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69341
上颌窦横纹肌肉瘤伴颈淋巴结转移误诊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曾云 孔祥英 易斌 梁志勇

    单位: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曾云(进修医师)、孔祥英、易斌],病理科(梁志勇)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0124 患儿男,6岁。因颈部包块反复出现8个月入院。于入院前8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颈部包块,有轻压痛,在当地医院诊为“颈淋巴结炎”, 经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1周淋巴结缩小。约半个月后右颈部包块又复肿大,去儿童医院就诊,诊断同前,给予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静脉滴注11天后又“消肿”。如此反复,均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而好转。本次入院前15天右颈部、颌下、右侧胸骨上窝出现多个包块,小如蚕豆,大如核桃,伴疼痛并出现咳嗽、咯痰、低热。体温波动在37.8~38.3℃之间。经用先锋霉素Ⅴ治疗半个月症状无缓解,并出现右侧头剧烈疼痛。即来我院求治,门诊X线胸透发现右肺中叶肺炎,遂以“肺炎、颈部包块,性质待查”入院。体检:体温38.2℃,右颈部、颌下、右锁骨上窝扪及7~8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约1 cm×2 cm~3 cm×4 cm大小,质中,锁骨上窝处较固定,有压痛。右侧面颊较左侧饱满,皮肤发红,右上颌窦区压痛明显。右前鼻腔底部有一息肉状肿物,质中等,触之不易出血。双肺未闻及干湿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8.8×109/L,中性粒细胞0.91,淋巴细胞0.09,血沉110 mm/h,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X线摄片:(1)右上颌窦密度增高,左上颌窦粘膜增厚,提示上颌窦炎。(2)右肺心缘旁见大片高密度影,略呈三角形,基底朝向,心缘下外缘模糊,提示右中叶肺不张。CT检查:右侧上颌窦内软组织块充填约2.4 cm×3.9 cm,向前破坏前壁骨质伸向面部,向内破坏内侧壁骨质伸向右侧鼻腔;左侧上颌窦及部分筛窦粘膜增厚。右颈上部、胸锁乳头肌前方见几个肿大的淋巴结影,右锁骨内段上方见一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内有较低密度区软组织影,约1.5 cm×2.5 cm,压迫该处血管向后移位。诊断:(1)右上颌窦内肿物合并前侧壁、内侧壁骨质破坏,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2)右颈部多个结节状软组织影,右锁骨内端上方多发性结节状软组织影,考虑为淋巴结肿大,可能为转移瘤。病理检查:从右鼻腔内取肿物活检,见异型细胞,细胞较小,呈短梭形、圆形、卵圆形,胞浆嗜酸性,核圆形、卵圆形,深染,细胞弥漫分布。免疫组化:肌动蛋白阳性。病理报告:小细胞恶性肿瘤,拟横纹肌肉瘤未分化型。经抗炎治疗10天复查X线胸片示:右中肺高密度影已大部分吸收,仅留右肺心缘旁约直径1.5 cm×2 cm大小的不规则影,不排除肿瘤肺转移。

    讨论:横纹肌肉瘤可发生于小儿的各个部位,甚至可发生在无横纹肌的部位,特别是发生在器官腔内呈息肉状,易被漏诊、误诊。发生淋巴结转移并感染者更易被误诊。该例患儿误诊达8月之久。误诊原因:(1)上颌窦几面均为骨性壁,里面发生肿瘤时不易被察觉,特别是早期。(2)淋巴结转移后部分患儿伴有感染,酷似淋巴结炎,且抗炎治疗淋巴结可缩小。(3)检查不全面,未及时发现鼻腔息肉状肿物。该例误诊的教训提醒我们,如遇类似患儿应警惕,并及时做必要的特殊检查乃至病理检查,以减少漏诊和误诊,使患儿得到早期治疗。

    (收稿:1998-03-03 修回:1998-06-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