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内科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74046
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纪要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陈香美 李晓玫 顾勇 陈楠

    单位: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肾科(陈香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科(李晓玫);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肾科(顾勇);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肾科(陈楠)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990326 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于1998年9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市怀柔县召开。这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800名代表参加,其中有10名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首次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1 800篇,其中1 247篇入选,会议发言329篇。会上就进展性肾病、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病、糖尿病肾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黏附分子的现状和进展以及香港肾脏病患者的登记制度等作了专题报告,并有44位专家在分组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这次会议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内容上在我国肾脏病学历史上均是空前的。从大会报告的情况来看,我国肾脏病学在近4年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基础研究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 百拇医药
    一、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疾病方面的论文共97篇,书面交流论文299篇。是会议上论文交流最多专题之一,共有9位专家作了关于肾小球疾病病理诊断和免疫调节治疗方面的专题讲座。

    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胞粘附分子、细胞趋化因子及细胞凋亡等与肾小球肾炎组织改变关系的研究上。有研究发现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及肾小管间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呈强阳性,但与浸润的单核细胞数无关;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新月体性肾炎肾小球内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研究表明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巨噬细胞(MΦ)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与 MΦ浸润、新月体形成及肾小管间质损害部位一致,另一方面,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骨调素(OPN)与肾脏局部的MΦ浸润、病理损害程度及肾功能下降明显相关。在肾小球肾炎患者中肾小球系膜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及肾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的含量与系膜细胞的增殖明显相关。

, 百拇医药     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 肾病的研究仍是代表们注意的焦点。代表们注意到在我国肾活检病例中,IgA肾病约占38.0%~44.2%,居于肾小球疾病之首位。我国IgA肾病的发病以青少年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特点多样化,病理类型广泛,患者发病时高血压的程度、肾功能状况及尿蛋白水平与肾小球硬化关系密切。有研究发现小儿IgA肾病患者肾小球基底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临床上血尿可能与基底膜变薄有关,而蛋白尿则与其无关。有作者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轻、中度IgA肾病取得疗效。研究表明在我国IgA肾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有重度蛋白尿、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组织损伤较重及肾小球内有IgM沉积,Hass组织学分级系统基本可以预测IgA肾病患者的长期预后,但应注意肾小管间质病变对预后的影响。

    对我国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自然病程的研究发现,病情预后的恶劣程度依次为膜增殖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及系膜增殖性肾炎,而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病及IgM肾病极少发现有进展至终末期肾病者。有报告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以提高膜增殖性肾炎及新月体性肾炎的临床缓解率;激素及环磷酰胺间断冲击治疗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也可提高该病的疗效,其疗效与肾小球病变的范围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有关;原发性膜性肾病有一定的自然缓解率,故对年轻患者尿蛋白<5 g/d,不一定需要积极治疗,而对于尿蛋白>10 g/d者,则应采用大剂量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积极治疗。
, 百拇医药
    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狼疮性肾炎的研究引人注目。许多单位对狼疮性肾炎临床病理诊断、治疗进行了研究。其中新型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及霉酚酸酯在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治疗中的效果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代表们还对黏附分子、白细胞介素-8、抗内皮细胞抗体、细胞凋亡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异在狼疮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均较高,会上许多作者报告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表现及诊断、治疗的研究情况,探讨了细胞免疫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干扰素的治疗效果。对伤寒、干燥综合征、淀粉样变性、多发性骨髓瘤、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也进行了探讨。另外,还研究了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遗传性肾病的基因诊断技术和方法。

    代表们还就小血管炎的标志物-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规范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探讨了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有作者报告了胶原Ⅲ肾小球病、塌陷性肾小球病等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 百拇医药
    二、肾小管间质疾病与肾功能衰竭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慢性小管间质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方面,共有约60篇论文进行了分会场报告,200篇文章参加了书面交流,并有9位专家分别就ARF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展望、尿路感染的治疗现状、流性肾病、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作用和机制、CRF患者的低蛋白饮食、促红素的应用、肾性骨病及继发性甲旁亢的内外科治疗等作了专题讲座。

    对近10多年来国内各家医院ARF的发病率、病因、临床病理类型、病死率、死因等的回顾性分析发现老年患者在ARF中的比例增加,病死率也较高,甘露醇所致的ARF的报道增多。许多代表认为老年患者的ARF中常存在肾脏灌注的不足,感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较突出,其发生常与用药、手术等有关。对甘露醇和血浆代用品诱发ARF的预防主要是在应用时注意剂量的控制。与会代表还对ARF同时伴多脏器功能衰竭、高分解型ARF、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的ARF的治疗体会进行了交流。
, 百拇医药
    本次大会就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IgA肾病、药物和毒物所致的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心得进行了交流。在小管间质疾病的发病机制方面,分别利用庆大霉素、腺嘌呤肾损害的动物模型和上述临床肾活检及血尿标本,对一些促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粘附因子、生长因子、血管活性因子及与临床病理、生化指标等关系进行了蛋白、基因水平的观察。这些分子具体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受体、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8(IL-8)、IL-6、骨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在临床诊断与预后方面,有作者对小管标志蛋白、细胞外基质等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在慢性进展性肾病的治疗上,不少代表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了交流。有些代表就慢性尿路感染和尿道综合征中解剖学上的异常、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及细胞免疫功能、尿微量蛋白及Tamm-Horsfall蛋白的检测、致病菌的培养等作了汇报。

