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76288
32例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分析
http://www.100md.com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艾云良 安海峰 关丽丽 虞 芳

    单位: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血液科

    关键词:白血病;慢淋;分析

    32例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分析分类号:R 5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622(1999)01-0034-35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造血组织原发恶性疾病,病理特征是成熟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及外周血中过度增生与蓄积,受侵犯的主要器官是淋巴结、脾脏、肝脏与骨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我院1988~1997年收治的住院患者,经临床、实验室、骨髓及病理确诊,诊断标准按国内诊断标准[1]。其中男25例,女7例,男∶女为3.55∶1;年龄45~73岁,50岁以下1例,51~60岁7例,61~70岁16例,71岁以上8例,平均年龄66.64岁。
, 百拇医药
    1.2 发病情况:本组32例占同期各种白血病304例的1%。比国内外报告比例均低。

    1.3 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31例,分布在腋下、颈部、腹股沟及腹腔等处,小如蚕豆,大如核桃,质硬,有弹性,光滑,无明显压痛,无粘连。脾大30例,左肋缘下2~20 cm,质中等。肝大19例,右肋缘下1~4 cm,无压痛,皮肤红斑浸润3例,带状疱疹5例,口周疱疹4例,发热8例,体温37.5~39℃。胸骨无明显压痛。

    1.4 实验室检查:Hb67~148 g/L,其中<100 g/L者8例;WBC5.8×109~182×109/L,其中<10×109/L者2例,20×109~50×109/L者16例,>50×109/L者14例。分类:中性粒细胞0.03~0.17,淋巴细胞0.83~0.97,幼淋0.03~0.07,PLT60×109~201×109/L,<100×109/L者4例;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者21例,明显活跃者11例,粒、红系统不同程度受抑,淋巴系统明显增生,比值占0.67~0.91,幼淋占0.057~0.198,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核染质固缩;巨核细胞5~28个/片。ESR 10~104 mm/h,>15 mm/h者24例,蛋白电泳:22例γ球蛋白低于正常(我院值15.5%±2.1%)为11.8%±1.8%,有显著差异性(P<0.01),免疫球蛋白测定IgA降低8例,IgM降低6例,IgG降低4例,25例做淋巴结活检,病理表现为慢性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乳酸脱氢酶(LDH)>500 U/L者7例,AKP>120 U/L者6例,尿酸>420 mmol/L者4例。
, http://www.100md.com
    1.5 并发症:慢性气管炎及肺气肿6例,带状疱疹4例,皮肤结节性红斑3例,泌尿系感染3例,自身免疫性贫血1例,口周疱疹4例。

    2 治疗及观察

    2.1 合并感染病例全部应用抗感染治疗,感染得以控制。4例淋巴结、脾脏肿大不明显者,经白细胞介素Ⅱ10万U肌注1/d+α干扰素100万U肌注1/d,3周后轻度肿大的淋巴结和脾脏缩小,血象恢复正常,骨髓达到完全缓解。14例应用CTX200 mg隔日一次静推,强的松30 mg口服1/d,3周一疗程,淋巴结、脾脏明显缩小,白细胞8例降到10×109/L以下,以后维持治疗。近4年14例经用CTX200 mg隔日一次静注,MTX20 mg每周一次静注,同时肌注白细胞介素Ⅱ及α干扰素。2周后淋巴结、肝脾恢复正常,WBC正常者10例;另4例肝、脾、淋巴结明显缩小,WBC降低1/2以上。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碳酸氢钠1.0 g,3/d,别嘌呤醇100 mg,3/d,病人无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2.2 维持治疗:当病人完全缓解后,每1~3个月住院应用白细胞介素Ⅱ和α干扰素维持治疗2周,如有白细胞升高和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可以继续应用CTX和MTX联合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2.3 转归:追踪22例,2例已存活10年,每半年来院定期治疗。7例存活5~7年,2例3年后死于感染。无一例发生ALL和PLL。另12例失去随访。

    3 讨论

    CLL在欧美发病率高,约占全部白血病的25%,我国不到白血病的4%。本组仅占同期各种白血病的1%,较国内外发病率低。CLL就细胞动力学而言,是一种免疫衰竭性的增殖性造血系统疾病,它的发病机理属于不能产生免疫的B细胞增殖调节性的失控,CLL的淋巴细胞存活的时间超过1年,大大长于正常的50~100 d,虽然CLL细胞存活的长短有个体差异,但总的说来是细胞增殖速度加快,细胞裂解速度减慢,故有学者称本病为“免疫不能性淋巴细胞积聚性疾病”。[2]
, 百拇医药
    本病的诊断:主要起病缓慢,多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WBC多数明显升高,淋巴细胞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绝对值>6×109/L,成熟淋巴细胞≥60%,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以成熟淋巴细胞占优势,年龄50岁以上即可诊断。本病主要应与淋巴细胞型白血病鉴别,本组4例曾在外院误诊为淋巴瘤型白血病,其中2例长达2年和3年。误诊原因:①对本病认识不足;②主要根据淋巴病理报告盲目服从病理,可能该病与淋巴瘤均表现淋巴结内细胞浸润,但淋巴瘤细胞与CLL的淋巴细胞有明显结构差异,且CLL预后一般好于淋巴瘤细胞型白血病。CLL与淋巴瘤细胞型白血病的鉴别要点:①本病发病年龄大;②病程长;③本病各肿大的淋巴结均光滑无粘连;④本病淋巴细胞绝大多数为成熟淋巴细胞,骨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几乎完全相同,易见残影细胞。

    关于本病治疗,本组证实在没有肝、脾、淋巴结明显肿大时,单独应用白细胞介素Ⅱ和α干扰素治疗有明显疗效,可使增高的WBC降至正常。在有明显淋巴结和肝、脾肿大者可应用联合化疗同时加用白介素和干扰素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但由于病例少时间尚短,有待进一步观察。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艾云良,男,58岁,主任医师,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血液科,乌鲁木齐,830000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201~205

    [2] 陆道培,主编.白血病治疗学[M]. 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41~250

    [3] 蔺竹亭,赵洪国,刘竹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3例临床分析[J]. 白血病,1997,6(2):103

    收稿日期:1998-04-16 修回:1998-06-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