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1998年第1期
编号:10268482
第十二次全国中青年医学学术交流会(耳鼻咽喉科)纪要
http://www.100md.com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单位: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科/会议纪要/980127

    第十二次全国中青年医学学术交流会(耳鼻咽喉科)于1997年7月14日至16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440篇。经过中青年委员和老专家按照双盲法认真评选,共评出分组报告的论文170篇,其中耳科基础研究论文40篇,耳科临床方面论文39篇,鼻科学及气管食管学论文36篇,喉及头颈外科学论文55篇。会议按照上述四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各分组会评选出优秀论文三等奖40篇和推荐参加大会评选一、二等奖论文30篇,最后大会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19篇。

    

    耳科基础研究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在耳科研究中的应用,耳基础研究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离体毛细胞培养及膜片钳技术为研究毛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提供了新的手段。研究发现尼莫地平呈浓度依赖性,可逆地部分阻断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电压依赖性钙电流;冷热刺激可引起离体前庭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证明冷热刺激对豚鼠前庭毛细胞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而在人的离体前庭毛细胞,细胞内Ca2+的浓度与细胞内液Ca2+浓度密切相关。采用分子探针和松附式细胞仪技术发现豚鼠离体外毛细胞所有细胞器膜电位均不同,其中以细胞核膜电位最高。通过在体记录耳蜗毛细胞电反应的方法,表明极性电流对内、外毛细胞电反应及频率响应特性有明确的影响。证实了氯桂嗪和陪它啶能特抗迷路积水引起的钙超载,对内淋巴积水有治疗作用。测试了豚鼠畸变产物耳声反射正常值,而耳蜗微音器电位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无明确相关。采用耳蜗核组织提取多聚腺嘌呤RNA注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有功能的离子通道,结合膜片钳技术,研究耳蜗核离子的特性,在卵母细胞膜上记录到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用自制13导电极帽在豚鼠硬膜外记录中潜伏期反应脑地形图分布,观察皮层、皮层下细胞损伤对其影响,以及MLR(中潜伏期反应)与40HzAERP(听觉相关电位)的关系,表明外周听觉系统(耳蜗和听神经末
, 百拇医药
    梢)和下丘可能为40HzAERP的两个来源。有关毛细胞损伤与再生的研究有,辐射致小鼠胚胎耳蜗损伤后,毛细胞可再生,前体细胞可能是支持细胞,毛细胞的再生、分化和成熟与EGFR及其基因表达有关;小鼠内耳感觉上皮的发育过程与TGF-β有关,采用腹腔注射5-Brda方法,表明8天铃鸡基底乳头无细胞增殖,而前庭感觉上皮有较代水平的持续增殖,后者提示前庭末梢器官可能有对病理损伤的修复能力。在建立耳蜗螺旋神经节分离及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现庆大霉素对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生存、生长无影响。庆大霉素可致前庭细胞损伤和凋亡两种形态学上的变化,而后者的主动发生可能与损伤后的修复过程有关。通过对大鼠单侧前庭损伤后的前庭传出中枢双侧性CGRP反应增强,可能与促进前庭代偿有关,为了解前庭代偿活动提供了实验依据。内淋巴囊破坏后可引起前庭功能损伤,可因中枢代偿而无明显前庭功能紊乱的症状,认为这种代偿是不稳定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广泛应用于位听系传出与传入神经调控的研究,表明人体前庭感觉上皮胆碱能神经支配,显示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定位于前庭传出神经系统,且I型、II型毛细胞都接受胆碱能传出神经支配;豚鼠上橄榄复合体对同侧下丘有抑制性的GABA(γ-氨基丁酸)的调控;在豚鼠脑干听觉中枢及内侧膝状体有GABA受体的广泛分布,对NO也有较深入的研究,用经化学修饰的碳纤维微电极,定性检测离体耳蜗神经元在不同激动剂的诱发下所释放的NO,提示雏鸡耳蜗神经元细胞中存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噪声可使豚鼠耳蜗核NOS基因高表达;耳蜗血管
, http://www.100md.com
    纹NOS可能参与内耳微循环的调节,其含量或活性的降低可能是老年性聋发病的重要因素。豚鼠暴露于强噪声后耳蜗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2)表达阳性,说明HSP72对耳蜗有应激性保护作用。内耳免疫方面的研究:用细胞转移的方法,将标记的外周免疫活性细胞转移给受者,提示内耳在抗原刺激下产生免疫反应,受外周循环系统的免疫监控。应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标记免疫印迹法检测人血清抗膜迷路蛋白抗体,对自身免疫性SNHL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耳科临床及临床基础研究

