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0269650
脾动脉分枝栓塞后致急性胰腺炎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9年第11期
     作者:夏伟 魏伟 沈柏均 孙若鹏

    单位:250012 济南,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1124 患儿男,8岁,因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脾脏下缘于左肋下9 cm),于1998年7月行脾动脉分枝栓塞术,栓塞物为Ivolan海绵颗粒,栓塞部位为脾脏中下部,栓塞面积约占脾脏的80%。栓塞术24小时后患儿呕吐、腹痛、腹胀,左季肋部压痛明显,全腹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查尿淀粉酶1 290 U(正常值<800 U),血淀粉酶909 U(正常值<220 U)。B超显示胰腺肿大,密度欠均匀。CT显示腹腔内有少量积液,胰腺肿大,边界欠清晰,密度不均匀,脾内示多发性蜂窝状积气影。考虑可能为栓塞物异位胰腺栓塞所致急性胰腺炎。静脉应用生长抑素八肽抑制胰腺的分泌;奥美拉唑、甲氰咪胍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抗感染及其他对症处理(如禁食、胃肠减压、导尿等)。12小时后血胰淀粉酶已降至390 U,96小时后降至103 U。尿胰淀粉酶于72小时后降至801 U。但由于频繁呕吐致低钠(112 mmol/L)低氯(87 mmol/L)血症,患儿出现抽搐,对症处理后缓解。48小时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705/671 U)、肌酸激酶(388 U)、乳酸脱氢酶(2049 U)和羟丁酸脱氢酶(1706 U)开始增高。加用大剂量VitC、肌苷、辅酶A、氯化钾和胰岛素,于5天后渐恢复至正常。外周血WBC于术后48小时升至54.7×109/L,至1个月后方降至正常。患儿于急性胰腺炎发作后第2天出现呕血,第5天出现腹水,第9天出现胸腔积液,经治疗后痊愈。体温于48小时后升至42℃并持续2天,随后在38~39.5℃间波动,45天后体温降至38℃左右,60天后降至正常。

    讨论:脾动脉栓塞术后出现的急性胰腺炎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导致胰腺坏死并危及生命。早期禁食、应用抑制胰腺和消化液分泌的药物及有效的抗生素是控制病情发展的有利措施。及时的对症处理、保证热量供应、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检测及纠正,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是必要的。本例患儿由于脾脏较大,脾动脉增粗、变曲,注射栓塞物时极易造成返流,这是导致胰腺异位栓塞的原因。如果用导管前端带气囊的栓塞导管可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本例脾脏栓塞面积较大,术后坏死物吸收造成的吸收热持续时间较长。

    收稿:1998-11-12

    修回:1999-05-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