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69433
对“关于静脉注射HCVAb阳性免疫球蛋白安全性的质疑”的商讨与答复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贾苍松 廖清奎 罗春华

    单位:610041 成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0530 对于李永柏与杨锡强医师的质疑,现答复与商讨如下。

    1.质疑文章关于“血清HCV Ab阳性者多伴有HCV RNA阳性这一基本现象”的依据,主要是从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血清中得出。如从50例血清丙肝抗体(HCV Ab)阳性的HCV肝炎患者中检出丙肝抗原(HCV RNA)阳性30例,则两者阳性的机率为60%。就目前的认识而言,血清HCV Ab阳性则被视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指标。然而,IVIG是数千人份混合血浆经病毒灭活工艺处理后的抗体浓缩制剂,即使对献血者经过HCV Ab筛查,由于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限制,筛查后的血浆所制备的IVIG(包括国产或国外产品)都可能存在HCV Ab[1,2]。我们对原文中所用的IVIG,当时已进行过HCV Ab和HCV RNA检测,结果是HCV Ab阳性,抗体效价为1∶8~1∶16。但同时经过PCR技术检测HCV RNA为阴性反应,表明不存在传播HCV的物质基础[3]。并且对输注IVIG的受者进行了HCV Ab和HCV RNA检测,发现输注后1个月内HCV Ab出现阳性,以后逐渐阴转,这与IgG在体内的代谢相似,表明患者被动接受了输入的HCV Ab,并不表示受者感染HCV;对输注IVIG后HCV Ab阳性及HCV Ab阴转后的受者检测HCV RNA,结果均为阴性。经过6个月的临床观察,也未发现肝炎征象。通过这些结果,我们得出所用IVIG是安全的初步结论。与国外一些文献报告相似[4,5]。国内王玉等[2]研究也表明,虽然经过筛查后的血浆所制备的IVIG中HCV Ab阳性率为31.25%,但未检测出HCV RNA,经过对全国58家医院的1 634名输注IVIG的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未发现任何病毒性肝炎传播的迹象。因此可以看出,IVIG中HCV Ab与HCV RNA的关系,与HCV 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Ab与HCV RNA的一致性关系是不同的,不应当将二者相提并论。况且IVIG中HCV Ab与HCV RNA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相关性[6]
, http://www.100md.com
    2.质疑文章认为:“目前上海、成都、长春等生物制品研究所虽采用……等方法灭活病毒,但其有效性也正在论证中。”就我们所知,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IVIG,在1996年即已经通过卫生部组织的“病毒灭活专家论证会论证,证明低pH孵放灭活病毒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并适用于规模化生产,安全有效的静注丙球的灭活方法”[7]

    3.质疑文章认为HCV感染潜伏期为3~6个月,我们原文随访时间较短。然而教科书明确指出:“HCV的潜伏期平均为50日(15~150日)”[8]。《实用儿科学》也认为HCV感染潜伏期为5~12周[9]。因此,我们原文中对大多数病例观察6个月未见有HCV感染迹象,表明我们的观察是有效的。

    4.质疑文章认为我们原文样本量较少,是由于受观察病种、时间、经济等因素限制。原文仅报告了单病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1例的观察结果。由于一些患儿经济承受能力有限,顺从性差,随访不全确属难免。
, 百拇医药
    5.质疑文章提到“我们认为,国产IVIG制品必须严格按卫生部血制品有关条例进行审批”。我们原文所用的IVIG,是当时经过正式批准生产的合法产品。原文仅讨论了IVIG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未涉及审批问题,IVIG的审批不属于我们文章所讨论的范围。

    6.我们于70年代末期开始在国内较早应用IVIG,与国内外其他学者一样,当时没有考虑到HCV污染问题。8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输注IVIG传播HCV时有报道,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在1992年总结IVIG治疗ITP疗效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国产IVIG临床应用安全性研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这方面的研究结果。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类研究,以便进行交流。

    目前,IVIG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血液制品。我们认为,既要充分认识IVIG的副作用,又要正确掌握适应证,合理使用经卫生部批准上市的IVIG制品,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Biswas RM. The effect on the safety of IVIG of testing plasma for antibody to hepatitis C. Transfusion, 1994, 34:100-104.

    2 王玉,廖红茹,郭中平,等.冻干低pH静注免疫球蛋白传播丙型肝炎病毒危险性观察与探讨.中国输血杂志,1997,10(4):175-178.

    3 马廉,何红燕,罗春华,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与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6,19:216-219.

    4 Karna P. Passive transfer of hepatitis antibodies during intravenons administration of immunoglobulin.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994, 125:463-465.
, 百拇医药
    5 Jimenez L.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seroconversion in bone marrow transplant recipients treated with IVIG. Blood, 1994, 84:665-666.

    6 Lefrere J. Testing for HCV RNA in commercial IVIG. Lancet, 1993, 341: 834-835.

    7 卫生部药政局.关于同意使用低pH孵放灭活病毒方法生产静注丙球的批复.见:卫生部司(局)文件卫药生发(1996)第415号,1996,10:4.

    8 彭文伟,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传染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30.

    9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74-775.

    (收稿:1998-03-28 修回:1998-11-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