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9372
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27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董文翰 张永红 李艳 韩彤昕 焦兴宇 吴敏媛 耿兰增

    单位:110003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董文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永红、韩彤昕、吴敏媛、耿兰增);辽宁省本溪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儿科(李艳);辽宁省朝阳县医院(焦兴宇)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0225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因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如急慢性肝损害(肝硬化)、锥体外系为主的神经精神症状、肾脏损害、角膜K-F环等,但以溶血性贫血(HA)为首发症状的HLD较少见。现将以HA为首发症状的HLD 27例报告如下。

    材料来源:15例为1987~1997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2例为1994年7月~199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的患儿。
, 百拇医药
    诊断标准:HA伴肝、肾异常及锥体外系为主的神经系统病变及其症状。眼角膜K-F环阳性,血铜兰蛋白(CP)/铜氧化酶下降,24小时尿铜升高。

    临床资料:27例中男18例,女9例;发病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8岁。临床表现:26/27例有黄疸及苍黄,3/27例有酱油色尿,24/27例为茶色尿,6/27例有肝硬化,21/27例不同程度的肝肿大,9/27例有脾肿大,6/27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嗜睡、吐字不清、流涎、走路不稳等,2/27例有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及胸腹水。

    辅助检查:27例均有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Rc)升高,血胆红素双相增高,眼角膜K-F环(+),24/25例血CP/铜氧化酶降低,12/15例血浆白蛋白降低,15/15例尿铜增高,3/6例磁共振成像(MRI)头部有异常(T2加权壳核、尾状核、双豆状核高信号),2/12例血尿素氮增高,部分患儿腹部B超及CT呈弥漫性肝损害或肝肿大、肝硬化,9/9例胎儿血红蛋白(HbF)、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Coomb试验均正常。
, 百拇医药
    讨论:HLD发病率为1/10万~3/10万[1]。本病是少数能用药物治疗的遗传代谢病之一,多在7岁后出现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与诊治早晚关系密切,故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

    HLD的发病机制,近年认为是由于血浆铜兰蛋白合成障碍,胆道排铜减少,铜与组织中蛋白相结合而沉积于体内器官,特别是肝、脑(豆状核)、肾的铜聚集过多,导致功能紊乱[2]。角膜K-F环阳性,血清铜兰蛋白低下,24小时尿铜升高。但不典型HLD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的似急或慢性肝炎反复发作,甚至出现肝硬化的表现,有的似肾炎、关节炎、溶血性贫血等。早期仅有1/4的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3]

    HLD引起HA的机制可能系当血铜不能合成铜兰蛋白时而在肝细胞浆内沉积,当达到一定量时,肝细胞大量破坏,细胞内的铜大量释放入血,血铜及红细胞内铜随之升高,红细胞内过氧化作用增强,变性血红蛋白使红细胞膜僵硬,易被破坏,引起溶血。溶血多为一过性,可反复发生,重者可出现溶血危象[4]
, http://www.100md.com
    本病溶血可以是由于铜对红细胞直接破坏引起的血管内溶血,也可以是由于脾功能亢进继发的血管外溶血;可以是由于高血铜引起红细胞少量破坏所致的慢性溶血,也可以是由于肝细胞破坏,大量血铜入血引起的急性溶血。

    以HA为首发症状的HLD临床易被误诊。本组27例患儿中多数被误诊为其它原因引起的HA等病达多年之久。HLD所致HA的特点是:溶血的同时多有肝功损坏的表现,黄疸为阴黄,肝脏大而硬。实验室检查:血浆白蛋白下降,间接及直接胆红素均增高,转氨酶升高等,在排除其它原因所致溶血的基础上,应高度注意HLD的可能,须立即查眼角膜K-F环、血铜兰蛋白及24小时尿铜等,以早日明确诊断。故在临床上遇到大于7岁的HA患儿时,应检查其肝脏大小、硬度,胆红素及血浆白蛋白的变化,注意与HLD鉴别。

    本病所致HA的治疗:(1)适当输注碱性液保护肾脏,并大量输液促进铜及细胞碎片排出;(2)必要时可给予输血及白蛋白等治疗;(3)适当给予激素治疗,可帮助度过溶血危象。经对症处理症状可消失,关键是用青酶胺、硫酸锌治疗原发病。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安平,沈福民.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上海医学,1993,16:178-181.

    2 陈悦.Wilson's病基因诊断研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6,4:116.

    3 杨任民.120例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分析.临床误诊误治,1985,3:1.

    4 Vaisrab S. Ravages of copper in early wilson's disease.JAMA,1977, 237:2413.

    (收稿:1998-03-16 修回:1998-07-2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