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70320
多普勒组织成像在监测人工起搏心脏功效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0年第8期
     作者:戴蓉 刘莉萍 王彦惠 杨斌 郑文华 江蔼云

    单位:戴蓉 郑文华 江蔼云(361002 厦门,解放军鼓浪屿疗养院特诊科);刘莉萍(解放军第九五医院特诊科);王彦惠(解放军第九五医院内科);杨斌(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超声科)

    关键词: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000824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技术检测11例人工起搏心脏患者,以探讨该技术在监测人工起搏心脏功效中的应用价值。

    资 料 与 方 法

    本组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47~78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4例,病态窦房结功能低下3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因气急、胸闷、一过性晕厥史而置入右心室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个月至 5.5年。其中国产起搏器3只,进口起搏器8只。
, http://www.100md.com
    采用美国Acuson Aspen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2.0~4.0 MHz可调,同步记录心电图。患者取左侧卧位,DTI在二维切面显示标准右心二腔及心尖四腔切面基础上,分别启用DTI加速度图和速度图模式。观察起搏导管在心内的走行,冻结图像后利用图像回放技术分别观察电极置入位置与起搏信号同步的心室激动起源及传导特征,并以M型速度图对照起搏信号时相。用仪器内设计算机系统测量心肌激动起源部的平均加速度(Δ)和平均运动速度(),与正常心脏窦性激动下传至右心室心尖部心肌时的Δ作比较。拍片或录像留取资料供分析。

    结 果
, 百拇医药
    9例同步心电图示起搏信号正常夺获,起搏频率 65~75 次/min,律齐规整。二维切面见起搏导管由右心房通过三尖瓣口入右心室,起搏电极固定于右心室前壁近心尖部或右心室心尖部。DTI加速度图收缩早期起搏电极部位呈桔红色亮斑与心电图起搏信号同步出现,Δ 0.09~0.15 m/s2。此亮斑随收缩期推进向心尖部及两侧心室肌、室间隔迅速传播,与窦性心动时激动传播顺序自上而下、先室间隔中上部后依序向左心室壁、心尖部及右心室壁传导完全相异。二维速度图显示起搏激动呈黄色亮斑,传导顺序与加速度图相同, 0.10~0.13 m/s(图1)。启用M型速度图模式,取样线置于心肌起搏电极处,其收缩曲线为黄色,紧随心电图起搏信号出现,与二维速度图、加速度图起搏激动亮斑时相基本吻合, 0.10 m/s。而正常心脏窦性激动的右心室心尖部收缩曲线出现于收缩中晚期, 0.04 m/s。
, http://www.100md.com
    1例安装国产起搏器3年4个月的女性患者,心电图示起搏器频率慢至 42~56 次/min,律不整,脉冲幅度较前降低。DTI示起搏电极位置正常,电极处心肌收缩早期桔红色亮斑与心电图起搏信号同步缓慢出现,Δ略低,为 0.07 m/s2。提示频率减慢为电池过早耗竭,变换起搏器后频率提高至 70次/min,律齐规整,DTI示起搏产生的除极亮斑与之同步呈现,Δ增高至 0.10 m/s2

    图1 心尖四腔心切面,起搏心率71次/min A:显示起搏导管由右心房通过三尖瓣口进入右心室,嵌入右心室近心尖部心肌;B:为加速度图模式,起搏部位的桔红色亮斑与心电图上起搏信号同步出现,Δ 0.09 m/s2;C:为速度图模式,起搏部位黄色亮斑与心电图上起搏信号同步出现, 0.11 m/s;D:为速度图模式,收缩早期黄色亮斑向周围心肌扩散
, 百拇医药
    另1例7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安装德国西门子起搏器1个月,心电图上起搏信号间歇性消失,代之为自主心律,42 次/min,DTI示电极与心肌界面处回声增强。当心电图上起搏信号正常夺获时,加速度图、速度图上起搏电极处出现与之同步的桔红色、黄色亮斑,当心电图上起搏信号消失,出现心室自主心律时,起搏电极处心肌收缩早期原艳亮色斑减弱成点状,瞬间消失,不向周围心肌扩散,与自主心律QRS波同步的艳亮红色区域出现于室间隔下段,Δ 0.09 m/s2,并迅速向周围心肌传布扩散。提示间歇起搏不良发生后,心室除极依靠自主心律维持。紧急处理故障,调整程控输出电压,再复查DTI,恢复正常起搏图像特征,患者自觉心慌憋气消失。

    讨 论

    安全有效的人工心脏起搏不但能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死亡率,而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对起搏器功效定期监测,预防并正确识别起搏故障显得极为重要。既往心脏起搏故障的辅助鉴别采用X线胸片、心电图、磁铁试验等方法[1]。本研究试用DTI与心电图同步检测11例人工起搏心脏,在获得正常起搏特征的DTI图像基础上,对2例不同起搏故障作出了恰当的判断,顺利排除了故障。特别是第2例患者安装起搏器1个月,又出现胸闷不适,二维超声见起搏电极与心肌界面接触边周处回声增强,DTI显示心脏起搏点及传导程序变异,使起搏信号传出受阻而发生间歇性起搏不良现象。经调整起搏器程控输出电压后,起搏信号及激动传布恢复,患者自觉不适症状消失。提示DTI技术为临床及时排除起搏故障提供了一条新的诊断途径。
, http://www.100md.com
    DTI技术能通过心室壁收缩运动出现的时序间接反映心肌激动起源及传导顺序[2]。有作者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其可定位激动起源,判断激动传导顺序,有探讨心脏电生理活动过程的重要价值[3]。本研究应用DTI监测人工心脏起搏功效,分析判断起搏心脏电生理失常,获得初步成功,拓宽了DTI技术在人工起搏心脏检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方正.心脏起搏故障辨认.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4,1:4-5.

    2,Erbel R,Wallbrudge DR,Zamorano J,et al.Tissu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Heart,1996,76:193-196.

    3,冀瑞平,王新房,刘望彭,等.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心室异位激动起源及收缩顺序的实验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9,3:175-179.

    (收稿日期:1999-12-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