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71283
青年人血清APOA1/APOB100与血浆粘度的相关性
http://www.100md.com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刘长林 薛越 陈大仓 范银仓 金兆清

    单位:解放军第16医院 新疆阿勒泰市836500

    关键词:APOA1/APOB100;ηp;相关性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000314 摘 要 目的:了解APOA1/APOB100与血浆粘度的相关性。方法:比较在不同粘度区间时的变化,并以图示方法分析了APOA1/APOB100与ηp量的关系。结果:APOA1/APOB100与ηp呈负相关,在不同的粘度区间二者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P<0.01)。 结论:APOA1/APOB100越小,ηp越大,反之也然,这说明血液粘度和载脂蛋白代谢有重要关系,提示APOA1/APOB100减小是心血管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
, 百拇医药
    中图法分类号 R446.11

    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特别是APOA1及APOB100的测定,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并已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解载脂蛋白与血浆粘度的关系,我们选择了来自在河南、陕西、山西、湖北、湖南、江苏、吉林、江西、内蒙、四川、重庆、山东、甘肃、新疆等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61个县市的522名青年军人进行了测定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者均为2000年度青年战士,其中汉族438人,蒙古族32人,回族9人,满族7人,土家族4人,维吾尔族14人,哈萨克族18人,均为男性,最大年龄22岁,最小16岁,平均18.6岁。

    1.2 调查方法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批进行测定。清晨空腹采静脉血4.5ml。其中3.0ml用肝素抗凝(80U/ml)。用于测定血浆粘度,1.5ml未加抗凝剂者用于分离血清后进行APOA1及APOB100测定。粘度测定用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L-N-3型椎板式血液粘度测定仪;APOA1及APOB100用联合火箭电泳法,仪器为上海医学仪器厂生产的高压电泳仪,试剂为联合火箭电泳试剂盒(解放军某研究所惠赠,批号991005)。电泳缓冲液用巴比妥缓冲液(PH9.0,离子强度30mmol/L),样本用稀释液1∶20稀释,用量5.0ul,标准液按1∶10、1∶20、1∶30、1∶40、1∶50稀释,凝胶板在加样后立即电泳 ,电压6V/cm,电泳时间4h,电泳后将凝胶板浸在考马氏亮兰R250液中染色固定。
, http://www.100md.com
    1.3 计算与统计方法 分别以两个火箭峰到加样孔中心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值为纵坐标,以不同浓度的标准血清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样本峰高的平方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并计算出APOA1/APOB100,血浆粘度分为三个梯度区间,低粘度:<1.50mPa.s,中粘度:1.51-2.00mPa.s,高粘度:>2.01mPa.s,分别与对应的APOA1/APOB100进行比较,结果以±s表示。分析用t检验。同时求出各粘度区间的粘度均值,与对应的APOA1/APOB100做图比较

    2 结 果

    血清APOA、APOB及APOA1/APOB100在不同ηp区间的比较(±s) 含量与比值
, http://www.100md.com
    ηp mpa.s

    <1.50(n=124)

    1.51-2.00(n=318)

    >2.01(n=80)

    APOA1(g/L)

    1.24±0.13

    1.08±0.14**△△

    0.88±0.12

    APOB100(g/L)

    0.52±0.09
, 百拇医药
    0.55±0.12*△△

    0.64±0.10

    APOA1/APOB100

    2.34±0.47

    1.92±0.42*△△

    1.44±0.50

    中粘度与低粘度比较*P<0.05;**<0.01;中粘度与高粘度比较△△<0.01

    APOA1随ηp的升高而降低,三个粘度区间下的APOA1值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 http://www.100md.com
    APOB100随粘度的增高而增高,中粘度区间与低粘度区间的APOB100有显著差异(P<0.05);高粘度与中粘度区间的APOB100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

    APOA1/APOB100随粘度增高而降低,中粘度与低粘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粘度与中粘度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APOA1/APOB100与ηp呈负相关。

