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8年第7期
编号:10269154
肝豆状核变性的脑CT及核磁共振改变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8年第7期
     作者:叶礼燕 郭志华

    单位: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80725 患儿男,14岁,因四肢无力14个月,吞咽困难4个月于1997年8月27日入院。患儿自1996年6月起诉四肢无力。10月起出现动作缓慢,构音不清,声低,至12月出现步态不稳、不自主动作。1997年2月出现穿衣困难、流涎、学习成绩下降。至4月起出现面部表情呆板、吞咽困难。5月在外院作头颅CT,诊断为脑萎缩。用酰胺吡酮(脑复康)、苯海索(安坦)、谷维素等无效。8月作核磁共振(MRI)检查颅脑,诊断为脑炎、脑萎缩,继续按脑萎缩治疗,因病情无好转入我院。无黄疸及肝炎病史。入院时体检:神志清醒,面部表情呆板,反应迟缓、流涎,伸舌震颤,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正常,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密度减低,轻度脑萎缩。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片状信号灶,边缘欠清,全脑量减少,脑沟裂池增宽,脑室扩大。因临床表现不能用脑炎及脑萎缩解释,经裂隙灯检查眼角膜发现K-F环,测定血铜蓝蛋白为0.051 g/L,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

    讨论: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若临床早期诊断,适当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本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有明显的椎体外系症状。临床医师若将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综合分析,可避免漏、误诊。儿科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