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70984
《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1998年 第20卷 第5期》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郭 煜

    单位:

    关键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1999年 第17卷 第4期 Vol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Volume 20 Number 5 1998

    1 The sartorius muscle:anatomic considerations for reconsturctive surgeons D.Yang,S.F.Morris and L.Sigurdson
, http://www.100md.com
    缝匠肌的矫形外科解剖基础

    为了对缝匠肌作为功能性移植的选择性供本进行评价,我们对42块人的缝匠肌标本(包括22个新鲜标本和20个固定标本)的神经血管进行了解剖学研究。我们从11具新鲜成人尸体的颈动脉和股动脉注入氧化铅、凝胶和水的混合物(200mL/kg)。然后解剖缝匠肌的神经血管蒂并照X片。还解剖了10具固定尸体的缝匠肌。分析了42个缝匠肌的神经血管解剖学,结果表明缝匠肌的支配神经均有血管蒂伴行,形成一个神经血管脐。肌肉内大多数神经血管分支较早,各分支间相互平行且与肌纤维平行。许多血管互相吻合形成一个复杂的血管网。因此,我们认为把肌肉细分至功能单位,以神经血管为蒂获取部分肌瓣来移植是可能的。(20:307-310)

    2 The reversed-flow medio-distal fasciocutaneous inland thigh flap:anatomic ba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F.T.Ballmer and A.C.Masquelet
, http://www.100md.com
    股中远端逆流筋膜皮肤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

    最近报道了一个新的股中远端逆流筋膜皮肤岛状皮瓣,它可以不依赖于膝关节线水平以下存在的可灌注血管。这个来自近端膝关节吻合动脉网的血管蒂由骨关节支(OAB)和膝降动脉的伴行的静脉组成。30具尸体的解剖结果表明,23具标本(77%)的OAB和隐动脉一起上行;2具标本(7%)的OAB直接由股浅动脉发出;1具标本(3%)的OAB缺如。26具标本(87%)的OAB发出1~3支皮支供应上面的皮肤。我们可以在57%的标本中分离出只由OAB供应的皮瓣。在33%的标本中可通过增加包括第一皮支的隐动脉近端的大部分来增长皮瓣的血管蒂。因此,在90%的标本中,逆流岛状皮瓣可到达小腿近端的一半、膝和股大部分远端。我们还报道了早期的临床经验。(20:311-316)

    3 Anatomic bases of ankle arthroscopy:study of superficial and deep peroneal nerves around anterolateral and anterocentral approach M.Takao,Y.Uchio,N.Shu and M.Ochi
, http://www.100md.com
    踝关节内窥镜的解剖学基础:前外侧、前正中入路周围的腓浅、深神经研究

    我们根据29具尸体(51个踝关节)的腓浅神经(SPN)和11具尸体(21个踝关节)的腓深神经(DPN)的关系,研究了踝关节内窥镜前外侧和前正中入路处的解剖。根据内侧和中间皮神经及其属支分支的水平,我们将SPN围绕踝关节的结构分为五个类型。同时我们确定了SPN、DPN跨过距胫腓关节平面的位点。32%标本的SPN分支类型在两侧不同,且平均有2条神经在距胫腓关节水平分布。SPN的分支分布于腓骨第三肌肌腱边缘外侧的标本为11.8%,分布到肌腱侧缘的占27.5%。DPN和一些SPN的分支分布于拇长伸肌腱外侧缘。由于内窥镜的直径为2.7 mm,我们认为为避免损伤SPN,前外侧入口应在腓骨三肌肌腱外侧至少2 mm处。由于DPN和SPN分支受损危险性很高,所以前正中入路对踝关节镜不合适。(20:317-320)

