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27437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2000年第9期第39卷
     作者:荆晓明 董芸 宋文忠 王晓梅 刘晓岗 朱旭光

    单位:610071 成都,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000924 当机体处于强烈应激状态时垂体前叶大量释放β-内啡肽(β-EP)并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1]。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2例中、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β-EP浓度测定并进行评价,探讨其临床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1. 对象:CO中毒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7.6岁。均经临床确诊的住院或留观患者。中度9例为浅昏迷,重度23例为深昏迷并部分合并肺水肿、休克及心律失常,其中1例死亡。均经高压氧、静滴20%甘露醇、氟美松及细胞营养剂等常规治疗,未经纳洛酮治疗。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8.3岁,均为本院健康体检者。
, 百拇医药
    2. 方法:中毒组在治疗前、后24、48 h三次及对照组空腹采肘静脉血取血样2 ml,迅速送检,经3 000 r/min分离血清,保存于-20℃待测。β-EP 放射免疫测定采用北京海科税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放免试剂盒,采用平衡饱和分析方法,由本院专职人员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检测。

    3. 统计学处理:使用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统计PEMS软件, 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Newman-Keuls法q检验,微机处理,测定值用±s表示。

    二、 结果

    中毒组在治疗前、后24 h β-EP 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48 h后β-E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4、48 h β-EP水平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CO中毒前后与对照组血清β-EP含量比较(ng/L,±s) 组别

    例数

    β-EP

    t值

    q值

    对照组

    25

    57.27±14.97

    治疗前

    32

    119.94±63.09*
, 百拇医药
    5.43

    治疗后24 h

    32

    80.98±39.62

    3.11

    4.98

    治疗后48 h

    32

    65.78±18.10Δ

    1.94

    6.9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ΔP<0.01 讨论 急性CO中毒主要因吸入高浓度CO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运氧能力,导致脑、心、肾等脏器组织细胞缺氧。在中毒致缺氧的应激情况下垂体释放大量β-EP。目前β-EP 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归纳其机制有:(1) 高水平β-EP具有内源性神经阻滞作用,致突触传递障碍,对神经中枢产生直接抑制作用[2],抑制呼吸循环中枢。(2) 较长时间高水平β-EP 能直接减少脑血流量,并产生脑微循环障碍,加重脑组织缺氧。β-EP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和腺苷酸环化酶[3],抑制前列腺素使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之间平衡失衡,后者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广泛微血栓形成,国外报道将β-EP 注入狗的脑室中可见血小板聚集现象[4]。同时高水平β-EP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ATP向cAMP转化减少,亦使脑血管收缩,脑组织供血减少。上述作用后果加重了脑组织损害又可致内源性阿片肽继发性脑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中毒组病程不同时期β-EP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而治疗后24 h内β-EP水平有下降,治疗后48 h已低于治疗前及24 h内的水平。说明随病情好转,β-EP 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持续较长时间高β-EP水平状态。并通过上述机制加重CO中毒患者脑组织缺氧性损害,致继发性脑损伤。上述结果也为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在CO中毒治疗提供依据和必要性。纳洛酮有解除β-EP 对神经中枢抑制作用,并可阻断或可逆转高水平β-EP所致继发性脑组织损伤,因此建议在治疗48 h内反复使用纳洛酮。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Chernow B, Lake CR,Teich S,et al. Hemorrhagic hypotension increases plasma bata-endorphin concentrations in the nonhuma primate. Crit Care Med , 1986,14:505-507.

    2,许绍芬,主编. 神经生物学. 第1版.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 1990.209-210.

    3,Dirksen R, Wood GJ, Nijhuis GM. Mechanism of naloxon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hock,a hypothesis . Lancet,1981, 1: 607-608.

    4,钱燕宁,金士翱. 纳洛酮抗体克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0,5:272-273.

    (收稿日期:1999-10-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