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1998年第4期
编号:10268553
治疗内窥镜鼻窦手术致眶内壁及内直肌损伤二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8年第4期
     作者:宋维贤 卢炜 王景礼 周兵

    单位:100730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宋维贤、卢炜),耳鼻咽喉科(王景礼、周兵)

    关键词:

    我院对2例因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致眶内壁和内直肌损伤 我院对2例因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致眶内壁和内直肌损伤,眼球外斜视的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及时进行了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例1 患者女,50岁。因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于1997年1月23日在某医院局部麻醉下行鼻内窥镜双侧鼻息肉摘除、鼻窦开放术。术后第2天右眼肿胀,开睑困难,右眼外斜,不能内转。术后第11天,CT扫描示右眶壁骨折,内直肌缺损。术后1个月转至我院眼科就诊。检查:右眼视力0.8,左眼1.5。右眼外斜45°,复视,内转完全不能。眶CT及磁共振(MRI)检查示右眶内壁及隅角部骨折,骨折前界位于眶缘后1.2 cm,骨板缺损达眶缘后3.5 cm,MRI可见内直肌大部缺失,前部游离端似马尾状突入筛窦,大量眶内软组织突入筛窦内。诊断: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双侧),眶内壁骨折,内直肌损伤,麻痹性外斜视(右)。治疗:伤后2个月,局部麻醉下行右眶内壁骨折整复,硅胶充填,外斜矫正术。术中将突入筛窦内的软组织,包括残存的内直肌全部回纳入眶内。取厚1.5 mm硅胶板,剪成相应大小,充填于骨缺损区表面。外直肌后退9 mm,用6“0”尼龙线褥式缝合于内直肌止端,两端自内侧眶骨膜穿出,结扎于鼻背骨膜表面,使眼球保持于正位。术后7d拆线。术后2个半月复查,右眼外斜15°,无复视,无眼球内陷,内外转均受限。
, http://www.100md.com
    例2 患者男,32岁。于1997年4月2日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某医院局部麻醉下行鼻内窥镜鼻息肉摘除术、鼻窦开放术。手术结束时即发现右眼外斜,复视。术后1个月来我院眼科就诊。检查:左、右眼视力均为1.5,右外斜74°,不能内转。CT及MRI检查示右眶内壁骨折。诊断: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双侧),眶内壁骨折,内直肌损伤,麻痹性外斜视(右)。治疗:伤后1个半月行右眶内壁骨折整复,硅胶充填,外斜矫正术。处理方法基本同例1。术后1个半月双眼正位,正前方无复视,无眼球内陷,右眼内转、外展均受限。

    眼眶四壁中,内壁最薄,约为0.2~0.4 mm,内直肌紧贴在眶内壁骨膜表面,鼻息肉摘除或鼻窦开放手术中清除筛窦外侧壁(眶内壁)病灶时,尤其在出血情况下,视野模糊,解剖标志不清,极易将纸板损伤,眶内容物疝出后,又将其误为鼻息肉摘除[1],造成一系列损伤。当内直肌离断缺损时表现为眼球呈外斜位,不能内转。复视及眼位异常,CT及MRI检查所见,诊断无困难,手术矫正斜视,仅保持第一眼位,内直肌的正常功能永远不能恢复。鼻窦术中、术后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外斜视等,应及时与眼科协作,并做CT和MRI检查,明确诊断。在局部水肿消退后(约2周)手术。否则因粘连及瘢痕纤维化,脱入到筛窦内的眶脂肪吸收液化,即使回纳入眼眶,也会发生眼球内陷。预防的关键是术者熟悉鼻腔、鼻窦及鼻眶的解剖关系,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手术中充分止血,视野清晰,观察准确,才能避免损伤眶内壁[2]。参考文献

    1卜国铉. 鼻眼相关外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Neuhaus RVV. Orbital complications secondary to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Ophthalmology, 1990, 97:1512-1518.

    (收稿:1997-09-08 修回:1998-04-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