    4 New approaches to human facial morphology using automatic quantification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orbital and nasal apertures M.Schmittbuhl and J.M.Le Minor
, http://www.100md.com
    一种用自动量化眼眶和鼻孔的相对关系来研究人类面部形态的新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和量化人类眼眶与鼻孔的相对位置关系。材料包括44个颅骨(32男,12女)。我们用CCD相机从垂直于腭平面的方向对每个颅的面部投影成像,然后用传统的图像的分析方法对眼眶及鼻孔进行分段和测量。新的量化参数以面部有孔区域的中心及相应的水平及垂直线为依据自动获得。眼眶的高度、鼻的高度及眶鼻的高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所有个体都有中侧位的眶鼻重叠和垂直位的眶鼻重叠,后者常比前者更明显。我们也阐明了人面部的几个有意义的比例:眼眶间距与眼眶最外缘间距(BOB)的1/5相等,也等于眼眶平均宽度的一半;鼻孔的宽度与BOB的1/4相等;垂直位的眶鼻重叠为1/4的眼鼻高度。通过这些新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些有启发性的、有意义的关系。这个测量方法的运用对人类学和临床生物统计学有很大的潜在意义。(20:321-327)

    5 Innervation analysis of the small muscle bundles attached to the temporalis:truly new muscles or merely derivatives of the temporalis? T.Shimokawa,K.Akita,K.Soma and T.Sato
, 百拇医药
    附于颞肌的小肌束的神经分支分析:是新的肌肉还是颞肌的衍生物?

    为了确定颞肌的肌束排列和神经支配,我们仔细检查了五具尸体上的十块颞肌。在扇形的颞肌的主要部分上可以清晰地见到三块附加的肌束:前内侧束、前外侧束和中侧束。虽然最近有报道说前内侧束和前外侧束是新发现的肌肉,但从肌肉的起源、附着和详细的神经分布类型来看,这些肌肉应该是颞肌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肌肉。我们绘制了这些肌束的起源的可能图示模型,并报道了颞深神经后支的一个分支分布的颞区筋膜及皮肤。(20:329-334)

    6 Descriptive anatomy of the human auditory tube J.M.Prades,J.M.Dumollard,F.Calloc'h,N.Merzougui,C.Veyret and C.Martin

    人咽鼓管的描述解剖学
, http://www.100md.com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涉及咽鼓管腔的形态学数据间的关系。我们采用4种方法:显微镜下解剖;管腔的微内窥镜;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组织学以及核磁共振和CT成像。咽鼓管由两个不等的锥状管道组成:后1/3为固定的骨性结构,前2/3为可活动的纤维软骨结构。它们在管的峡部相连,在内窥镜下见是假括约肌性的短狭窄。腭帆张肌(TVPM)和腭帆提肌(LVPM)是改变咽鼓管纤维软骨部分管腔大小的主要肌肉,它们松驰时管壁塌下。CT,特别是核磁共振成像可作静态观察。组织学系列切片显示了腭帆张肌和鼓膜张肌的连续性。根据各种水平切面的测量发现构成管腔的主要软骨在形状上依测量的水平而多变。管腔粘膜是由纤毛上皮和粘液细胞构成,具有粘液排出和气体交换功能。这些形态学因素阐明了腔道的生理研究基础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计划。(20:335-340)

    7 Anatomic relationships of the orbital nuscle of Müller in human fetuses J.F.Rodríguez-Vázquez,J.R.Mérida-Velasco,L.A.Arráez-Aybar and J.Jiménez-Collado
, http://www.100md.com
    人胎儿Müller眶肌的解剖学关系

    在20例人胎儿上研究了Müller眶肌的解剖关系。这块肌肉形成一层光滑的肌纤维板来覆盖眶下裂隙。由于限定这个区域的骨的骨化还未完成,在胎儿时期这个裂隙很宽。眶肌的一些肌纤维在眼下静脉和空窦下壁下方沿着眶上裂隙伸展。这种关系对自主的间接血流动力学可能有影响。(20:341-344)