    与会代表讨论了CRF的营养(包括微量元素)、饮食问题;介绍了他们在CRF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免疫功能及真菌、军团菌、结核菌、乙肝病毒感染上所作的一些工作;比较深入地探讨了CRF中内分泌的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泌乳素水平、胰岛素代谢有糖耐量、脂质代谢、肉碱水平等;着重讨论了高甲状旁腺激素(PTH)时免疫功能、骨代谢、激素作用的异常,并在PTH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甲状旁腺细胞的凋亡方面作了进一步的介绍;同时还就CRF时的肠道透析问题在实验室与临床上作了进一步的摸索,对CRF时的脑病、心肌病的诊治也进行了交流。
, 百拇医药
    三、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

    透析方面的论文报告77篇,书面交流237篇,有三位专家就透析充分性、透析患者的营养及透析过程中的血压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有研究提示铜仿膜生物相容性较差,其可激活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上调;血透可以激活白细胞,导致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失调,影响白细胞的黏附功能,这可能是血透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

    免疫功能的缺陷使透析患者成为肝炎发病的高危人群之一,国内的调查结果发现血透患者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输血、长期透析及营养不良是引起肝炎的危险因素,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的感染存在着共用透析机等医源性传播途径。另有调查证实未经正确消毒的透析机可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之一,通过隔离透析、分池复用透析器及严格消毒措施,可使血透患者的乙肝和丙肝感染率明显下降。另外,有调查显示血透患者庚型肝炎感染率远较非透析人群为高,其高发生率可能与频繁的输血有关。
, 百拇医药
    有作者的研究发现能量及蛋白质摄入不足是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而充分透析可以改善患者的胃肠症状,纠正酸中毒,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可以改善患者的氨基酸代谢及营养状况。目前,随着透析技术进步及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透析患者可以长期存活已是不争的事实,长期存活带来的透析慢性并发症也引起了代表们的高度重视。对慢性血透肾性营养不良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观察结果显示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AP)与骨组织学形态的指示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的变化可以初步估计骨转化的状态。慢性透析患者血铝水平增高伴有骨关节疼痛者较血铝水平正常者明显增多。对慢性透析产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采用1,25(OH)2D3治疗及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中应视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用药方案个体化,患者术后透析应采用无肝素透析。

    高危出血透析抗凝方法的研究也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有研究发现用5%葡萄糖液为肝素溶媒进行血仿膜肝素吸附的无肝素透析对合并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在多脏器患者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使用小剂量、体外局部抗凝及小分子肝素抗凝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CRRT是近年来抢救急危重患者治疗方法的重要进展之一,有临床研究结果表明CRRT可改善重症肾性ARF患者的预后,但由于CRRT费用昂贵,在国内开展较少,其治疗价值、效果及对ARF预后的影响,尚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有作者分析了我国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结果提示腹膜透析患者1、2、3及4年的总体生存率为85.6%、67.1%、56.9%及44.4%。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合并疾病及透析年龄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因素。另有调查表明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对维持患者的营养、透析效能及血压的稳定有一定的作用,是影响透析预后因素之一。

    营养不良是我国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合并症,其原因与透析剂量不足,蛋白摄入不足及残余肾功能丧失有关。充分的腹膜透析主要依赖于腹膜对溶质的转运功能,有研究证实腹膜的超滤依赖于腹膜对葡萄糖产生的高渗状态及淋巴回吸收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高糖透析液可使腹膜透析蛋白丢失量明显增加,还可以使腹膜细胞发生凋亡和细胞增殖,而EGF、维生素A和中药丹参、川芎对腹膜间皮细胞的保护和修复具有良好的作用。实验研究提示丙酮酸透析液对巨噬细胞抑制较轻,并可显著改善代谢性酸中毒的状况。
, http://www.100md.com
    四、基础研究与实验室

    本次会议有关肾脏病基础研究的论文报告共92篇,书面交流175篇,并有13位专家就肾脏病与炎症介质、脂质代谢、高血压、细胞信号转导、黏附分子、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以及遗传性肾脏病等作了专题报告。

    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与防治方面,大多数研究更加注重于对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炎症细胞与肾小管间质细胞的关系、不同形式的干预措施对肾小球炎症介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有研究发现抗MΦ移动抑制因子(MIF)中和抗体治疗可使新月体肾炎大鼠模型的MIF表达和白细胞浸润减少,IL-1Ra和抗OPN抗体可抑制OPN的表达及MΦ浸润。在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小球肾炎模型中炎症肾小球MΦ产生IL-1增多,细胞信号磷脂酸抑制剂Lisofylline可抑制炎症状态下MΦ产生IL-1及其刺激的TGFβ表达。

