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药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75022
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国新药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成 虹 胡伏莲

    单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34)

    关键词:

    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 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微生态调节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佳态的益生菌(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和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品。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及治疗各种胃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有些文献报道还可用于降血脂,防治医源性疾病,婴幼儿保健,治疗皮肤病,防癌及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等。

    1 胃肠道正常菌群

    人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1014个,约400多种细菌,占粪便湿重的20%~40%,包括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构成了所谓的肠内菌群,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这些细菌主要分布在结肠,结肠的细菌浓度约1011/ml,而在胃肠道的其他节段,细菌的种类及数量则较少,尤其在小肠上部,由于肠液流量大,蠕动节奏快,细菌在繁殖前即被冲洗到远端回肠及结肠,所以从胃至回肠细菌的浓度不足103/ml,自回肠下段开始至结肠,由于肠液流量减少,蠕动减慢,细菌的数量及种类逐渐增多。肠内菌群互相保持着共生或拮抗的关系,并以宿主摄取的食物和分泌于消化道内的机体成分作为营养素,从而不断的增殖和被排泄,与宿主的健康、疾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 百拇医药
    健康人的胃肠道菌群种类主要呈如下分布:咽、喉主要为链球菌、乳杆菌、奈氏菌,胃、十二指肠主要为乳杆菌、酵母菌,空肠、回肠主要为乳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盲肠、结肠主要为双歧杆菌、类杆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粪便中主要为双歧杆菌、类杆菌及棒状杆菌。

    胃肠道正常菌群可分为3类:① 共生性类型(如类杆菌、优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 这些菌主要是专性厌氧菌,是生理性微生物,对宿主有益而无害,它们数量大,恒定存在,在生态平衡时,不会对宿主产生不良反应,它们参与维生素及蛋白质的合成,并被人体利用,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并具有生物拮抗及免疫等生理作用,所以有保持宿主健康的作用;② 致病性类型(如韦氏梭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 在生态平衡时,这些菌数量少,不会致病,是保持微生态平衡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如果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则可引起宿主发病;③ 中间性类型(如乳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韦荣球菌) 数量介于共生类型与致病类型之间,其作用也介于两者之间,有生理作用和致病作用两个方面,具有潜在的有害性,中间类型增加,可导致腐败物质(如氨、硫化氢、胺、酚、靛基质)、细菌毒素、致癌物(如亚硝基化合物、还氧化物、次级胆汁酸)增加,从而可能导致疾病或衰老。
, 百拇医药
    2 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是指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偏离了正常的生理组合。由于菌群失调使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因而导致人体患病,其中以腹泻最明显,其他如由肠道菌群中的潜在致病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及不易迅速发觉的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肝损害、自身免疫病和免疫力衰退等)。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带来的忧虑也日益明显,抗生素的长时间应用或抗菌谱过广,是引起菌群失调的主要诱发因素,可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有些发展为伪膜性肠炎,甚至可以导致死亡,菌群失调使肠道微生态系统丧失平衡,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受到了抑制,其他细菌,包括耐药菌株,相对增多,或者在适宜的条件下由劣势菌成为优势菌,以致菌群失调。其他还有同位素、激素、放射治疗、化疗等均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益生菌,使人体潜在致病菌定植,引起新的疾病,如消化吸收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症、霉菌感染等。另外一些干扰宿主的因素,如手术、外伤、感染、情绪激动、肿瘤及外环境恶化等都可引起菌群失调。
, 百拇医药
    3 微生态调节剂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微生态调节剂对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改善微生态环境,有良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一类是活菌制剂,是利用对宿主无害甚至有益的活菌来拮抗外袭菌,克服菌群失调,部分取代抗生素的防病治病作用,一般不与抗生素合用。另一类是死菌或其代谢产物,亦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可与抗生素合用。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以及由菌群失调所致的急慢性肠炎、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也可用于血内毒素升高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等的辅助治疗。下面对临床常用的微生态调节剂分别介绍如下。

