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72638
细针穿刺活检术在胸部疾病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9年第12期
     作者:方群

    单位: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医院B超室

    关键词: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991221 自1998年5月至1999年3月,我们对11例胸部疾病病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组病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7岁~75岁,平均51岁,其中胸膜病变1例,纵隔病变2例,肺部病变8例。穿刺前均行X线拍片和CT检查,其中3例行MIR检查。(2)仪器:美国泰索尼Gateway Fx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日本八光21G穿刺针。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有出血倾向者列为穿刺禁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用二维图像仔细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及内部回声,避开肺部病变内部支气管,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病变内部及周边血流,针道选择应避开血管丰富区。操作时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4毫升局部浸润性麻醉,超声显示确定穿刺部位,超声引导下用21G穿刺针进入取材部位,迅速提插旋转2次后退针,将针内组织条推至滤条上,放入10%甲醛溶液中,组织液涂片,一同送病理。为保证取材效果,通常进针2~3次,穿刺后患者平卧休息半小时,再行超声检查,确定穿刺部位无出血,无气胸,方可让患者离开。
, http://www.100md.com
    结 果

    11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取材满意,均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良性3例,恶性8例,其中,胸膜结核1例、纵隔淋巴瘤1例、纵隔胸腺癌1例、肺结核2例、肺鳞癌1例、低分化腺癌3例、中分化腺癌2例。3例结核患者免于手术,经抗痨治疗后好转痊愈;2例纵隔肿瘤患者经化疗和放疗,胸水消失,肿块明显减小;1例肿瘤患者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5例不能手术者分别进行放疗和化疗。

    声像图特征:(1)胸膜结核(图1):胸壁层胸膜呈低回声增厚,最厚处达3.3cm,胸腔大量积液。CT及临床疑为胸膜间皮瘤;(2)纵隔淋巴瘤:低回声实性光团,呈融合状,有包膜,形态不规则,大小约9.9cm×9.6cm,内部可见液化坏死无回声区,CDFI示PS 30.79cm/s,RI 0.41动脉血流信号,胸腔大量混浊性积液(血性)。纵隔胸腺癌(图2):等回声实性光团,有包膜,大小约10cm×7cm,内部可见囊性变,胸腔少量积液;(3)肺结核:肿块均位于右上肺,呈楔形和类圆形。1例大小约7cm×6cm,边界欠清,呈楔形(图3),与胸膜粘连,内部为不均质低回声伴杂乱强回声,可见等号样小支气管气相,CDFI示内部为丰富的静脉血流信号,MIR诊断为肺上沟癌。另1例大小约3.2cm×2.8cm,呈类圆形,低回声,边界欠清,后方未见回声增强,CT诊断为肺癌;(4)肺癌:肿块最小3cm,最大7cm,呈圆形或类圆形(图4),内部呈低回声实性光团,可见支气管气相,后方回声增强,3例向胸膜浸润,3例肺门可见肿大淋巴结节,CDFI可见散在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为动脉或静脉血供。
, 百拇医药
    图1 胸壁层胸膜增厚(结核)

    图2 纵隔胸腺癌

    图3 右上肺结核

    图4 右上肺低分化腺癌

    讨 论

    X线、CT、MIR可以全面反映胸腔情况,及时发现胸膜、纵隔及肺部病灶,但对病灶做出准确的定性诊断尚存在困难,本组11例患者均行X线、CT或MIR检查,均因难以定性转我科行穿刺活检明确了诊断。大多数纵隔肿瘤因超声特征表现有明显交错现象,单靠声像图不能作出病理分类、判断良恶性;周围型肺部肿块,因其病变本身形成良好的透声窗,与胸膜贴近;中心型肺部肿块引起肺实变时,以实变肺组织做透声窗使深部肿块显示良好,对以上肿块进行穿刺,均能取得满意的组织条及细胞,诊断正确率达95.5%。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起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为鉴别肿块的良恶性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也为我们进一步总结胸部疾病的声像图特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http://www.100md.com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文献报道经胸穿刺活检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咳血〔1〕,B超引导下穿刺气胸的发生率为1.7%〔2〕。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气胸,病例均选择病灶前方无肺组织或肺组织已经实变,并且超声引导穿刺可清晰显示针尖的位置及穿刺途径和针道,完全可以避开肺组织、病灶内支气管及血管。本组病例仅1例出现穿刺后轻度咳血,因穿刺过深,伤及小静脉血管,侧卧休息半小时后咳血消失,未经治疗。

    总之,我们体会到,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取材准确可靠,成功率高;组织学及细胞学诊断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以弥补影像检查的不足,对胸部疾病有实际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056~1058

    2 董宝玮.临床介入性超声学.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1~99

    (1999-06-24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