    有报告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能抑制IL-1β诱导核因子-κB(NF-κB)活化介导的系膜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还可以通过抑制IL-1β诱导的胞浆磷脂酶A2(cPLA2)活化及其基因表达而抑制前列腺素E2(PGE2)释放。研究发现IL-6反义RNA可抑制体外系膜细胞增殖,内皮素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体外培养和抗Thy1肾炎大鼠体内的系膜细胞增殖,ICAM-1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小鼠肾小管间质表达ICAM-1、减少炎性细胞浸润。
, 百拇医药
    有研究发现霉酚酸可抑制由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肾系膜细胞中OPN的表达、减轻抗Thy1肾炎大鼠的蛋白尿;环孢素A联合雷公藤单体T4在抑制系膜细胞增殖、抑制IL-6和TGFβ的表达以及Ⅳ型胶原的合成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与防治方面,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成为热点。研究表明,肾脏局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过度兴奋与糖尿病肾病关系密切。苯那普利可以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肥大、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减少。ACEI的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抑制非酶促糖基化反应、抑制PDGF-B受体和TGFβ及其受体的表达以及抑制胶原产生并增加细胞外基质金属降解酶-3(MMP-3)表达而促进胶原降解等多种机制有关,而PDGF-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并未参与ACEI的作用。体外形成的AGEs基质上培养的系膜细胞ET-1 mRNA表达增加,氨基胍对其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ET-1 mRNA的表达及其尿中的ET排泄,提示AGEs与肾内的内皮素系统异常具有内在联系。中药槲皮素也可抑制糖尿病大鼠的非酶促糖基化反应。AGEs和高渗葡萄糖还可调节大鼠的腹膜间皮细胞表达糖基化终产物受体。有研究报告TGFβ可上调小鼠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表达而增加葡萄糖摄入,中药大黄酸能抑制TGFβ的作用。应用胰岛素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纠正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的山梨醇代谢亢进。
, 百拇医药
    在肾小球疾病进展及肾小球硬化机制研究中,有人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转染至大鼠系膜细胞并使其高表达,发现PAI-1可通过抑制纤维连接蛋白(FN)降解而导致FN积聚;苯那普利和中药复方水蛭的治疗可降低肾小球硬化模型的平均动脉压和尿蛋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AT1受体、PAI-1和TGFβ的基因表达或抑制ECM积聚。AT1受体拮抗剂Losartan同样具有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在培养的人肾成纤维细胞中,发现AngⅡ可诱导IL-6自分泌和胶原合成增加,大黄素对其有抑制作用。

    有研究发现,肾小球硬化过程中存在着多种脂质代谢异常,中药黄芪当归合剂有调脂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上调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表达、增加对循环胆固醇的摄取和降解,还可能通过增加脂蛋白脂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促进甘油三酯和富胆固醇脂蛋白从循环中清除。高脂饮食可致肾小球组织中可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增加、NO产生增多,而高血脂可通过增加系膜基质产生而促进肾小球硬化,应用鱼油可降低血脂和蛋白尿、改善肾小球病变。还有发现LDL可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TGFβ和FN基因表达,抗TGFβ抗体可减少LDL导致的FN分泌。
, http://www.100md.com
    研究证实在尿毒症病人中胰岛素拮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与高血压相关;环孢素A可使病人血压基线增高和昼夜节律减弱。AngⅡ 2型受体基因缺失可使小鼠出现血压增高,其原因可能由于AT2受体对AngⅡ通过AT1受体升压的抑制作用减少。

    有研究报告Raf-1蛋白激酶持续高表达对系膜细胞增殖和分化表型有调控作用。老年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损伤修复能力减退的细胞内机制可能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亚类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性恢复延迟和JNK(Jun N-terminal kinase)激活程度降低有关。有报告局部黏附激酶(FAK)可能介导凝血酶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在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中未发现细胞周期素(cyclin)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表达的变化,但肾皮质的P21蛋白表达增加,苯那普利抑制肾脏肥大作用可能与对P21的抑制有关。在细胞凋亡研究中,有人构建了小鼠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mICE)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LLCPK1细胞(来源于猪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系)可使其发生细胞凋亡;在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中TNFα和INF-γ可诱导Fas表达,而抗Fas抗体能诱导高表达Fas的细胞凋亡;钙拮抗剂尼卡地平在高浓度对大鼠系膜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其所处的细胞周期密切相关,它可使活化细胞和处于S+G2/M期的细胞凋亡;在急性炎症中,由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所释放的ANCA抗原PR3可能通过内皮细胞凋亡的方式导致血管损伤。

    基因突变或基因多态性与肾脏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国内学者更多的关注。对正常人、IgA肾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和狼疮性肾炎患者ACE基因多态性和IL-1Ra基因多态性均有检测,但研究结果不同,尚有待于积累更多的资料。有关遗传性肾脏疾病的研究教少,有报告应用与多囊肾病基因位点1连锁的四对微小卫星体对中国人进行基因诊断的基因频率分布和群体差异。有人报告对PKD-1编码的多囊肾蛋白功能及其信息传递的研究。研究发现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基底膜Ⅳ型胶原α链可确定Alport综合征遗传型,并有单位报告应用PCR-SSCP检测病人的COL4A5基因突变的结果。

    (收稿:1998-11-19 修回:1998-12-1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