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1998年第4期
编号:10270054
小儿胃石症超声诊断
http://www.100md.com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4期
     作者:彭文秀 李林 郑津生

    单位:300074 天津市儿童医院

    关键词:

    小儿胃石症超声诊断 胃石症是小儿较常见消化系疾病, 因过量食入生柿、 黑枣形成不消化胃内肿块, 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以往依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确诊。 1993年我院开始行B超检查, 至1996年共诊断13例, 经手术和追踪证实, 报告如下。

    本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3~10岁。7例主诉阵发性腹痛,其中4例同时伴呕吐,1例伴呕血1次,2例无腹痛仅呕吐,3例是上腹不适,1例无任何症状偶发现上腹肿块。追问病史9例曾食入黑枣,4例曾食入柿子和红果。发病最早食后即出现症状,最晚食后17天出现腹胀、腹痛。查体:11例于左上腹扪及肿块,2例未见任何阳性体征。采用仪器为RT3000型和Aloka 630实时扇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0 MHz和5.0 MHz。常规取仰卧位、右前斜位、右侧卧位,对贲门、 胃底、 胃体、 幽门做系统观察。 了解胃石大小形态, 若显示不满意可根据患儿不同年龄饮水200~500 ml, 取直立位或坐位用纵切轻压十字交叉法探测, 可满意观察到在液体充盈区随体位变化而移动的胃石回声。

    本组13例中11例超声测量胃石弧长>4.1 cm,经手术剖胃取石,病理结果柿石症,其中1例伴胃后壁溃疡;2例超声测量胃石弧长<3.3 cm;1例在纤维窥镜下用网篮套住取出胃石;1例经按摩针灸中药治疗,分别于1周、2周、3周B超观察,胃石弧长由3.3 cm缩至2.6 cm直至消失(附图)。

    讨 论 胃石因过量吃生柿、 黑枣后发生, 柿和黑枣均含鞣酸, 加胃酸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水鞣酸蛋白沉淀于胃内, 柿内尚含树胶果胶,遇酸凝集沉淀粘合成块, 与食物残渣聚积形成巨大团块, 临床可无症状, 如有症状多为上腹疼痛不适, 时有恶心呕吐, 定性诊断应首选B超, 方法简捷方便无痛苦, 可反复观察,患儿易接受。

    声像图特点: 胃石较大者于上腹部测及弧形光带, 边缘不规则, 毛糙, 后方伴宽幅声影, 给水后于两侧可见流动的暗区, 石块移动不明显, 胃壁结构显示不清。 胃石较小者, 给水后光团随体位移动如同“落雪花”样飘浮流动。041901.gif (98072 bytes)

    附 图

    (收稿 1997-11-18 修回 1998-04-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