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1998年第2期
编号:10275577
丙种球蛋白治疗带状疱疹
http://www.100md.com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年第2期
     作者:陈家秀 李桂明

    单位:400042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980245.htm

    我们于1995年2月至1996年12月对54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例。患者均有沿周围神经单侧分布的集簇疱疹和剧烈神经疼痛。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8~76岁;病程2~15天,其中<7天13例,≥7天15例。对照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36~78岁;病程2~16天,其中<7天11例,≥7天15例。

    2.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使用转移因子或聚肌胞、维生素B12、长效维生素B1、外用5%硫磺炉甘石洗剂。治疗环境、护理条件两组均相同。治疗组在住院的前1~2天,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次,剂量2.5~5.0g(体重≤50kg者用2.5g,>50kg者用5g,个别体壮者用7.5g),注射用水稀释至50~100ml,以20滴/min的速度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系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3.疗效评定和比较方法: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准确记录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皮疹全部结痂脱落时间以及发生后遗神经痛情况。研究完成后,进行t检验比较两组的疗效。

    二、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观察结果见附表。治疗组发生后遗神经痛2例,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发生后遗神经痛8例,发生率为30.76%。

    三、小结

    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

    附表 两种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

    疗效(±s,天) 组 别

    例数

    疼痛开始缓解时间

    疼痛完全

    消失时间

    皮疹全部结

    痂脱落时间

    治疗组

    28

    2.32±0.54

    12.57±2.92

    9.32±2.36

    对照组

    26

    8.12±2.19

    18.42±5.36

    16.15±4.65

    t值

    -

    13.58

    4.95

    6.89

    P值

    -

    <0.01

    <0.01

    <0.01

    滴注丙种球蛋白1次治疗带状疱疹,治疗结果显示无论是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完全消失时间、还是皮疹结痂脱落时间以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尽管静脉丙种球蛋白价格昂贵,但对于那些年老体弱的严重病例以及免疫调节功能低下特别是伴有恶性肿瘤或其它严重疾病的患者使用该药治疗是值得推荐的。 (收稿:1997-03-18 修回:1997-06-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