    3.1 活菌制剂

    3.1.1 丽珠肠乐 丽珠肠乐为双歧杆菌的单一细菌的活菌制剂,其主要特点为:① 通过磷壁酸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与其他厌氧菌一起占据肠粘膜表面,形成生物学屏障,构成肠道定植阻力,从而阻止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② 双歧杆菌能发酵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及醋酸,降低pH和Eh值,抑制痢疾、伤寒、变形、绿脓杆菌和真菌等致病菌的生长,其还可产生细胞外糖苷酶,降解肠粘膜上皮细胞上作为潜在致病菌及其内毒素结合受体的复杂多糖,从而阻止潜在致病菌及其毒素对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③ 能在肠内合成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如维生素B1,B2,B6,B12,K1,尼克酸和叶酸等,并使肠道酸化,利于二价铁、钙及维生素D的吸收,以防止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增加人体营养;④ 作为免疫赋活剂和生物反应修饰剂,主要通过其菌体及菌体成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⑤ 丽珠肠乐还具有清除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的能力,因而能够延缓细胞的衰老。
, 百拇医药
    3.1.2 整肠生 整肠生为中国首次分离的地衣芽孢杆菌无毒菌株的活菌胶囊制剂。其主要特点是作用机制独特,具有双向双重生物效应:① 其在肠道的生长代谢过程中能产生多种抗菌活性物质,如短杆菌肽、枯草杆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以及通过其D-氨酸转氨酶使7-氨基头孢菌素酸转变为头孢菌素C等,等于在肠内植入一个抗生源,所以对致病菌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② 地衣芽孢杆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状态下,能迅速消耗生态环境中的游离氧,产生强大的生物夺氧作用,造成肠道内的低氧环境,促进了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及消化性链球菌等厌氧菌的生长,起到了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因而其具有双向双重生物效应;③ 整肠生不是肠道固有菌,不会在肠道内长期定植,一般停药10d即可全部排出体外,在生长繁殖中可产生50%的芽孢,生命力及耐受能力强。

    3.1.3 米雅BM 本品为含有酪酸梭状芽孢杆菌(酪酸菌)的活菌制剂,并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B6、泛酸钙。其主要特点为:① 酪酸菌是一种耐酸抗腐败性很强的厌氧性芽孢杆菌,属人体肠道内暂住的正常有益菌群,口服后不受胃酸、胆汁酸等影响而定植于大肠、盲肠,并在其周边增殖,可抑制肠内腐败菌、食物中的毒菌、病原菌等的增殖,对金葡菌、大肠杆菌、副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亲水气单孢菌等均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对引起伪膜性肠炎的难辨梭状杆菌有抑制增殖作用,并能阻止其毒素的产生,降低毒素的活性,可抑制毒素源性大肠杆菌产生毒素并降低毒素的毒性;② 酪酸菌可抑制肠道内异常发酵产生的氨、胺、吲哚等有害物质,具有淀粉糖化作用,在肠道内可产生维生素B族(B1、B2、叶酸、烟酸),维生素K和淀粉酶,对儿童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其代谢产物酪酸是肠上皮组织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主要营养物质;③ 酪酸菌能与双歧杆菌、乳杆菌等肠内有益菌共生,并促进其发育,特别是它能产生促进双歧杆菌发育的因子,酪酸菌含有酪酸、蛋白质分解酶、葡萄糖、麦芽糖、低聚糖等6种糖,其中以低聚糖具有最强的产生促进双歧杆菌发育因子的作用,对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类杆菌等肠道有益菌均有促进增殖作用。
, http://www.100md.com
    3.1.4 多维乳酸菌散(妈咪爱散剂) 本品为复方乳酸菌营养剂,含有活的粪链球菌、枯草杆菌、及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酰胺、乳酸钙、氧化锌。其主要特点为:① 口服后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可在肠道内定居并迅速繁殖;② 粪链球菌可分泌促肠活动素、细菌素等,对肠道内有害菌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病原菌如鼠伤寒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等有抗菌作用;③ 枯草杆菌可产生溶菌酶,对变形杆菌属、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属等有害毒株有抑制作用,同时可形成肠道厌氧环境,促进双歧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繁殖;④ 枯草杆菌可分泌促进消化的副消化酶,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一般消化酶所不能分解的物质如纤维蛋白、明胶等,从而促进消化功能;⑤ 能提供婴幼儿生长发育期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及锌、钙等微量元素,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并能通过抑制肠道有害细菌和促进有益菌群生长,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而使结合胆红素还原尿胆原排出体外;⑥ 服用后乳酸菌可在直肠内迅速定居、繁殖,并产生大量乳酸,调整肠内pH值,促进大肠蠕动及消化吸收从而促进排便,治疗便秘。
, 百拇医药
    3.1.5 培菲康 培菲康(双歧三联活菌制剂)为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3种肠道固有菌的活菌微生态复方制剂。这3种菌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给药后通过重建宿主的肠道菌群间的微生态平衡而治疗由内源性或外源性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三联活菌的优点在于:① 3个菌种能分别定植在肠道的上、中、下部位,抑制整个肠道中的有害菌,清除整个肠道中的有害物质,抵制外来微生物的入侵,因而使宿主的生物屏障作用获得增强,具有明显的抗感染能力;② 3种菌各有特点:上部粪链球菌为需氧菌,繁殖速度最快,12h内达高峰;中部嗜酸乳杆菌为兼性厌氧菌,24h进入生长稳定期;下部双歧杆菌为厌氧菌,48h进入生长稳定期。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在不同条件下都能生长,作用快而持久的联合菌群,在整个肠道粘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③ 能诱导局部粘膜分泌性抗体的形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致敏和激活以及巨噬细胞吞噬细菌抗原后的活化过程,有免疫调节作用;④ 具有调节肠道运动、促进营养等生理作用,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包括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分解、转化和利用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等物质及某些无机盐类(如钙、磷、铁、钴等)的吸收、利用。
, 百拇医药
    3.2 死菌制剂

