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73321
静滴复合氨基酸引起周围静脉炎1例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董金涛

    单位:730900 甘肃省白银市中国有色二十一冶职工医院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0275 患者男,45岁。因消化道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痊愈出院后,为早日康复,经家属要求在我院门诊静点复合氨基酸500 ml。选左手背静脉进针,滴速为每分钟45滴。约30 min后,患者述手背针眼处疼痛。见针尖处血管稍有肿胀,未发现有针尖刺穿血管壁而漏液的情况,将滴速减为每分钟30滴,疼痛有所缓解。几十分钟后,患者述前臂疼,发现从进针处向上至前臂静脉条索性增粗,发硬,有压痛,周围皮肤无红肿。中止液体输入,经局部热敷及对症处理,血管肿胀发硬有所好转,但仍有轻度压痛,1周后,选右手背进针再输此种氨基酸,滴速为每分钟20滴。在还差约100 ml输完时,又出现上述情况,但肿胀及疼痛的程度较上次为轻,中止输液。考虑为复合氨基酸刺激引起局部静脉反应,为无菌性炎症。此反应与进针位置的远近及药物刺激的浓度(即液体滴速)有关。

    讨论 周围静脉炎是浅表静脉局限性、迁徙性炎症,可有继发性血栓形成,也叫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变很少向深部静脉扩展。四肢浅静脉均可受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原因是静脉穿刺或输入高渗溶液或刺激性较大的药物。静脉使用的时间愈长,本症的发生率就愈高。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沿静脉的走向有炎症反应,静脉壁常有不同的炎性变和增厚,腔内的血栓多与管壁紧粘而不易脱落,因而局部发红,皮肤温度增高,疼痛和明显压痛,可触及条索静脉。大多数炎症为无菌性,很少有全身反应。约经1~3周后静脉炎消退。局部遗留硬索状物和皮肤色素沉着,常经久不退。复合氨基酸能够减少内源性蛋白质的分解,促进伤口愈合,但其属高渗液,故可引发周围静脉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