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76419
外伤后牙脱位的再植
http://www.100md.com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金豪 杨建新 莫朝阳 刘瑾 顾松筠

    单位: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江苏 苏州 215004

    关键词:牙外伤;牙脱位;再植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990433

    中图分类号:R 7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622(1999)04-0312-01

    由外伤造成牙根的一部分或全部脱离牙槽窝称为牙脱位[1]。它不仅导致咀嚼功能的障碍,还严重影响颜面部的美观和发音功能。用脱位牙再植可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和生理功能,也不存在排斥反应,许多病人尤其是青少年都有这种要求。本科自1993-05~1999-05共治疗各类脱位牙106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1 对象:85例中,男68例84颗牙,女17例22颗牙;年龄11~50岁,平均28.5岁。皆因外伤引起牙脱位。其中半脱位60例78颗,全脱位25例28颗;离开牙槽窝时间最长8 h,最短2 h。合并有颌骨或牙槽骨折21例。

    1.2 方法:85例病人中,半脱位60例78颗,就诊前未作处理;全脱位25例28颗,其中13例14颗牙未处理直接暴露于空气中;7例8颗牙为湿纱布包裹;5例5颗牙浸泡于盐水中。就诊后,半脱位牙可不经处理直接行再植手术。全脱位牙用生理盐水冲洗,放入庆大霉素生理盐水(1:10),或氯霉素生理盐水(1:10)中10 min,再放入无菌的Hank's平衡盐溶液中浸泡备用。急诊病人全身情况稳定后行局部清创,复位牙槽骨,使牙槽窝充满血液,将处理过的脱位牙植入,调整咬合关系,使之脱离牙 合接触,然后用金属丝结扎固定,或用牙弓夹板固定,所有脱位牙因急诊均未做根管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5 d,并予漱口液保持口腔清洁。术后2周确认牙髓坏死的做根管治疗。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根据脱位牙的三种预后制订评定标准[1]:①优:再植牙有正常生理动度,叩击音正常,牙片显示有正常牙周膜间隙;②良:再植牙无松动,叩击有金属音,牙片显示牙根与牙槽骨完全融合;③差:再植牙松动度大于Ⅱ度,有牙周袋形成,牙片显示牙周间隙增宽。本组病例随访3个月~6年,优36颗,良57颗,差13颗,成功率87.7%。

    2.1 完全脱位牙25例28颗中,术前完全暴露于空气中的14颗牙:优2颗,良5颗,差7颗,成功率50%;以湿纱布包裹的8颗牙:优2颗,良3颗,差3颗,成功率62.5%;浸泡于盐水中的5颗牙:优2颗,良3颗,成功率100%。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全脱位牙离开牙槽窝的时间2~8 h,以5 h为界,脱位2~5 h的15颗,优4颗,良8颗,差3颗,成功率为66.6%;脱位5~8 h的13颗,优2颗,良4颗,差7颗,成功率46%。差异有显著性(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脱位牙再植的愈合有三种情况[2]:①牙齿与牙槽骨之间形成正常牙周膜,牙能长期存留;②牙根与牙槽骨紧密相连(骨粘连),可能会出现 牙根的替代性吸收(replacement resorption),需定期随访;③牙齿与牙槽骨之间有炎性肉芽组织,一旦炎症扩散会引起根吸收,牙齿松动脱落。所以牙周膜细胞的成活在脱位牙再植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牙脱位后应尽量减少脱位牙在口外干燥时间,最好能浸泡于盐水中或用湿纱布包裹,不要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另外应及时就诊缩短在口外的时间,以避免正常牙周膜细胞形态功能的丧失。本文采用Hank's平衡盐溶液浸泡再植前的离体脱位牙,其pH值和渗透压与活细胞相似,可有效地保持牙周膜细胞活性3 h以上[2],尤其急诊病人有其它部位更严重的损伤需抢救时,可暂缓再植。

    尽量缩短再植时间,本组病例急诊时均未进行牙髓治疗,因为治疗牙髓时的操作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牙周膜的活力下降。而根尖闭合,牙髓坏死后形成的毒素,不会一开始就达到足够的浓度,以致引起牙周膜反应[3]。如果有保存牙周膜活力的任何希望,就不应进行牙髓治疗。对青少年牙根尖孔未闭合者,则希望牙髓血液循环重建,要确认牙髓坏死后才做牙髓治疗。
, 百拇医药
    脱位牙以往都采用坚固固定四周,这样易导致牙齿和骨粘连。本文采用半坚固(生理性)固定10~14 d,允许牙齿在愈合过程中有适当的生理动度,并缩短固定时间,以减少骨粘连的发生,尤其是半脱位病人,在无咬合创伤下生理性固定2周,本组半脱位牙再植均获得成功。但伴有牙槽骨骨折,或脱位牙位于颌骨骨折线上时,固定时间应为4周。

    对于脱位牙再植的病人,应定期随访,6个月一次,如发现替代性吸收时,应及时修改治疗计划。

    作者简介:金 豪(1969-),男,朝鲜族,本科,医师

    参考文献:

    [1]岳松龄,主编.口腔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72-176.

    [2]宋兴运,潘兴哲.脱位牙的临床处理[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7,24(4):234-237.

    收稿日期:1999-06-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