    8 Morphology of human suprarenal glands:a parameter for comparison M.K.Anand,C.Anand,R.Choundhry and A.Sabharwal

    人肾上腺形态学参数的比较

    我们研究了40个肾上腺,其中20个来源于流产的9~36周妊娠胎儿,另外20个来源于1~60岁的尸体,所有标本都来源于印度北部人群。我们观察和记录了每个肾上腺的大小和形状,测量了每个腺体的长、宽、厚和体积并按年龄分段制表。9~36周胎儿腺体的平均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是1.4 cm、1.0 cm和0.45 cm;出生后的年龄组测量值分别为4.5 cm、2.08 cm和0.66 cm。左侧肾上腺最常见的形状为半月形,而右侧肾上腺的形状变化较大:三角形、四边形、倒Y或V形。与以前文献报道的用超声和CT扫描测量的长度和厚度方面的数据相比,我们的大体测量的长度和厚度较大。对这些肾上腺变异的了解,对肾上腺异常的诊断特别是常见的肿瘤源性增大十分重要。(20:345-349)
, 百拇医药
    9 Intertubercular sulcus of the humerus:biometry and morphology of 100 dry bones K.Ueberham and P.Le Floch-Prigent

    100个干燥肱骨结节间沟的生物统计学和形态学研究

    在100个干燥肱骨上确定了结节间沟(ITS)临界区的范围和形态。ITS上端部分较窄,与下端部分构成一定角度,肱二头肌长头腱(TLBB)在通过该临界区的行程中特别被磨损。临界区从近端第一个可以感觉到的压迹一直延伸到小结节远端。结节间沟近端长12.4 mm(SD=2.23),远端长15.1 mm(SD=3.37),两部分的夹角为142°(SD=7.87),其全长为28.5 mm(SD=4.74),深2.44 mm(SD=0.49),宽6.33 mm(SD=0.84)。结节上嵴是唯一的骨性变异,约占本研究标本的45%。骨性异常有三种类型:(1)39%的骨有钙化;(2)32%有侧面骨刺,23%有中间骨刺;(3)9%有退行性变。生物统计学认为TLBB在结节间沟内不稳定。结节上嵴可能增加不稳定性和肌腱疾病。与TLBB损伤相关的骨性异常可在放射检查中观察到。(20:351-354)
, 百拇医药
    10 The watershed between right and left hepatic artery territories:findings on CT scans after transcatheter oily chemoembolization of hepatic tumors.A preliminary report.I.Oran and A.Memis

    肝肿瘤经导管油性化学栓塞后CT扫描肝左、右动脉营养区域的分界线的初步报道。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CT描绘肝左、右动脉营养区域的分界线,比较它与Couinaud's分段法的正中裂的关系,并探讨这些发现的临床意义。18例通过肝左、右动脉行经导管油性化学栓塞(TOCE)治疗肝肿瘤的病人,在栓塞后立即行CT检查。我们测量了肝左、右动脉营养区域分界的定位,在收集的其它影像形式中对正中裂也进行了定位,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18个病人中有2人(11.1%)的第Ⅳ肝段部分由肝右动脉供给。此外,1/4的第Ⅳ肝段损害可通过肝右动脉栓塞。这样在11.1%的病人中,动脉营养区域的分界线与正中裂没有重合。在TOCE治疗肝肿瘤中,一些第Ⅳ肝段损害由肝右动脉营养并只能经肝右动脉栓塞。(20:355-360)
, 百拇医药
    11 Anatom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ases for the naso-maxillo-cheek flap technique.M.Prudhomme,J.Landgrebe,M.Maubon,C.Curioni,L.clauser and G.Godlewski

