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传染病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73218
HCV致肝细胞损伤的免疫病理学
http://www.100md.com 《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邢长虹 宫恩聪 张黔英

    单位:100083 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系[邢长虹(现在北京朝阳医院)、宫恩聪)];北京市地坛医院病理科(张黔英)

    关键词:

    中华传染病杂志/990217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HCV的急性感染易慢性化,大约50%发展为慢性肝炎,至少20%发展成肝硬化。关于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存在直接细胞病变与免疫介导损伤两种机制。本研究通过观察HCV感染的病理变化,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肝内浸润炎细胞的免疫表型,对HCV感染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进行探讨。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

    23例丙型肝炎患者为北京市地坛医院1994~1996年诊治,23例患者共取肝穿刺活检标本26份,其中3例患者为干扰素治疗前、后两次肝穿。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患者年龄为20~56岁,平均39.3岁;男10例,女13例。有输血史者20例,占87%。ALT异常者19例,占82.6%,所有患者抗-HCV均为阳性。
, http://www.100md.com
    二、免疫组化检测

    (一) 主要抗体 鼠抗人单抗CD45RO(UCHL1)、鼠抗人单抗CD20(L26)、鼠抗人单抗CD68(KP1)均购自DAKO公司。

    (二) 主要步骤 石蜡切片经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水化→0.3%H2O2-甲醇溶液封闭→5%正常羊血清,37°C,30分钟→滴加一抗(1∶100)→滴加通用型生物素化二抗(1∶100)→滴加Streptavidin-HRP(1∶100)→DAB显色,镜下控制显色时间,自来水终止反应→苏木素复染核。

    结果判定:胞膜、胞浆染成棕黄色判为阳性,实验以淋巴结标本作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一、普通病理学结果

    见表1。

    表1 丙型肝炎组织病理学变化 病 变

    标本

    数

    阳性

    (例)

    阳性

    率(%)

    肝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化

    26

    26

    100
, http://www.100md.com
    肝细胞嗜酸变和嗜酸小体形成

    26

    19

    73.1

    肝细胞脂肪变

    26

    11

    42.3

    肝细胞点灶状坏死

    26

    26

    100

    肝细胞碎屑状坏死
, 百拇医药
    26

    21

    80.8

    桥接坏死

    26

    6

    23.1

    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

    22

    22

    100

    胆管破坏

    22
, http://www.100md.com
    21

    95.4

    kupffer细胞增生

    26

    19

    73.1

    二、免疫组化结果

    有2例汇管区淋巴滤泡形成,其生发中心细胞为CD20阳性细胞,周围绕以CD45RO阳性细胞。不形成淋巴滤泡者汇管区浸润的淋巴细胞绝大多数为CD45RO阳性,肝小叶及肝窦中浸润淋巴细胞为CD45RO阳性。在肝组织点灶状坏死和碎屑状坏死周围浸润炎细胞为CD45RO阳性或是CD68阳性。CD68染色显示kupffer细胞增生见于73.1%(19/26)的病例。讨论

, http://www.100md.com     肝穿刺活检对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分型十分重要。HCV感染所致病理变化与其他肝炎相比,病变比较轻微,没有特异病理改变,但是某些病变有助于丙型肝炎的诊断,如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淋巴滤泡形成、小胆管损伤、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等。

    丙型肝炎的病理变化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在HCV感染致肝细胞损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单核/巨噬细胞也可能起一定作用。其证据如下:(1) 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是HCV感染的一个重要特征,有些病例可形成淋巴滤泡。为了揭示它的意义,我们应用CD45RO、CD20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期有所帮助。结果表明,其表现如淋巴结样结构,可见B细胞包绕形成生发中心,外周围大量T细胞形成T细胞带。当光镜下未见到生发中心形成时,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为T细胞占绝对优势。汇管区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的存在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表明淋巴滤泡是有功能的,可能在肝细胞损伤中起作用。(2)观察发现点灶状肝细胞坏死和不同程度的炎症在丙型肝炎中很普遍,即使在慢性HCV感染中也可表现急性肝炎的特点。在肝小叶和肝窦中浸润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在因淋巴细胞聚集而扩大的汇管区外围,可见肝细胞界板不同程度被破坏,形成碎屑状坏死,内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在肝细胞点灶状坏死和碎屑状坏死中浸润炎细胞为CD45RO+(T细胞)和CD68+(单核/巨噬细胞)。在HCV感染中主要是细胞免疫而不是体液免疫介导了肝细胞的损伤。(3)在80.8%的病例可见到CD68+细胞,其中kupffer细胞增生见于73.1%的病例,在汇管区内,点灶状坏死及碎屑状坏死的浸润炎细胞中可见到CD68+的单核/巨噬细胞。

    收稿:1997-07-15 修回:1998-02-2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