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274388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2000年第9期第39卷
     作者:刘新光

    单位: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000940 炎症性肠病(IBD)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在IBD中,由于UC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CD又难以获得可确定诊断的病理组织学的结果(非干酪样肉芽肿),因此,目前对IBD的诊断还是比较困难的,许多学者都力图从不同途径去寻找有助于IBD诊断的可靠指标。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直接针对多形核白细胞和单个核细胞胞浆中的抗原物质成分的自身抗体。已证明ANCA对多种血管炎性疾病具有诊断价值。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在一些IBD病人的血清中存在有ANCA,ANCA与IBD、尤其是与UC有一定关系,可作为IBD的一种血清学标志,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
, 百拇医药
    一、ANCA的检测方法

    有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1.IIF法:IIF法是最早应用、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经典的ANCA检测方法。以从健康人静脉血中分离出来的中性粒细胞作为底物。此法对结果判断缺乏精确的客观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IIF法检测ANCA时常显示2种荧光分布形态:(1)胞浆型(cANCA),呈弥漫的细颗粒样胞浆染色;(2)核周型(pANCA),呈核周染色。UC病人多以pANCA为主,但常呈不连续的核周分布,又称之为非典型pANCA。我们对40例UC病人采用IIF法的ANCA检测结果显示[2],13例ANCA阳性,而4例CD病人及对照组ANCA均为阴性,ANCA对UC诊断的敏感性为32.5%,特异性为100%。在13例ANCA阳性病人中,pANCA占92.3%,cANCA占7.7%。上述检测结果与国外报道相似。

    2.ELISA法:随着ANCA特异性抗原逐渐被发现及纯化,抗原特异性ELISA检测方法得到了迅速推广。ELISA法用于包被的抗原是完整的中性粒细胞,而且是已知的抗原成分,如髓过氧化物酶(MPO)、蛋白酶-3(PR-3)等。由于不同的抗原系统往往和临床上不同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相关,故抗原特异性的ELISA法提高了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避免了结果判断的主观性,可以直接用于协助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分类,在指导治疗、判断疾病复发上有一定意义。ELISA法主要测定ANCA是否存在或其浓度,对分型无意义。
, 百拇医药
    ELISA法与IIF法有良好的相关性,前者有更高的敏感性。若二者结合,在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同时,还可排除IIF法中出现的假阳性。此外近年来免疫印迹方法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免疫吸附、放射免疫、免疫沉积和自身抗原的分子克隆技术亦已应用于ANCA检测的研究。

    二、ANCA的特异性抗原

    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被证实为ANCA的抗原,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1)PR-3: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可以消化、降解不溶于水的弹力蛋白,亦可以消化、降解某些吞噬到中性粒细胞内的微生物,显示了重要的防御机能。 (2) MPO:在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中含量丰富,可作为抗生素吞噬微生物。(3)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BPI):是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内分子量为55 000的具有杀菌活性的蛋白质,可以杀灭革兰阴性杆菌,是中性粒细胞内重要的抗革兰阴性杆菌的内源性抗生素,具有明确的抗感染、纠正内毒素血症的作用。(4)弹力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G(Cath-G):均为中性丝氨酸的蛋白酶家族,具有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可消化、降解细胞外基质,在炎症发病机制中可能有意义。同时亦具有杀菌、抑菌能力,亦为抗革兰阴性杆菌的内源性抗生素。(5)乳铁蛋白(LF):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和乳汁、泪液和唾液中,具有抑菌功能。
, http://www.100md.com
    三、IBD相关ANCA特异性抗原

    IBD相关ANCA的靶抗原至今未明。已知的IBD相关ANCA的靶抗原有:LF、Cath-G、弹力蛋白酶、MPO、PR-3、BPI等。在国外学者对UC相关性ANCA的特异性抗原研究中,关于LF和Cath-G的报道较多,结果不尽一致。Mulder等发现22%的UC病人血清可识别LF,Sobajama等报道26%的UC病人血清可识别Cath-G。Stoffei等报道34%的UC病人血清可与BPI结合,认为BPI是UC相关ANCA的一个重要抗原。