    鼻-上颌-颊部皮瓣技术的解剖学和核磁共振成像基础

    鼻-上颌-颊部皮瓣技术(NMCF)是经面部暴露颅-上颌-面部深层区域的手术入路治疗一些大的鼻咽肿瘤指征。整个手术需要精确的术前影像准备。本研究显示了这个手术入路的形态学基础和术前经MRI确定的合理的切除限制。根据Curioni's方法用NCFM技术对18个面部和颅的标本进行了面部的手术解剖。报道了临床应用于1例浸润到鼻咽部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66岁病人。研究了术前和术后经横切面、矢状面和冠状面MRI资料的相互关系。术中保留了以下几个解剖结构:面部表层结构、眶下缘、眶底、覆盖翼腭窝的上颌窦后壁、内、外侧翼板、翼腭神经节和它的分支、侧面部的神经血管蒂、牙齿、软腭。切除了另一些结构:皮肤粘膜和骨切除区域的动脉神经,如眶下神经、腭大神经的远端、支配鼻咽部的神经、鼻中隔和鼻甲、鼻泪管、泪道。NMCF提供了暴露鼻和鼻咽深部区域的广阔入路。保护好侧面部的血管神经蒂以防止面中部结构的坏死是很重要的。骨摘除周围区域骨结构的保护也是最后重建塑形骨的关键。术前MRI在决定手术界限和切除部位可行性上极具重要性。(20:361-365)
, http://www.100md.com
    12 Hepatic falciform ligament artery:angiographic anatomy and clinical importance K.Ibukuro,T.Tsukiyama,K.Mori and Y.Inoue

    肝镰状韧带动脉的血管造影解剖基础和临床重要性

    通过血管造影和解剖对肝镰状韧带动脉(HFLA)进行了研究。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研究了化学栓塞后皮疹的发病机制。我们观察了340例用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肝硬化病人的HFLA血管造影发生率、起源变化和皮疹的发病率。从血管造影中发现了340例病人中26例(7.6%)有HFLA,其中1例发现2支HFLA。16例起源于肝中动脉(A4),3例起源于肝中动脉上支,2例起源于下支,起源于肝左动脉(A3)下支的有3例,起源于A3和A4交汇处的有3例。所有病人都没有发生化学栓塞后的皮疹。解剖观察了2例尸体HFLA与皮下动脉的吻合情况。发现两种不同的吻合:(1)直接吻合;(2)通过胸廓内动脉的剑突支吻合。吻合血管分别位于肝镰状韧带的上、下部分。化疗药物通过这些吻合血管后分布可能是化学栓塞后皮疹的发病原因。如果预防性的用金属栓塞HFLA的近端部分,皮疹是可以预防。(20:367-371)
, http://www.100md.com
    13 Os capitatotrapezoid:a case report R.Chondhry,A.Tuli,M.Chimmalgi and M.Anand

    头状小多角骨的个案报道

    我们在一个男性骨骼的右手关节联接中发现头状骨和小多角骨融合,即头状小多角骨。除了在融合部分的远端和近端有浅沟区分融合界线外融合几乎是完全的。X线摄片显示这融合骨中正常的骨小梁结构,且融合骨之间没有关节腔。第三掌骨茎突缺失。(20:373-375)

    14 Angiologic observations following radial artery flap elevation:a case report G.Ciria-Lloréns,T.Gómez-Cia and A.Talegón-Meléndez
, 百拇医药
    桡动脉蒂翻转后的血管造影发现

    自1981年前臂桡侧皮瓣开始采用以来,供区桡动脉切除后导致固有血管发病受到强烈的批评。本文报道了以前臂桡侧皮瓣远端为蒂翻转修复手背皮损的病例,术后两年行血管造影发现骨间前动脉对手部血液供应起重要代偿作用。为了分析这一发现,我们进一步采用了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对血流行定量测量并比较该病人左右前臂的血流量。出人意料的发现是所有供区前臂的动脉血流量都大大超过了对侧前臂,尤其是骨间前动脉血流量。这些数据说明当应用该皮瓣移植桡动脉后,以骨间前动脉为基础的另一主要血管轴建立起来,手部血供不会受影响。(20:377-381)

    15 Superficial ulnar artery originating from the brachial artery and its clinical importance T.Nakatani,S.Tanaka and S.Mizukami

    肱动脉发出的浅层尺动脉及其临床重要性

    我们在一个日本女性尸体上发现一个左臂浅层尺动脉,这异常血管在大圆肌下缘55mm处,正中神经内侧从肱动脉发出,沿着前臂屈肌内侧浅面下行入手掌,并与桡动脉形成掌深弓、掌浅弓。讨论了这一异常走行血管的临床重要性。(20:383-38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