    1.中耳炎的外科治疗:就鼓室成形术方面介绍了鼓室成形术后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术中所见和处理的经验教训,通过再次手术57.6%患者仍可改善听力。还报道鼓室硬化症的病理类型、术式与疗效。鼓室硬化症中属骨化型占15.5%,钙化型者占84.4%,两种类型的鼓室硬化症,术后听力增进分别为60%和66%,听力效果以钙化型略好。老年人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率占54%,听力提高的总体疗效不如普通人群。首次报道中耳内窥镜的临床应用,提出中耳内窥镜可用于观察手术显微镜难以观察的部位,依内窥镜可以减少中耳探察术,并为中耳术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根据对319例乳突根治术后再根治患者的观察表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胆脂瘤残留因素,主要为胆脂瘤基质的浸润、鳞状上皮清除不彻底、中耳乳突内间隙的存在等,年龄越小胆脂瘤复发率越高。报道了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人工听骨及钛质听骨用于鼓室成形术的临床总结。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腺样体肥大影响咽鼓管功能致听力障碍者,若保守治疗无效应手术切除,以恢复听力。
, 百拇医药
    2.面瘫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报道了外伤性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治疗及临床分析,经定位诊断面神经水平段及锥段受损者最多,其次则为垂直段、膝状神经节。面神经减压术后随访有效率达96%。Bell麻痹的面神经病变部位在膝状神经节以下至鼓索神经分支处治愈率高,病变位于鼓索神经分支以下治疗效果较差。通过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面神经电图检查发现,面神经的亚临床变性仅与病变程度如术腔中有无胆脂瘤或肉芽有关,而与病程长短无关,强调对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前进行面神经电图检查有助于估计有无面神经病变及预后。

    3.耳先天性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报道对108例先天性耳聋患儿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结果,发现其畸形有6种类型,高分辨率CT的应用对早期诊断先天性耳聋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估计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适应证。先天性外耳道畸形的手术结果表明,中耳听骨畸形最多见于锤、砧骨,其次为镫骨上部结构。术后听力无改善的原因是外耳道重新狭窄或闭锁和移植鼓膜的外侧愈合,强调保持术后重建外耳道的宽度及防止移植鼓膜外侧愈合是提高术后听力效果的关键。
, 百拇医药
    4.耳神经及颅底外科:报道了侧颅底的应用解剖、三维CT研究与颅神经保护的临床研究。通过对21侧成人尸头颞下窝进路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发现,颈静脉球形态可分隆起型(66.7%)和低平型(33.3%)两种类型。对10例侧颅底病变三维CT扫描发现,三维CT可清楚显示颅底病变与颅底孔裂的关系、向颅内侵犯的范围及骨质破坏的特点,便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对24例侧颅底肿瘤的观察表明,术前颅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功能保全以Ⅴ、Ⅵ和Ⅸ-ⅩⅡ颅神经为高,分别为100%和85%~94.4%,保全面神经的关键是保持其解剖结构的完整,减少对其血供的骚扰,保全后组颅神经应注意其解剖关系,充分暴露病变和神经,明视下操作。还报道了三叉神经感觉后根血管减压梳理松解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及内耳道桥小脑角肿瘤外科治疗方面的经验。斜坡区的各种良、恶性病变可累及鼻、口咽、筛、蝶窦、翼腭窝和颞下窝,同时这些区域的病变也会侵犯斜坡。介绍了33例斜坡肿瘤,强调斜坡肿瘤的外科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恰当地选择手术进路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垂体腺瘤与颈内动脉的关系研究表明,临床经鼻-蝶窦垂体腺瘤手术时,向两侧海绵窦方向探查和刮除腺瘤距中线平均不应超过10 mm。报道颅底沟通瘤79例,手术进路的选择要根据肿瘤的发病部位、范围及侵及程度,宜选择术野宽广的径路,提出四个基本手术径路:颅-眶联合径路、颅-面联合径路、颅-颌或颅-颞下联合径路、颅-颈联合径路。也可根据肿瘤的性质和范围采用其它联合径路。
