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76307
注射器针头盒的简易改进
http://www.100md.com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王晓平

    单位:

    关键词:护理学;消毒灭菌;注射针头

    注射器针头盒的简易改进 分类号:R 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622(1999)01-0064-64

    市售注射器针头盒多为铝制密闭针盒,在使用中发现:一是用作压力蒸汽灭菌盛装容器时,其透气性差,往往达不到灭菌效果;二是每次取针头需打开盒盖,针头全部暴露,反复取拿易被空气微生物污染。为此,对其进行了改进,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注射器针头盒的简易改进制备:做一略小于针头盒盖(直径10.5 cm)的圆形金属片用铆钉与盒盖内侧相连,并在盒盖与金属片上开一扇形开口,在盒盖的另一侧开一弧形(长2.8 cm)的裂孔,在裂孔下金属片上焊一乳头,沿弧形裂孔拨动乳头,盒盖与紧贴于盒盖下的金属片上扇形开口可重合或错开。打开扇形口,转动盒盖,不必打开盒盖,可用镊子将盒内针头取出。
, 百拇医药
    在针头盒的底部打24孔(孔径4 mm)做一略小于盒底(直径8 cm)的圆形金属片,片上打孔与盒底相同,用铆钉与盒底相连,拨动金属片,盒底的孔与金属片上的孔可重合或错开,并在盒底四角固定7 mm高的支脚,高压灭菌时以利蒸汽通过。

    1.2 灭菌与空气微生物污染试验:灭菌试验时,在待测定各盒内放一化学指示卡(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与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叠放入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中作灭菌处理,排汽15 min,加热至稳定压力121℃维持20 min,立即放汽观察结果,盒内指示卡色块变为标准黑色,菌片无菌生长为灭菌合格。

    待测注射器针头盒灭菌后,用琼脂压印法和棉拭子法在不同时间对盒内针头进行采样,观察微生物污染的动态变化及灭菌状态保持时间,同时进行空气采样。

    2 结果

    2.1 各容器灭菌效果:试验中测定了三种容器的灭菌效果,盒内各放二组指示卡和菌片,灭菌时改进后针头盒打开扇形开口, 盒底孔径内外相通透气, 在121℃20 min条件下,改进后扇形开口针头盒与启闭式注射器针头盒灭菌全部合格,密闭式针头盒效果较差(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各容器灭菌效果比较

    容 器

    不同监测方法灭菌合格比

    菌 片

    指示卡

    扇形开口针头盒

    12/12

    12/12

    密闭式针头盒

    5/12

    6/12

    启闭式针头盒

, http://www.100md.com     12/12

    12/12

    注:分子为灭菌合格次数,分母为试验次数

    2.2 注射器针头盒灭菌状态保持时间:待测容器灭菌后1~10 d,每天用无菌操作方法在各盒内取10个针头(相似于基层卫生单位日常工作情况)并于灭菌后第3、5、7、10 d分别对盒内针头进行采样,同时每天固定时间(下午4时)用JWL-Ⅱ型空气采样器进行室内空气采样,结果,改进后的扇形针头盒在使用到第10 d采样有菌生长,普通密闭针头盒在使用到第3 d采样即有菌生长(表2),在使用期间试验房间空气微生物污染菌数在334~826 cfu/m3范围内波动。 表2 消毒盒内针头使用期间微生物污染动态变化

    容 器

    3 d
, 百拇医药
    5 d

    7 d

    10 d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扇形开口针头盒

    -

    -
, 百拇医药
    -

    -

    -

    -

    +

    -

    密闭针头盒

    +

    -

    +

    -

    +

    -

    +
, http://www.100md.com
    -

    注:①为压印法;②为拭子法

    3 讨论

    改进后的针头盒由于灭菌时上下透气,盒底装以支脚有利于气体流通,在121℃条件下,20 min即可达到灭菌要求。扇形开口针头盒,每次取拿针头,最多只暴露局部6~7个针头,盒内污染机会减少,在灭菌后第7 d仍未发现使用针头有细菌生长,因此,认为改进后的扇形开口注射器针头盒操作方便,不但可以作为压力蒸汽灭菌盛装容器,也适宜用作灭菌注射器针头保存容器。

    在灭菌后针头盒连续使用期间针头污染情况的检测中,琼脂压印法捕获菌株率较高,故建议对物体表面菌量较少的物品采样时应用该法较为适合。

    作者简介:王晓平,男,25岁,助教,解放军兰州医高专军事医学教研室,兰州,730020

    收稿日期:1998-03-23 修回:1998-05-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