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内科杂志》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273947
以支气管炎为首发症状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1998年第6期
     作者:伍四春 赵明泽 王兴祥 王录生

    单位:842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解放军第17医院(伍四春、王兴祥、王录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第273医院(赵明泽)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980632 患者男,23岁。患者于1996年10月20日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和发热,咳少量白色黏液样痰,发热以夜间为著,体温38~39℃。在患者单位医务所诊断为支气管炎。予以青霉素、庆大霉素治疗6天,但疗效不佳,于10月21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急性支气管炎收住院。

    体检:全身皮肤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音,肝脾不大。X线胸片示两肺中、下野纹理较粗重,未见结核病灶。血沉4 mm/1h,WBC 3.2×109/L,中性0.84,淋巴0.16。结核抗体阴性,肥达氏反应1∶40 阴性。肝功能正常。尿、便常规正常,3次血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 百拇医药
    入院后静滴青霉素,口服氟哌酸、甘草片、增效支气管炎片等治疗,10月25日复查X线胸片示双肺清晰。但咳嗽、咳痰及发热等症状无缓解,故改用氨苄青霉素治疗。26日患者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甚,似豌豆大小,压痛,活动无黏连。29日患者全身出现粟粒状红色皮疹,查血WBC 2.4×109/L,中性0.708,淋巴0.292。拟诊:(1)氨苄青霉素过敏;(2)坏死性淋巴结炎。故停用氨苄青霉素,改用扑尔敏、氢化可的松等药物治疗,并于当日行左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切除淋巴结大小为1.0 cm×0.8 cm×0.6 cm,表面光滑,切面灰白色,质软,包膜完整。镜下见坏死灶位于淋巴结实质内,可见大量的核碎片,在坏死灶周围可见大量的具有丰富包浆的、核较小、外形不规则的组织细胞(图1)。免疫组化表明,这些组织细胞为T细胞[CD+43(图2)、Lysozyme-(图3)]。病理诊断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予以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激素治疗后,病人咳嗽、咳痰现象消失,体温及血象恢复正常,皮疹消失,除颈部、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仍肿大外,全身浅表淋巴结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讨论 本病曾用过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病毒性淋巴结炎及坏死性淋巴结炎等名称,其病因不明,普遍认为是病毒所致。多见于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主要累及青少年,女性略多于男性,临床上呈亚急性,持续高热,应用抗生素无效,血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下降[1]。因本病除淋巴结肿大外,尚有发热、肝脾肿大和皮疹甚至关节痛等多系统表现,极易误诊。据报道仅有1/5的病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2]。本例患者以咳嗽、咳痰为首发症状,在使用氨苄青霉素4天后患者全身出现粟粒状红色皮疹,可能为迟发型过敏反应,也可能与使用氨苄青霉素无关,因为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时,也可出现全身皮疹。本例患者出现皮疹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图1 坏死灶内可见大量的核碎片,周围见大量的组织细胞 HE×400

    图2 CD43阳性细胞,棕黄色颗粒位于是细胞核内 SP×400

    图3 Lysozyme染色阴性 SP×400

    参考文献

    1 刘彤华,主编. 诊断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610-611.

    2 陆晔,潘湘涛,张业裕.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原因探讨(附3例报告). 临床误诊误治,1997,10:146-147.

    (收稿:1997-07-03 修回:1998-03-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