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8年第7期
编号:10269135
高水平铅暴露对儿童智商、行为及血中某些神经递质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8年第7期
     作者:李宏向 朱慧芬 王郁文 徐慧君 宋秀珍

    单位:250031 济南军区总医院儿科(李宏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朱慧芬、王郁文、徐慧君、宋秀珍)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80716 为探讨铅对儿童智商(IQ)、行为及血中去甲基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三种神经递质的影响,并试图从神经化学的角度阐明铅与IQ、行为的关系。

    对象和方法:从儿保及儿科门诊收集到与可能的铅污染环境密切接触的高水平铅暴露(血铅>100 μg/L)儿童98名,4~6岁33名,7~14岁65名,均符合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声明和WHO的建议[1]确立的入选条件。生活和学习在大连星海区海边的8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两年龄段各40名。采用微量血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使用Perkin-Elmer公司生产的6 5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NE、DA,Hestin碱性羟胺比色法测定Ach,标准液由美国Sigma公司生产,选用WPPSI[2]、WISC[2]、CBCL评定IQ及行为。
, http://www.100md.com
    结果:实验组血铅值188.4±39.3 μg/L,对照组70.3±16.5 μg/L,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主要掺杂因素差异不显著。

    4~6岁高水平铅暴露儿童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GIQ)分别低于对照组26分、14分、19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详见表1。WPPSI各分测验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其中问答题、词汇、类同、动物房和几何图形评分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7~14岁高水平铅暴露儿童VIQ、PIQ及GIQ分别低于对照组8分、9分、9分,差异不显著,WISC各分测验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BCL调查98名实验组儿童30例行为异常,占31%,以多动最多见,其次是攻击性行为、社交退缩和违纪,对照组仅2例行为异常,占2.5%,两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

    实验组血中NE、DA低于对照组0.014 mg/L、0.015 mg/L,Ach则高于对照组4.7 mg/L。实验组血铅大于200 μg/L者25名,其血中NE、DA低于对照组0.036 mg/L、0.046 mg/L,Ach高于对照组11.7 mg/L。
, 百拇医药
    讨论:目前研究发现血铅≥100 μg/L可抑制铁螯合酶、Na-KATP酶等多种生物酶活性[3]。铅可沉积在大脑的不同区域,最首要的部位包括大脑皮质的额前区,海马回和小脑,大脑皮质额前区的损害可以引起认知功能的损害及进行性的注意力分散[4]。本组对象血铅值均大于100 μg/L,由此可以推测其体内的生物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脑神经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其有可能发生心理行为异常。

    本组智力测定结果显示4~6岁高水平铅暴露儿童的学习、记忆、思维、语言提炼、视觉运动整合功能、模仿能力受损,揭示其智力发育受到了多方面的损害。7~14岁高水平铅暴露儿童智力测定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此问题尚有待进一步探讨。行为调查发现高水平铅暴露儿童行为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多动最多见,其次是攻击性行为、社交退缩和违纪,这些行为问题可能导致的社会后果是严重的,因此,铅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http://www.100md.com
    铅可作用于几个神经递质系统。作用于胆碱能系统,使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有所下降。作用于在学习能力和记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的多巴胺能系统和谷氨酸盐系统,使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下降,使酪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单胺氧化酶活力增加20%。近二十年来,铅对单胺类递质的影响研究通常没有与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相结合,而且采用的研究手段多为体外方法,有人提出进一步探索的设想原则进行综合人群研究[5]。本组实验血中NE、DA水平低于对照组,Ach高于对照组,这种趋势随血铅增高更加明显。实验组89%的儿童表现为精神-习惯性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兴奋性增强的症状且以多动行为异常最多见,揭示血铅增高所致的神经递质变化趋势与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有一定联系。紧张情绪、昼夜节律、饮食习惯等内在因素也可引起单胺类递质的变化,所以,铅与神经递质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Committee on environmental hazards, committee on accident and poison prevention. Statement on children lead poisoning. Pediatrics, 1987,79:457-465.
, 百拇医药
    2 王永午,主编.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07-224.

    3 Needleman HL. The persistent threat of lead: medical and sociological issues. Curr Prob Pediatr, 1988,18:703-744.

    4 Shafiq Ur Rehman, Om chandra. Regional interrelationships of zinc, copper, and lead in the brain following lead intoxication.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al, 1984,32:157-165.

    5 唐海旺,梁友信.铅神经行为毒性的生物学基础.卫生毒理学杂志,1993,7:166-16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