    3 讨 论

    3.1 APOA1在血清中的浓度与血浆粘度成反比,在一定的粘度区间内有显著差异。虽然APOA1作为一种大分子蛋白质,本身具有粘度,但从脂类代谢的全过程来看,其自身产生的粘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其与ηp呈负相关这一事实,具有深刻意义。多年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脂类代谢紊乱,特别是高脂血症对粘度的影响[1],而引起脂代谢紊乱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在临床上,糖尿病,多种肾病,痛风,激素代谢紊乱等均与脂类代谢紊乱有关[2],APOA1作为一种重要的载脂蛋白,对于调节脂代谢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脂代谢的平衡又是影响ηp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首先APOA1组成载脂蛋白并维持其结构的稳定性与完整性,主要是维持自身的双螺旋结构及维持和脂质结合所具有的疏水性。其次APOA1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的活性,然后再催化胆固醇脂化,这两个功能对血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生重要影响。APOA1主要存在于HDL中,主要是HDL3中,它可以将蓄积于末稍组织的胆固醇与血液循环中的脂蛋白或与某些大分子物质结合而运送到各组织细胞,实际上是胆固醇逆转(RCT),RCT促进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清除,维持细胞内胆固醇量的相对平衡。当这一平衡破坏时,特别是APOA1在血中含量下降时,血浆中胆固醇将明显升高。而胆固醇为大分子物质本身具有粘滞性[3],加上在血浆有一定的浓度,产生粘度的有形成分增加[4],故对ηp将产生直接影响。也就是说,APOA1、血浆胆固醇、ηp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关系可概括为间接的负相关联系。
, 百拇医药
    3.2 APOB100在血清中的浓度与ηp成正比,这和其本身具有的粘滞性有关,APOB100为单链糖蛋白,分子量为51Ku,由4千多氨基酸组成,分子内具有α-螺旋区及β-折叠结构,使其具有生物大分子的特性而具有粘度,APOB100可合成装配和分泌富含甘油三脂的极低密度脂蛋白,这也可影响血浆粘度。在代谢方面,APOB100可通过LDL受体途径,影响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及LDL受体基因的表达,激活或抑制ACAT,从而调节或维持细胞内游离胆固醇的含量[5-6]。当APOB100升高时,LDL不能经LDL受体途径降解,将大量胆固醇导向外周组织的同时,血浆胆固醇水平增高,从而使ηp升高。

    3.3 结果可见,APOA1/APOB100与ηp的负相关特征,其相关的程度我们通过作图,以曲线的分段斜率来判断,以低粘度点(1.30,2.34),中粘度点(1.74,1.92),高粘度点(2.29,1.44)计算三个点间的两个斜率k1和k2,分别得到K1=-2.1,K2=-1.57,二者的差为0.4,这说明该曲线基本上能反映ηp的变化与APOA1/APOB100较良好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数学关系来判断APOA1、APOB100在脂代谢过程中对ηp的影响。
, 百拇医药
    3.4 现代科学已经充分证明脂代谢紊乱如高脂血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危害。APOA1/APOB100值下降,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一信号可以通过ηp从侧面反映这一损害。当然,也有极少高脂血症患者(包括一些遗传性脂代谢紊乱或脂蛋白代谢紊乱者),它们的ηp不高或增高不显著,这要从其他角度进一步研究。而且APOA1/APOB100与ηp相互关系,除值接通过血脂浓度的影响外,还与脂类对细胞膜特别是红细胞膜脂质双层分子结构的影响有关[7]。也与血管内膜的损害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对血循环的影响有关,前者可以通过改变红细胞的变形性而影响粘度,后者可因血液流态(如栓子形成及血小板聚集)改变而影响血液粘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ηp

    本研究初步发现了一些脂代谢与血液粘度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量上的联系,但这些联系单从数学关系上阐明是不全面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疾病演变的复杂性及联系的多样性,即我们要看到脂代谢对ηp的影响,同时也要看到ηp升高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乃至于对脂代谢的反作用。由于我们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不能全面地说明其他年龄组或其他民族乃至于其他相关疾病的一般规律,但可以用更确切、更合适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黄国英,陈少华.1119名患者血液粘度与血脂相关性.微循环学杂志.1995,2:31

    2,王霞文主编.临床生化检验技术.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5,219

    3,吴振西,黄新.冠心病血清和血浆粘度与有关生物大分子含量的探讨。

    4,黄卫青,侯祖强.中老年六种疾病的血液流变性检测.微循环杂志,1993,5(2):48.

    5,康格非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6-67

    6,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编委会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1993,674.

    7,蒲晓允.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脂质.国外医学临床生物生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5,16(5):215.

    8,潘冠宁,黄红樱.702例正常人红细胞变形性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微循环学杂志,1997,7(3):28

    (2000年2月20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