    我们采用ELISA法对PR-3、MPO、LF、Cath-G和BPI等5种抗原与58例UC病人血清结合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敏感性依次为MPO 13.79%、LF 10.34%、Cath-G 10.34%、BPI 13.79 %和PR-3 8.62%;特异性分别为MPO 96.47%、LF 97.65%、Cath-G 98.82%、BPI 95.29%和PR-3 98.82%。我们还采用更为敏感的免疫印迹法,以中性粒细胞粗提物作为蛋白原,对UC病人血清进行检验。在58例UC病人血清中,13例均识别分子量为47 000的蛋白条带,提示此蛋白可能为UC相关ANCA的又一新抗原。11例病人血清识别不止1条蛋白条带,亦提示UC相关ANCA靶抗原可能不止1种。
, 百拇医药
    总之,目前对IBD相关性ANCA靶抗原的研究显示,上述ANCA抗原对UC病人敏感性较低,提示上述抗原可能不是IBD的特异性靶抗原;IBD相关性ANCA靶抗原亦可能由不止1种蛋白构成,很可能由多种不同抗原组成,对IBD相关性ANCA靶抗原的确定,尚需进一步研究。

    四、ANCA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前,关于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和精神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尽管有些研究没有发现IBD相关ANCA致病作用的明确证据,但ANCA的发现还是引起了人们对ANCA在IBD发病中作用的注意。我们的研究显示[3]:ANCA阳性的UC病人肠黏膜血管炎发生率(78.95%)明显高于其阴性者(44.4%),其病理组织学炎症程度亦明显重于ANCA阴性病人(P<0.05),炎症严重程度与血管炎的存在有相关性。结果提示UC相关ANCA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参与UC的发病,推测肠黏膜血管炎很可能是由于ANCA的介导而引起的,肠黏膜血管炎是UC病人肠黏膜的一种病理组织学改变。
, 百拇医药
    有学者提出ANCA可能为IBD遗传易感性的标志[4],而无致病作用。其理由是:(1)发现不同人群间ANCA阳性率差异较大;(2)IBD病人亲属的ANCA阳性率高于普通人群;(3)ANCA仅在某些HLA类型的个体存在。

    现已发现的IBD相关ANCA的靶抗原多数为宿主反应中的中性粒细胞杀伤微生物的活性蛋白,提示感染可能在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BPI的发现,支持了这一观点[5]。BPI与革兰阴性细菌包膜的主要成分脂多糖有高度亲合力,对该菌有强大的杀伤力。这一强力微生物杀伤因子与IBD有一定关系,提示感染可能是IBD的致病因素之一。

    总之,确定IBD相关ANCA特异性抗原,对IBD的诊断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研究可能具有一定价值。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寻找到特异性的IBD相关ANCA靶抗原,推测IBD可能具有多种相关ANCA靶抗原。在IBD、尤其是UC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的情况下,进一步寻找IBD血清学检测方法还是必要的。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Hardarson S, Labrecque DR, Motros FA, et al.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 body in inflammatory bowel and hepatobiliary disease: high prevalence in ulcerative colitis,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and autoimmune hepatitis. Am J Clin Pathol, 1993,99:227-281.

    2,陆达海,刘新光,贾博琦,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意义.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29:416-418.

    3,刘新光,于涛,赵明辉,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中华内科杂志,1999,38:451-456.
, http://www.100md.com
    4,Jennette JC, Falk RJ.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m J Pathol, 1993,99:221-223.

    5,Stoffel MP, Gemok E, Herzberg C, et al.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 directed against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 (BPI): a new seromarker for inflammatory and associated diseases. Clin Exp Immunol, 1996,104:554-559.

    (收稿日期:1999-12-0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