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69616
氰化物中毒九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9年第10期
     作者:郝喜兰 刘钢 王静 亓冬梅

    单位:271000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1030 小儿误服、误吸氰化物中毒,近期有增加趋势,现将我院1998年8月至1999年1月收治的9例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男3例,女6例。年龄8个月~3岁。1例直接误服氰化钾约0.1 g,1例误吸含氰化物的空气,其余7例均为误服氰化钾作毒饵的灭鼠药。致患儿误吸中毒的白色粉末和误服中毒的毒饵均经防疫站检验科分析证实。发病时间5~40分钟。

    临床表现:呕吐3例;惊厥5例,均在20分钟以内发生,最短5分钟;昏迷3例;发热7例,体温37.5~39.5℃;呼吸困难3例;心率增快4例;双瞳孔散大(>5 mm)9例。尿蛋白阳性2例,外周血白细胞增高9例,其中1例高达30.9×109/L,嗜中性粒细胞内有较多中毒颗粒,心肌酶增高7例,肝功能异常6例,脑电地形图重度异常3例,轻度异常3例。
, 百拇医药
    治疗及转归:入院后除1例误吸者外,另8例均立即用温盐水和5%硫代硫酸钠洗胃、导泻。9例均吸氧、利尿、止惊,3例惊厥频繁、昏迷患儿采用20%甘露醇和大剂量地塞米松[1~1.5 mg/(kg.d)]治疗脑水肿,保护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预防感染,并同时给特效解毒剂:(1)吸入亚硝酸戊酯,每2~3分钟1次,每次15~30秒,监测血压;(2) 20%硫代硫酸钠每次0.25 g/kg,10分钟内注完,如症状未改善,1小时后重复注射1次;(3) 1%美蓝每次10 mg/kg,加入10%葡萄糖20~40 ml中静脉注射,与硫代硫酸钠交替使用。本组美蓝最大用量为30 mg/kg,注射时观察口唇出现青紫发绀即可停药。8例完全恢复;1例失明、耳聋、严重脑损伤。

    讨论:有人非法使用剧毒的氰化物配成灭鼠药出售,常致小儿误服中毒。氰化物致死量为0.15~0.25 g,但因纯度不够,致死量可能大些。纯氢氰酸毒性十分剧烈,致死量为0.05~0.1 g,其气体每升中含0.3 mg,吸入后可立即致命。中毒机理为氰化物进入人体后形成氰酸离子(CN-),该离子易与3价铁结合,但不能与2价铁结合,当CN-随血流运送至各处组织细胞,很快与细胞色素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3价铁结合,使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失去传递电子的作用,从而发生细胞内窒息。CN-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结合是可逆的,如果中毒者能得到及时抢救,将CN-分离或破坏,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力仍能恢复正常。本病诊断依据为:(1) 有确切的误服、误吸氰化物病史;(2) 呕吐、发热、哭闹烦躁、惊厥、昏迷;(3) 白细胞增高、双瞳孔散大、多脏器损伤等。具备第(1)项或加第(2)、(3)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确定诊断。亚硝酸类化合物和大剂量美蓝(10 mg/kg以上)进入人体后均能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再与CN-(包括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CN- 结合,使被抑制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恢复,而硫代硫酸钠和美蓝中含有的硫与CN-在硫氰酸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的硫氰酸盐,由肾脏排出,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氰化物中毒病情凶险,氰化物分析方法复杂,若等待毒物鉴定则延误治疗造成患儿死亡、致残。因此如遇有灭鼠药中毒患儿,发病急,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出现惊厥、昏迷、发热、瞳孔散大、白细胞增高及多脏器损伤,应立即想到氰化物中毒的可能,并用特效解毒剂作诊断性治疗,若有效则可确定诊断。

    (收稿:1999-02-23 修回:1999-05-0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