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8654
鼻鼻窦上皮-肌上皮癌
http://www.100md.com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潘传敬 刘宽宇 汪盛贤 何跃 吴正鸿

    单位:

    潘传敬、刘宽宇、汪盛贤 成都军区总医院病理科 610083 ,何跃、吴正鸿 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990229 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是主要发生于涎腺的罕见肿瘤[1,2],发生在鼻窦者极罕见。我们对其病理表现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患者男,46岁。因2年多来左鼻阻、反复鼻出血,鼻内肿物二次术后复发,于1996年5月16日入院。2年前在基层医院行鼻腔肿物切除术,未送病理检查。1年后肿物复发在外院切除,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腺瘤。入院检查:全身检查无异常,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左鼻腔仅见下鼻甲前端正常,其余结构被肿物遮挡不能窥视,肿物表面鼻中隔明显右偏。CT扫描:左鼻腔、上颌窦及筛窦软组织块影填充,左眼眶内下侧壁骨质破坏。双肺X线摄片正常。9月18日在全身麻醉下左鼻侧切开,行鼻腔上颌窦、筛窦肿瘤切除。术中见左上颌窦内脓性分泌物潴留,无肿瘤组织,窦腔粘膜正常。左侧筛窦及鼻腔充满肿瘤,尽可能切除。术后局部直线加速器X线放射治疗40 Gy出院。病理检查诊断为上皮-肌上皮癌。1年后再次复发,检查见左鼻腔被肿瘤填满。CT示软组织影充填左鼻腔、鼻前庭及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筛板已破坏,颅内有占位影。取活组织检查证实肿瘤复发,行放射治疗。1998年2月10日死于颅内侵犯。
, http://www.100md.com
    光镜观察:癌组织呈腺管状结构,腺管中心有少量均质淡红色物质。大部分区域腺管结构不明显,呈梁索、巢状或大片状。间质由透明性变的丰富胶原或梭形纤维母细胞构成。癌细胞大小较均匀。形成腺管的癌组织由内外双层癌细胞构成(图1),内层细胞深染,核呈圆形位于中央,染色质较粗,可见小核仁,胞质丰富,略嗜碱性,与腺上皮细胞(epithelial cell,EC )一致。外层细胞胞质透明,核呈卵圆形或短梭形,核常位于基底部,染色质细呈泡状核,有多个细小核仁,与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cell,MC)一致。癌细胞异型性不明显,但核分裂多,并有异常核分裂。成片的癌组织以透明细胞为主,边缘常为短梭形细胞,细胞排列更密集,胞质较少,核浆比例增大,核异型性较明显,核分裂极为多见(图2),平均24/10 HPI。在大量透明细胞中心,可见少数深染的内层EC。借阅外院病理切片组织构像与此次基本一致。

    图1 上皮-肌上皮癌双层细胞构成的腺管结构,内层腺上皮细胞深染,外层肌上皮细胞透明,间质胶原丰富。 HE×400
, 百拇医药
    图2 成片的透明细胞肌上皮细胞区,细胞密集,泡核,核分裂多。 HE×400

    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网织纤维染色见网状纤维围绕腺管和癌细胞片巢。PAS染色见外层透明细胞内有紫红色糖原颗粒。细胞角蛋白(Keratin)染色内层细胞呈强阳性,外层细胞呈弱阳性(图3);S-100蛋白染色仅见腺管外层透明细胞和片巢中透明细胞胞质呈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染色外层透明细胞呈弱阳性;Vimentin染色癌细胞呈阴性,间质梭形细胞和血管呈强阳性;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癌细胞核阳性率平均为34%,分布于外层细胞,在巢片状透明细胞区域阳性率达58%。

    图3 Keratin染色示腺管内层细胞呈强阳性,外层细胞呈弱阳性。 ABC×400
, http://www.100md.com
    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用石蜡包埋组织作流式细胞学检测,二倍体率为70.4%,异二倍体率为29.4%,细胞增殖指数达72.9%。

    超微结构观察:腺上皮性癌细胞围成腺腔,腔面有少数微绒毛突入,成梁索、片巢状癌组织中心也常见微腺腔形成,围成腺腔的内层细胞由连接复合体相连,胞质内可见成束的张力微丝,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散布于胞质中(图4)。肌上皮性外层细胞电子密度低,含丰富糖原颗粒,与内层细胞之间有桥粒连接,胞质内细胞器少,可见散在的张力微丝,质膜下可见细小的肌微丝束和密体,有的可见吞饮小泡,胞质外有不连续的基板。短梭形细胞的上述结构明显。成片的透明细胞分化幼稚,核畸型,核仁明显,呈网状。胞质内细胞器极少,可见排列紊乱的中丝,偶见肌微丝束,无密体、密斑,细胞间有原始桥粒样连接。

    图4 肌上皮细胞形成的微腺腔及微绒毛(A),细胞间连接复合体(B),胞质内张力微丝(C)。 EM×20 000
, 百拇医药
    EMC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癌,以往有透明细胞腺瘤、单形性腺瘤、富于糖原腺瘤、管状癌等名称。已证实它是由向EC和MC方向分化的两种细胞成分构成的腺管状癌。

    EMC的特殊点在于癌细胞明确地分化成两种较成熟的EC和MC,形成双层结构腺管,其构形独特与成熟腺管相似,显示其高分化特点。文献中将EMC视为低恶性,也有人提出为中度恶性[3]。以腺管形成为主的预后较好,透明细胞MC为主者预后差。本例多次复发后表现为透明细胞MC占优势,细胞分化也差,分裂增殖极为活跃。临床表现切除后3次复发,对放射治疗不敏感,终因侵至脑内,发病后3年半死亡。

    参考文献

    1 Fonseca I,Soares J.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A study of 22 cases. Virchows Arch A Pathol Anat Histopthol,1993,422:389-396.
, http://www.100md.com
    2 Brocheriou C,Auriol M, Roquancourt A,et al.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Study of 15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n Pathol, 1991,11:316-325.

    3 Wilson RW, Moran CA.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lung: immunohistochemial and 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Hum Pathol,1997,28:631-635.

    (收稿:1998-04-29 修回:1998-12-1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