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274396
腹膜后巨大恶性神经鞘瘤与胃多处穿透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2000年第9期第39卷
     作者:杨玲 刘波

    单位:100036 北京,空军总医院老年病科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000931 患者男,73岁。发现腹部包块14个月,因腹胀、腹痛、发热、呕血、黑便1个月于1997年5月12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3月体检发现左上腹包块。曾做腹部B超及CT示左上腹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大小为11 cm×10 cm×9 cm。全消化道钡餐显示左上腹占位性病变,胃底、胃体大弯侧受压上移,十二指肠曲扩大,横结肠受压下移。胃镜示胃体及胃窦部外压性改变。 于4月16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腹膜后,实性,分叶状,上达腹腔血管,下至骶骨岬,左右径15 cm,与胰腺、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粘连紧密,无法切除。肿瘤活检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伴黏液变性。术后未行放疗和化疗。1997年4月起,腹部迅速增大,腹胀、腹痛,间断呕血、黑便、高热。入院体检: T 37.2℃。消瘦,贫血貌。腹部高度膨隆,腹围114 cm,上腹部可扪及巨大包块,边界不清。全腹无明显压痛,腹水征(+)。实验室检查:Hb 71 g/L ,WBC 18.8×109/L,血小板 641×109/L。大便潜血(+)。X线胸片示右膈显著升高,两肺未见实质性浸润。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B超示腹部实性占位病变,大小为18.6 cm×16.5 cm×15.0 cm,可见多个不规则液性暗区;肝转移;大量腹水。腹腔穿刺抽出可凝固鲜血。腹水常规: 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 10~18/高倍视野,Rivalta试验(+)。腹水生化:乳酸脱氢酶 6 973 U/L,总蛋白 56 g/L。临床诊断:腹膜后巨大恶性神经鞘瘤囊性变并肝、腹腔转移,上消化道出血。予以对症治疗,病情无改善。患者腹痛、腹胀加重,呕血、黑便、便血频繁。间断畏寒、高热,全身进行性衰竭 ,住院29天死亡。
, 百拇医药
    尸体解剖:腹腔无腹水,巨大肿瘤占据整个腹腔。肿瘤呈囊状,含气,部分囊壁菲薄,与腹膜粘连,内含血性液体4 400 ml,伴大量血块,肿瘤壁重8 000 g。胃肠内积存大量血液及血块,胃小弯侧有4处直径1.0~1.5 cm圆形穿孔与瘤体相通,全消化道黏膜未见出血性病变。尸检病理报告:原发性腹膜后巨大恶性神经鞘瘤囊性变伴出血,肿瘤组织侵及胃并引起多处穿孔,侵及胰腺,肝转移。

    讨论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起源于腹膜后神经组织的许旺细胞,临床少见。因腹膜后组织疏松及腹腔的高度适应性,肿瘤可以隐蔽生长到相当大而无明显症状,早期诊断困难[1]。恶性神经鞘瘤常伴出血、坏死、囊性变,可浸润周围组织器官。本例肿瘤生长巨大,大部囊性变,壁薄如纸,临床罕见,极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晚期合并腹腔转移所致的大量腹水。由于巨大肿瘤对邻近组织器官的压迫及浸润,与胃多处穿透形成内瘘,致囊内积血大量涌入胃肠道,表现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而胃液及气体进入瘤体,加重了肿瘤组织的液化坏死、出血、感染,使临床表现复杂化,加速了病情的恶化。本例提示:腹部肿瘤囊性变患者,应注意与腹水的鉴别;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或难以解释的消化系统症状时,应考虑到肿瘤与空腔脏器穿透形成内瘘的可能[2]。本例还说明,即使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晚期癌肿病人,尸体解剖仍有必要,可以解释临床上无法解释或不能证实的各种情况,对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规律,对临床诊断、治疗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Pantuck AJ, Barone JG, Amenta PS,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perirenal Schwan. Am Surg, 1996, 62:1024-1027.

    2,Baranova OV. Malignant retroperitoneal neurilemmoma. Arch Pathol, 1998, 60:42-45.

    (收稿日期:2000-04-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