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270095
脾脏巨大皮样囊肿一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6期
     作者:卢俊 姜言明

    单位:250021 济南,山东省立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脾脏巨大皮样囊肿一例报告 患者女, 16岁, 系因左上腹胀满2个月加重半月入院。 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 左上腹部饱满, 左肋缘下脾约5 cm, 质软。 腹水征(-), 血常规: WBC 12.1×109/L W-SCR 0.091 W-LCR 0.909。

    B超检查: 于胃左及左肾上方测及约14 cm×12 cm×13.2 cm巨大等回声肿块, 边界清晰, 形态规则, 肿块边缘处可见斑点状强回声, 内呈细小密集光点反射并可见浮动, 于肿块上极外缘及下极均可见受压之脾脏组织, 且与肿块关系密切, 有包膜, 左肾受压移位。 提示左上腹部巨大囊性占位病变, 诊断脾脏假性囊肿(图1)。

    CT检查: 显示左上腹部见直径约为13.5 cm圆形低密度灶, 实质部CT值43.6、 51.9、 49.8 Hu高低不等, 强化扫描后为51.4、 50.7、 44.7, 强化不明显, 腔壁边缘尚光滑, 厚度不均, 并有条片状突入腔内, 有点片状钙化, 病灶与脾脏右缘关系密切, 与胰、 左肾边界尚能分清, 肝胃明显右移, 左肾下移, 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诊断脾脏假性囊肿。

    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两次并分别腔内注射甲硝唑和无水酒精各100 ml反复冲洗, 抽出液为浆液性并含少量皮脂样沉渣, 囊肿穿刺活检提示角化样物质, 考虑表皮样囊肿。 术中所见囊肿位于脾上极内, 约16 cm×15 cm×14 cm, 表面脾脏组织压迫性萎缩组成囊肿壁, 与肝左外叶脏面粘连, 胃被推压至右上腹部, 囊内液约1500 ml, 浆液水样并混有皮脂样沉渣碎片。 囊内壁衬以内皮, 有小梁状突起, 行脾切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脾皮样囊肿(图2)。

    讨 论 ①脾囊肿临床少见, 文献多将其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 前者囊壁内层衬有特殊分泌功能的细胞层, 可不断分泌液体, 系先天发育异常或组织迷路所致。 B超声像图示边界清晰, 光滑整齐, 内部为无回声区, 后方回声增强; 后者其囊壁完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而无细胞衬里, 其成因可为外伤、 炎症或脾血管的血栓或栓塞等后果。 B超边界回声欠清晰, 无回声囊液中可见散在性细点状回声, 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 本例即属真性囊肿, 但由于B超声像内呈细小密集点状回声并可见浮动, 故误诊为脾假性囊肿。 ②超声引导穿刺抽液注入酒精可破坏囊肿内壁上皮使内壁塌陷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 对直径小于2 cm的囊肿效果良好, 但巨大囊肿因内皮面积广或酒精注入量不足而难以完全破坏, 且反复穿刺会增加感染机会或产生酒精副作用。 因此有专家建议凡直径大于2 cm的囊肿, 就构成手术适应症。 手术不仅可彻底切除囊肿, 明确囊肿的性质, 而且手术并发症少。17.gif (116219 bytes)

    图1 B超显示脾脏囊肿

    图2 手术切除的脾皮样囊肿标本

    (收稿 1997-10-15 修回 1997-12-09)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