8-11.

    4 蔡红兵,陈惠祯.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6,23:348-351.

    5 Burghardt E.Surgery of gynecology oncology. New York: Thieme, 1993.338-343.

    6 郭燕燕,党群.子宫内膜癌组织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418-421.

    7 姜琨,童坦君.原癌基因C-erbB2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58~160.

    (收稿:1998-03-17 修回:1998-12-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