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69879
获得性急性弓形体脑炎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刘成贤

    单位:刘成贤(417100 湖南省涟源市人民医院儿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000622 患儿女,4岁。因发热20 d,神志不清16 d入院。20 d前患儿始咽喉疼痛、头痛、发热,伴呕吐,与进食无关。体温38℃左右,呈不规则热型。 16 d前患儿高热达40.2℃,伴间断抽搐、四肢强直,持续数十秒钟后缓解,3~5次/d。给予降温处理后热退,仍有间断抽搐。15 d前取脑脊液(CSF)做常规和生化检查:无色透明,潘氏实验阴性,细胞总数176×106/L、白细胞 110×106/L,单核0.36、多核0.64,葡萄糖3.2 mmol/L、蛋白380 mg/L,氯化物123 mmol/L。诊断为乙型脑炎。给予病毒唑、脱水降颅压药、呼吸兴奋剂及止惊药等治疗。12 d前抽搐缓解、睁眼,但仍呼之不应,不能坐、站,10 d前肢体张力增高,烦躁不安。在外院住院治疗15 d,患儿病情无明显改善而转入本院。患儿有猫狗密切接触史。体检:体温 37.1°C,脉搏108次/min、呼吸24次/min、体重13 kg,神志不清,Glusgow评分11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 mm,对光反射灵敏,压眶反射存在,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增高,右下肢呈强直状,双侧膝反射亢进,克、布氏征阴性、双侧巴氏征阳性、共济运动检查不合作、未见手足不随意运动。入院后按乙型脑炎恢复期给予综合治疗10 d,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入院当天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次日复查CSF:压力5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常规、生化及抗结核抗体(PPD-IgG)均正常。CSF革兰、墨汁、抗酸染色均阴性。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均正常,心肌酶略高于正常。第12天查CS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弓形体抗体(ELISA TOX-IgM)阳性,第14天查CSF弓形体聚合酶链反应(TOX-PCR)阳性。拟诊为弓形体脑炎,即给予复方新诺明、乙胺嘧啶抗感染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第18天眼底检查屈光间质、视网膜、黄斑、视盘均无异常。第24天复查脑电图轻度异常。住院30 d,出院时情绪稳定、肌张力降低、肌力增强,呼唤有反应、能扶站扶走,Glasgow评分14分。出院后服用乙胺嘧啶和阿奇霉素巩固治疗。一个半月后随访,患儿言语较清晰,左手和双下肢活动自如,而右手活动障碍伴震颤。1年后随访,患儿右上肢肌张力偏高并活动轻度受限,言语清晰,智力在2岁水平,无惊厥、无异常行为、复查脑电图正常。

    讨论: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感染后易引起弓形体脑炎、肝炎、肺炎、眼病、心肌炎等。弓形体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弓形体的血清和(或)CSF特异性抗体阳性,脑组织找到弓形体包囊,抗弓形体治疗有效。弓形体脑炎早期头颅CT可无特异性改变,眼底检查仅有部分患儿有改变。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复方新诺明加乙胺嘧啶联合治疗,用药4~6个月。新近应用阿奇霉素抗弓形体治疗、剂量5~10 mg/(kg*d)、先静脉用药,后改口服,应用方便,毒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1999-10-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