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69563
小儿室间隔缺损的自然闭合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9年第9期
     作者:魏秀勤 任杰 张顺业 焦红梅

    单位:作者单位:魏秀勤、任杰、焦红梅 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血管研究室,张顺业 心外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0916 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是室间隔缺损(VSD),其诊断、手术治疗时机和预后等,至今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院小儿心血管研究室10年采用超声心动图及超声多普勒对诊断为VSD的患儿进行定期随访,尤其对出现膜部瘤(aneurysm of membranous septum,VSA)者,定期(3~6月)观察,发现VSD的自然闭合率达17.1%,现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1987~1997年,我院小儿心血管研究室对各类心血管病患儿共3 315例作了超声心动图和超声多普勒检查,发现VSD 747例(22.5%),其中男394例(52.7%),女353例(47.3%)。对以上VSD病例均随访,最短2年,最长10年(1987~1997)。其中大型缺损(>10mm)209例(28.0%),中等大缺损(6~9 mm)217例(29.0%),小型缺损(<5 mm)321例(43.0%)。在随访中先后发现VSD自然闭合(spontaneous closure of VSD)者128例(占全部VSD的17.1%),自然闭合者均见于中、小VSD 538例(23.8%)。结合同期我院心外科的562例VSD手术所见进行分析。
, 百拇医药
    研究方法:通过临床表现,ECG、手术所见、X线检查,再用超声心动图辅助检查,对VSD的解剖位置、缺损大小、并发VSA以及与VSD自然闭合的关系等,进行探讨。

    结果:1.747例VSD的解剖分型:(1)膜部及膜周部缺损691例(92.5%):VSA者159例,其中有146例的中、小VSD(VSA基底部缺损的大小),大型VSD 13例;(2)嵴上型包括双动脉下VSD共24例(3.2%);(3)肌部VSD 8例(1.1%);(4)多发性VSD共24例(3.2%);

    2.747例VSD病例并存心血管畸形:(1)房间隔缺损(ASD)90例(12.0%);(2)伴动脉导管未闭(PDA)44例(5.9%);(3)伴ASD和PDA者7例(0.9%)。

    3.我院心外科于1988年11月~1997年6月的562例VSD手术如下:(1)膜周部VSD 485例(86.3%),其中属三尖瓣隔瓣后者305例,有12例缺损在三尖瓣隔瓣后于VSD周边形成完全或部分粘连,顶端留有1~3个开口,而VSD基底直径为5~21 mm不等,即所谓“假性膜部瘤”形成。此组病例只有4例为真性膜部瘤,缺损基底直径为4~8 mm;(2)嵴上型缺损69例(12.3%);(3)肌部缺损11例(2.0%),其中多发VSD为8例(1.4%);(4)干下型52例(9.2%)。
, 百拇医药
    4.VSD自然闭合与VSD类型:本组VSD自然闭合者均为膜及膜周部缺损。本组凡查出VSA时,要求患儿重复检查平均5~6次,直到完全自然闭合。1例干下型VSD,缺损很小(<5 mm),但多年随访未见闭合;肌部缺损2例未见闭合;凡伴房室通道的VSD未见闭合。

    5.VSD自然闭合的年龄分布:VSA形成可早于生后2~3个月内,本组有1例生后50天可见VSA。小型VSD症状少,家长少有在3~4个月内再次复查。凡有VSA者要求3~6个月内复查。1岁以下部分患儿往往迟迟不按期复查。因此1岁以下查出自然闭合15例(11.7%),12~18个月自然闭合13例(10.2%),2~4岁闭合39例(30.5%),5~7岁闭合33例(25.8%),8~9岁闭合21例(16.4%),11~14岁闭合7例(5.5%)。2岁以下闭合占30.4%。4岁以下闭合占52.4%,7岁以内自然闭合率为78.1%,10岁以内闭合率为94.5%,11~14岁闭合约占5.5%。

    讨论:1.关于VSA的发现与VSD自然闭合关系:1862年首次由Laennec描写VSA病理形态,但并未查出与VSD的关系,直到1969年Varghese提出小型VSD伴有VSA时则VSD容易自然闭合,VSD自然闭合率可达50%~60%,此后这见解又被多位学者报道[1]。而且有人介绍一旦出现VSA,体检时也有特点,即在胸骨旁左下部在VSD全收缩期粗糙响亮杂音之前可听到收缩早期喷射音(喀喇音)[1]
, 百拇医药
    2.VSD自然闭合的组织学改变:(1)VSD以膜周部流入道部位缺损最多见,此时VSD多位于三尖瓣后,多数学者认为三尖瓣隔瓣与VSD周边粘连,纤维化,受左向右方分流影响形成VSA。因此这是一种最常见的VSA形成的基础,也是VSD自然闭合的条件,本组病例亦多见于此情况。但VSD均属小型或中等大,巨大VSD很少见到VSA形成;(2)肌部小缺损,并不形成VSA,但由于VSD周边的肌纤维增大而使缺损闭合;(3)干下型VSD,由于左向右分流直接冲击入肺动脉,易发生肺动脉高压,没有VSA形成,难于自然闭合,宜早期手术治疗;(4)至于巨大VSD是否可有VSA形成,颇有争议[1]。从本院心外科手术所见巨大VSD周边可以完全或部分与三尖瓣隔瓣粘连,顶端留有1~3个开口,即“假性膜部瘤”,其基底部缺损可以较大,可达21 mm,难于自然闭合,需手术治疗。而与真性VSA不同,其基部缺损往往是4~8 mm。

    3.VSD自然闭合的年龄:据报道VSD自然闭合的年龄多见于2岁以内[1],但近期Somerville等[2]报道<1 cm的VSD在17~45岁有10%的可能性自然闭合。本组自然闭合年龄从4个月至14岁以上,1岁以下自然闭合占11.7%,2岁以内闭合为30.5%,7岁以内闭合为78.1%。因此如果VSD较小,对心脏大小及功能影响较小又不影响生长发育,可观察到学龄前,再考虑手术治疗。若心杂音不明显,心脏大小正常,可以继续观察,待VSD自然闭合,则免用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Keith JD, Rowe RD, Peter Vlad. Heart disease in Infancy and childhood. 3rd. New York: Macmllan Publishing, 1967.351-352.

    2 Somerville J. Neumager u. Small VSD in Adults, The second world congress of pediatric cadiology and cardiac surgery. Honolulu Hawaii, 1997. 45.

    (收稿:1998-08-21 修回:1999-02-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