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76629
β-射线治疗尖锐湿疣228例
http://www.100md.com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
     作者:李陕区 闫小君 张康泰 候瑜 郭晏海 韩锋产

    单位:军医大学基因诊断技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33);候瑜(第四军医大学基因诊断技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33);郭晏海(第四军医大学基因诊断技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33);韩锋产(第四军医大学基因诊断技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33);张康泰(解放军451医院)

    关键词:β-射线;尖锐湿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000462 中图号::R7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790(2000)04-S0051 -01

    0 引言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治疗方法有外用药,冷冻,CO2激光,高频电刀及外科手术切除等. 这些治疗不同程度地给患者带来痛苦及局部损伤. 我们采用无痛苦,无损伤β-射线照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百拇医药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第四军医大学基因诊疗中心性病专家门诊选取PCR阳性及组织病理 学检查确诊的尖锐湿疣228(男144,女84)例;年龄16~55(平均35.5)岁;病程2 mo~2 a,平均1 a. 男性患者均为包皮过长,病灶部位是冠状沟93例,包皮系带处38例,肛门周围13例;女性患者中阴道口处女膜残存处36例,大阴唇内侧32例,阴道前壁及阴道前庭16例. 21例有婚外性接触史. 80%原接受过激光冷冻治疗后1~5 mo内复发,最甚者复发过4次,其余20%未经过任何治疗.

    1.2 方法 使用自己设计由原子能研究所加工的β-射线治疗仪,β-放射源 为锶-90/钇-90,源规格为外壳直径4 mm,活性区直径3 mm,源厚度0.1 mm,源高度5 mm ,源性状为90Sr吸附烧结于沸石柱中,然后装入不锈钢窗壳,用氩弧焊密封. 源活 度6 Bq,表面剂量率14.5 rad/s. 治疗人员或患者手持治疗器,对准患处接触照射,每次照射5 min,2 d照射1次,共照射3次;如果疣体较大者可延长每次照射时间,增加照射次数;2 wk后复诊,如未愈则进行第2疗程,之后判断疗效;在照射治疗期间,禁用其他内服和外用药物.
, 百拇医药
    2 结果

    疣体接受照射后第2日开始变白,细胞脱水,变小 ,接着干枯 ,大多数疣体在14~20 d内消失. 没有完全消失的疣体继续照射治疗1个疗程,完全消失后,观察3 mo判断疗效,痊愈病灶未见复发. 显效:仅见针头大小新生疣体,并取疣体进行聚合酶链反应试验证实. 无效:原病灶处再出现新疣体基本同治疗前,并取疣体进行PCR试验证实. 结果:痊愈215例(94.3%),显效13例(5.7%). 随诊3 mo,未见复发. 有13例患者因对β-射线比较敏感,治疗后20 d出现局部皮肤疼痛,糜烂,经抗感染治疗后2 wk内痊愈,30%照射部位出现色素沿着现象,或局部皮肤脱色变白,全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对比检查,无明显异常改变.

    3 讨论

    β-射线治疗尖锐湿疣主要机制是[1],利用核 素发射出的β-射线在病变组织产生一系列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射线作用于组织细胞将其能量部分的或全部的移交给组织,通过辐射能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使机体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结构和性质遭受损害,导致细胞繁殖能力丧失,代谢紊乱失调细胞衰老或死亡,这些变化一般分以下3个阶段:①物理-化学反应阶段,尖锐湿疣组织及HPV病毒获得能量后,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物质发生变化,如核酸(DNA)或蛋白质经电离及激发后可发生化学健断裂,分子结构和性质改变,引起功能和代谢的障碍,当病变组织中的水分子发生电离激发后,其产物(如H*,OH*,HO2,H2O2等)对病变及病毒具有杀伤作用; ② 生化反应阶段,即出现分子结构和功能变化阶段,当接受能量后,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如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和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蛋白以及蛋白的合成代谢均受到抑制,使受感染细胞正常生物过程不能实现;③生物学反应阶段,继生化反应阶段后,相继导致细胞水平的变化(如细胞膜通透性增加,DNA断裂)最终导致病变细胞死亡,而尖锐湿疣是由于HPV病毒侵入细胞核引起细胞迅速分裂增生,形成特征性的乳头状瘤[4]. 而这种快速增生的病变对β-射线特别敏感,浓聚射线的能力也大, 因而对治疗的反应比正常组织明显得多. 采用β-射线治疗尖锐湿疣,是尖锐湿疣治疗的新方法. 该方法具有疗效好、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复发率低,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办法.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李陕区(1960-),男(汉族),陕西省兴平县人. 硕士,主治医师, 发表论文7篇. Tel.(029)3374772 Email.Yanxj@igd.edu.cn

    李陕区(第四军医大学基因诊断技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33);闫小君(第四

    参考文献:

    [1] 周 申. 核医学[M]. 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0-33.

    [2] 黄玉兰. 90锶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146例疗效分析[J].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88;17(6):326.

    [3] 沈大为. 90锶敷贴治疗2例Kaposi肉瘤[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88;21(1 ):42.

    [4] 吴志华. 现代性病学[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61.

    收稿日期:2000-03-03; 修回日期:2000-03-3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