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75497
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对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王曦 曹云新 王百忍 徐震 金亮 段小莉 鞠躬

    单位:王曦(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免疫调节研究室,陕西西安 710032);王百忍(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免疫调节研究室,陕西西安 710032);徐震(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免疫调节研究室,陕西西安 710032);金亮(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免疫调节研究室,陕西西安 710032)

    关键词:迷走神经;CD4;CD8;大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000316

    中图号:R3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738(2000)03-0230-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免疫系统在接受抗原刺激迅速作出反应的同时,还将免疫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该系统的活动并接受其调节。目前,对免疫信息向中枢传递的途径有几种假说,其中受到重视的是神经机制,特别是迷走神经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免疫信息可能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感觉神经纤维或旁神经节细胞引起电活动将免疫信息上传至脑。本研究中我们切断大鼠膈下迷走神经后,通过观察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的改变,探讨了迷走神经在神经系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环路中所起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200g左右,购于本校动物中心。抗CD4mAb、抗CD8mAb和羊抗鼠IgGFITC均购于Serotec公司。山羊血清购于华美公司。ELITEESP型流式细胞仪为美国Coulter公司产品。

    1.2方法

    1.2.1动物处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各9只),实验组经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在膈肌下切断迷走神经前后干;对照组仅暴露迷走神经前后干不剪断。两组大鼠均于恢复5w后,再进行免疫学指标的检测。

    1.2.2流式细胞仪检测经心脏取血0.5mL,肝素抗凝。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于清洁塑料离心管中分别加1∶20山羊血清40μL,新鲜抗凝血80μL及抗CD4mAb或抗CD8mAb(均为1∶100)15μL。阴性对照管用BSA代替特异性mAb,于4℃孵育30min。破碎红细胞后,以0.01mol/LPBS洗涤两次,加入羊抗鼠IgGFITC(1∶100)40μL,4℃孵育30min。同上洗涤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或CD8+T细胞的百分率。所有数据均经t检验处理。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较,切断膈下迷走神经后大鼠CD4+T细胞的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变化(分别为43.54±1.51和42.42±1.52,P∧0.05,图1);与对照组相比较,CD8+T细胞的百分率减少(分别为21.36±1.76和28.43±1.20,P∨0.05,图1);CD4+/CD8+T细胞的比值增高(分别为2.04±0.19和1.52±0.10,P∨0.05,图2)。

    图1迷走神经切断组大鼠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率aP∨0.05vs对照组.

    图2 迷走神经切断组大鼠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比值aP∨0.05vs对照组.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大量的证据显示,迷走神经的完整性对于外周免疫信息向中枢传递的重要性。比如迷走神经切断可影响一系列中枢介导的反应;在免疫刺激下迷走神经感觉神经元及其脑内上行投射路神经元均有活动等。直接观察切断迷走神经对免疫系统T细胞亚群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切断大鼠膈下迷走神经后,通过观察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的改变,可直接观察迷走神经在神经系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环路中所起的作用。CD4和CD8分子均参与T细胞的信号转导。从本文的实验结果看,迷走神经对维持CD4+/CD8+T细胞的正常比值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将其损伤或切断,可严重影响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导致CD4+/CD8+T细胞比值升高。迷走神经包括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我们切断膈下迷走神经后,排除了颈部切断迷走神经后其内脏运动纤维成分对胸腺的影响,更进一步减少了切断迷走神经内脏运动纤维成分对免疫器官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为膈下迷走神经感觉纤维在传递腹腔免疫信息,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提供了进一步的线索。
, 百拇医药
    关于迷走神经感觉纤维末梢处免疫信号转换为神经冲动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仅有的报道是,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中含有IL-1受体的mRNA〔1〕;迷走神经旁神经节的球细胞可被IL-1受体拮抗剂标记〔2〕。我们以往用免疫组化法也证实,结状神经节和迷走神经旁神经节中IL-1受体的存在。以上资料提示,迷走神经和迷走神经旁神经节中的IL-1受体等,可能是免疫信号转换为神经冲动的物质基础,对此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39830130; 全军“九五”重点课题资助,No.96Z044.

    作者简介:王曦,女,30 岁,硕士生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Tel.(029)3374489;段小莉(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免疫调节研究室,陕西西安 710032);鞠躬(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免疫调节研究室,陕西西安 710032);曹云新(第四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32)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EK M, Kurosawa M, Lundeberg T, et al. Activation of vagal afferents after interleukin 1 beta:role of endogenous prostaglandin〔J〕 . J Neurosci, 1998; 18(22): 9471 9479.

    〔2〕 Goehler LE, Relton JK, Dripps D, et al. Vagal paraganglia bind biotinlated interleukin 1 receptor antagonist: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immune to brain communication〔J〕 . Brain Res Bull, 1997; 43(3): 357 364.

    收稿日期:2000-01-20

    修回日期:2000-02-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