, http://www.100md.com
    5.耳聋及耳神经学检查:报道了听觉初级Ⅰ型神经元病,其特点主要为渐进性双耳对称性听力下降,严重的语言听力障碍,纯音听力图为以低频损失为主的上升型曲线,语言接受阈升高,最大清晰度百分比下降,镫骨肌反射消失,ABR引不出或阈值明显高于主观听阈。指出了对该病提高认识的重要性。介绍了局部脑血流(rCBF)断层显像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和临床价值,表明rCBF断层显像对突聋的病灶检出明显优于CT,对突发性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采用表面电极直接电刺激眶上神经诱发的瞬目反射检查技术,可用于如三叉神经、面神经疾病和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正常成人骨导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观察了不同位置放置的骨导振荡器、不同的刺激重复率对骨导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外耳道压力的大小对扫频探测音鼓室导抗图及其测试值的影响研究表明,扫频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测试中,外耳道压力不宜选用峰压,而应选用Odapa作为标准的测试压力。听性脑干反应可用于阈上功能的客观测试,包括用于估计高频带的不适阈,压缩比和波V振幅-强度函数曲线的斜率可作为量化重振程度的指标,波V振幅-强度函数曲线的斜率在判断听力损失的图型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响度增长曲线与压缩放大助听器的研究提示,宽动态范围压缩放大助听器将宽声强范围的外界输入声放大后压缩到患者较窄的动态范围之内,压缩比率是其重要的参数。依据响度增长曲线所进行的分型,同时兼顾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响度重振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助听器的选配具有指导意义,对了解耳蜗损伤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就耳声发射临床应用研究报告较多。听力正常人群的畸变耳声发射及其时间序列观察研究表明,听力正常人群中部分个体外毛细胞功能的不完全性可能是畸变耳声发射的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畸变耳声发射的时间序列的观察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耳蜗病变,确定正常的畸变耳声发射范围。耳硬化症患者小窗镫骨部分切除术后,DPOAE引不出的原因,主要在于发射声逆向传递减压较多。另外对空勤人员及潜水艇员进行DPOAE测试结果表明,DPOAE可用于空勤及潜艇作业人员的听力筛选,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耳蜗病变。通过滤波及互相关函数二次处理后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 OAE)信号的信噪比及识别率。正常青年人DPOAE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正常参考值。DPOAE对侧抑制效应的研究提示,DPOAE对侧抑制效应的测试是研究内侧橄榄耳蜗系统的快速敏感、简单无创、客观可靠的方法。有22导人工耳蜗植入的初步研究报告,语后聋者术后能进行正常的社交和工作,语前聋者术后可提高学习语言的效果。强度CT对迷路骨化诊断的假阴性率较高,故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前宜常规进行MRI检查。报告了1 500例眼震电图分析,提示眼震电图对前庭周围性疾病和颅内器质性、非器质性病变有诊断价值。介绍了国人195例重心动摇检查正常值,其各项数值与日本学会标准相仿,为重心动摇检查提供了国人标准。
, 百拇医药
    6.耳科临床基础实验研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胆脂瘤上皮表达的研究表明,在胆脂瘤阳性细胞增多并扩展到基底层以上的细胞,可提示胆脂瘤上皮有过度增生趋势。在胆脂瘤上皮的皱褶处,Ki67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表明该处的上皮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活性,故术中应需注意清除这些部位的胆脂瘤上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渗出液进行IL-6和TNF-α检测结果表明,中耳渗出液中IL-6阳性者占89.2%,TNF-α阳性者占66.67%。病程长者TNF-α高,病程短者IL-6浓度高,提示IL-6主要作用于疾病早期,TNF-α则主要与疾病的持续状态有关。

