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68682
后鼻孔息肉诊治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舒畅 陈建超 杜晓东 沈佳

    单位:舒畅 陈建超 杜晓东 沈佳 无锡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四人民医院 214062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990318 一般认为后鼻孔息肉是源于上颌窦的突出于后鼻孔的息肉[1]。 观察我科近5年经治的26例后鼻孔息肉患者后,发现上述概念不完全正确。

    1. 一般资料:后鼻孔息肉患者26例,全部经由CT、鼻内窥镜检查证实。男14例,女12例。年龄16~78岁,平均44.2岁。14例年龄小于30岁。6例曾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复发。

    2.手术所见:全部患者均行内窥镜鼻窦手术, 部分患者同时用钢丝圈套器套除息肉。术中见息肉来自上颌窦18例,其中13例息肉源自上颌窦窦口内侧壁,5例由于窦内粘膜广泛肿胀,难于确定来源;18例中6例息肉蒂部与上颌窦囊肿相连。息肉源于筛窦者5例,其中2例蒂部来自筛窦囊肿样息肉。源于蝶窦2例,其中1例与蝶窦内囊肿相连。1例源于额窦。伴有解剖变异者21例(反向中鼻甲5例,泡性中鼻甲5例,鼻中隔偏曲6例,钩突畸型5例)。

    3.病理改变:源自不同部位的后鼻孔息肉在病理组织学上无明显差异。病程超过3年的5例中3例息肉表面有鳞状上皮化生。粘液腺体多聚于息肉蒂部,可形成潴留囊肿。见少量浆细胞浸润。

    4.术后随访:4例失访。22例经10个月~4年随访,22例均无复发。

    讨论:本组病例显示后鼻孔息肉不仅源于上颌窦,也可能来自筛窦、蝶窦和额窦。大多数后鼻孔息肉蒂部粘膜有囊肿样改变。术前CT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后鼻孔息肉蒂部,同时可避免对健康鼻窦的不必要探查和开放。

    内窥镜鼻窦手术处理后鼻孔息肉明显优于传统鼻息肉摘除和柯-陆手术,关键在于同时处理了窦内与息肉相关的病变粘膜,并解决了引发窦内粘膜病变的鼻窦引流通道病变和解剖变异。

    除源于上颌窦外的后鼻孔息肉,要注意排除内翻性乳头状瘤。在处理源自上颌窦的后鼻孔息肉蒂部病变粘膜时,对限局在窦口附近的病变可在行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时去除。源于上颌窦其它窦壁者可采用双径路法(同时经上颌窦自然口和下鼻道造口或犬齿窝造口)切除。对疑有变应性因素的后鼻孔息肉,应采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喷鼻1~3个月。

    参考文献

    1 王天铎,樊忠.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60-371.

    (收稿:1998-07-09 修回:1998-12-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