    3.2.1 乐托尔 乐托尔含经热处理的嗜酸性乳酸杆菌及代谢产物(乳酸杀菌素、乳酸杆菌素、乳酸乳菌素、乳酸菌素)。其主要特点为:① 该菌是唯一从人体分离的,与人体肠粘膜有很强的附着能力;② 在其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对G-及G+菌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细胞内的病原体同样有效;③ 为经高温灭活的死菌制剂,细菌浓度稳定,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递减的可能,不会经肠道转移,造成二度感染,没有抗药性基因转移,因而不会增加致病菌抗药性的危险;④ 为高度浓缩的微生态制剂,每袋含100亿个菌体;⑤ 不影响同时使用抗菌素。

    3.2.2 乳酸菌素片 乳酸菌素片为乳酸菌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混合干燥物,其主要特点为:①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菌素(包括乳酸、醋酸及多种抗生素如嗜酸菌素、乳酸杀菌素、嗜酸乳菌素等),有抑制致病菌的作用;② 减少肠道有害物质的产生,降低内毒素水平;③ 促进酪蛋白的消化吸收,促进肠蠕动。
, 百拇医药
    4 临床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微生态制剂毕竟不是营养保健品,它有其适应证,应根据临床需要用药,不能长期服用。

    4.2 从原则上讲,活菌制剂不宜与抗生素同时用,个别例外,如米雅。如果同时需要用抗生素时,应选用死菌或其代谢产物,如乐托尔及乳酸菌素片等。

    4.3 微生态制剂种类很多,但都是大同小异,作用机制亦大体相似,但具体应用时仍应根据临床特点和每一种微生态制剂的生物学特性来选择药物。如要尽快建立一个肠道的正常菌群,则宜用培菲康,因本品为三联活菌制剂,3种细菌分别定植在肠道的上、中、下部位,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繁殖,其作用快而持久;如小儿腹泻或消化不良,则宜选用多维乳酸菌散,因为其既能调整肠道菌群,助消化,又能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米雅是一种耐酸抗腐败性能很强的厌氧芽孢杆菌,如伪膜性肠炎或食物中的毒素等,则选用米雅更为合适。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康白.正常菌群与健康.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92~93

    2 杨景云. 医用微生态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83~

    184

    3 光冈知足. 肠内菌群的功能与功能性食品(林永哲译).中国微生态杂志,1997,9(2)∶56

    4 Fukushima Y,Kawata Y,Hara H.Effect of a probiotic formula on intestinal immunoglobulin,a production in healthy children.Int J Food Microbiol,1998,42(1)∶39

    5 Strus M.The significanc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 of digestive tract disorders.Postepy Hig Med Dosw,1997,51 ( 6 )∶605
, http://www.100md.com
    6 Tannock GW.Probiotic properties of lactic-acid bacteria:plenty of scope for fundamental R&D.Trends Biotechnol,1997,15 ( 7 )∶270

    7 Nemcova R.Criteria for selection of lactobacilli for probiotic use.Vet Med (Praha),1997,42 ( 1 )∶19

    8 Zoppi G.Probiotics,prebiotics,synbiotics and enbiotics .Pediatr Med Chir,1998,20 ( 1 )∶13

    9 Majamaa H,Isolauri E.Probiotics:a novel approach in the management of food allergy.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7,99 ( 2 )∶179

    10 Iakushenko MN,Tkhagapsoeva ZhM,Bondarenko VM.The regulation of microecological disorders of the intestines in newborn infants with perinatal pathology using the new probiotic bifidumbacterin-forte. J Microbiol Epidemiol Immunobiol,1997,6 ( 11 )∶18

    (收稿:1999-02-01 修回:1999-02-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