    

    鼻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


    成功地建立了人鼻腺体细胞三维培养模型,对鼻息肉组织人细胞间粘附分子-1基因克隆及高效表达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型鼻息肉中神经肽的分布,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动物模型中得出P物质神经反应阳性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性内源性因素。探讨了EB病毒BHRF1及肿瘤转移抑制因子nm23-H1的基因表达方式,建立了EB病毒诱发永生化人上皮细胞癌变及低分化鳞癌细胞株,为EB病毒致癌的病因学作用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探讨了EB病毒抗核抗体(EBNA1)及鼻咽分泌物β2微球蛋白含量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病程转归判断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鼻科临床方面,研究了鼻丘及邻近结构,鼻眼相关疾病的CT扫描,对鼻外进路及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开放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了鼻内筛窦手术中不同的中鼻甲处理方式对嗅觉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内窥镜下,显微镜下及常规方法鼻内筛窦手术的疗效。用接触式显微内窥镜对活体鼻咽粘膜上皮进行了动态观察,此方法可清楚地显示粘膜上皮表层原位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对鼻咽炎及鼻咽癌诊断有参考价值。

     咽喉及头颈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咽喉-头颈癌的基础研究:近年来有较大进展。为探索喉癌基因治疗的可能性,除利用重组腺病毒为载体,转导野生型p53基因,发现可抑制喉癌细胞株的生长外还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了不同浓度IFN-Y作用于喉鳞癌细胞系细胞HLA的表达情况。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粘附因子CD44、细胞周期蛋白D1、L1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或凋亡的bcl-2基因,上皮细胞粘附分子P53蛋白和HPVE6蛋白复合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在头颈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都有利于进一步探明肿瘤生物学特性及各类不同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值得指出的是,在这次论文的交流中重视实验研究与临床的结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了解肿瘤不同距离像的组织PCNA,P53蛋白的表达及DNA含量分析,以期为保留置管功能的肿瘤外科切除获得可靠的依据。②为探索头颈恶性肿瘤治疗途径,采用千斤藤、维甲酸及β胡萝卜素对喉癌及鼻咽癌细胞株诱导分析的研究,发现用药后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采用我国自制的抗人喉癌单克隆抗体经同位素标记后可获得荷瘤裸鼠满意的肿瘤显像提示可在体内与喉癌组织有较强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具有免疫导向作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CPCR1,选择3、9、13号染色体上共11个座位的微卫星多态标记,对58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进行了杂合子丢失的分析,结果提示染色体3P、9P、13P为喉癌染色体高频率缺乏区,这些特定部位抑癌基因的失活将为进一步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③利用基因工程构建了重组毒素EGF-PE40,表达对癌细胞有特异杀伤作用的融合蛋白,以探索该毒素作为新型导向药物的可能性。④PCNA表述与喉非典型增生与颈后的关系,p53,PCNA与喉非典型增生恶变有关,但无协同表述现象。⑤野生型p53,bcl-2与喉癌放疗,预后的关系,5年无复发者高。野生型p53高表述,放疗效果好,3年中复发者低。bcl-2高表述,放疗效果差,3年中复发者高,5年中无复发者低。
, http://www.100md.com
    2.咽喉-头颈癌的临床:介绍了40例双侧带状肌瓣联合应于喉重建术,应用带蒂肌瓣进行功能重建的喉部分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对120例喉癌病例行喉全切除术时采用舌骨径路开咽,认为该径诊开咽较传统的舌甲膜径路开咽更具有优越性。全喉切除后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近全喉切除术粘膜管成形发音功能重建在晚期喉癌、下咽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会厌癌声门上喉部分切除术等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鼻喉乳头状瘤癌胚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提示癌胚抗原的表达及表达类型对预测鼻喉乳头状瘤的复发与癌变有一定价值。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认为p53基因突变在该病中属频发事件,可能与反复复发的特征有关,HPV感染可能是导致p53基因突变的直接原因。对声带麻痹的治疗及喉发音功能检测的研究,实验犬的两种神经肌蒂环杓后肌移植术术式探讨,家兔环杓关节实验性损伤后声门形态及声带肌组织学观察,各种延期神经修复术声带麻痹的比较研究和犬喉内肌失神经后胶原纤维和DNA的定量变化等都作了有益的探讨,对57例气管插管后声嘶及杓状软骨拨动术治疗取得明显的疗效,声门上癌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对声门上癌的浸润途径进行了分析,喉癌、下咽癌颈廓清组织中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研究提示喉癌、下咽癌患者的颈廓清的施行应在颈Level Ⅱ~Ⅳ廓清的同时行同侧甲状腺侧叶的切除、以将颈中脏器淋巴结清扫彻底,对Level Ⅰ,Level Ⅴ的清扫应在临床触诊,CT检查的证实下或术中发现转移时方可进行,以减少颈廓清手术范围,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1 865例全喉切除病例的研究发现24例有喉前淋巴结转移,有报道喉癌标本的“米”字辐射状病理解剖法,颈淋巴结转移CT的诊断标准及其病理学基础研究结果提示CT对头颈部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认为以最大径1.0cm为转移淋巴结的影像诊断标准更为合理,CT上淋巴结密度的改变包括淋巴结中央密度减低或淋巴结上出现密度不均匀散在的透明区。对12例累及颈动脉系统的晚期喉癌、下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进行B超和CT扫描的对比研究,发现B超在颈动脉受累程度的评价上敏感性为100%,较CT有明显优势。有报道用CO2激光治疗喉3/4切除术后拔管困难取得较好的疗效。对22例喉结核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治疗问题也进行了讨论。通过比较Dr.Specch软件中嗓音分析、喉声门电图和声谱图分析软件进行检查的情况,认为三种测试方法各有特点,又可互相补充,能为临床的诊断提供有用的依据。对18例全喉切除术后咽瘘治疗经验进行了讨论。
, 百拇医药
    报道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全血TNF-α水平的日夜规律性,提示其与日间嗜睡症状发生有关。对重症OSAS患者术前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可代替预防性气管切开术,降低UPPP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次会议展示了继首届全国耳鼻咽喉科中青年学术交流会以来,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界中青年工作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果,许多优秀论文达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其中一些论文的质量已经达到国内甚至国际的先进水平。

    会议期间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希望中青年医学专家要以老一辈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开拓、进取、求实、奋进”的精神,做跨世纪的接班人。

    (执笔:曹克利 毕小敬 邱建华 梁凤和 龚树生 周梁 韩东一 钱进 陈晓巍)

    (收稿:1997-08-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