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76637
综合疗法治愈狼疮性急性肾衰1例
http://www.100md.com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
     作者:杨洁 孙脊峰

    单位:杨洁(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肾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38);孙脊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肾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38)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肾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000451 中图号:R62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790(2000)04-039 8-0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0岁,因反复发热25 a、全身性关节疼痛2 3 a,双下肢水肿2 mo,腹胀、尿少1 mo,于1998-10-20入院. 1975年患者出现发热,全身关 节 疼痛,四肢关节周围皮肤出现结节性红斑,触之疼痛,多次化验血沉115 mm.h-1,抗核 抗体阴性,类风湿因子阳性,未找到狼疮细胞,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1986年因上述症 状复发再次入我院,多次检查后发现血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临床确诊为系统性 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肝炎,狼疮性胸膜炎,狼疮性肺炎. 经治疗好转,但上述症状反复发作. 此次上述症状复发,并出现双下肢水肿,黄疸、腹胀、尿量400~500 mL.d-1,化验BUN 59.4 mmol.L-1,Cr 536 μmol.L-1,遂入我院. 查体:T 36.5℃,P 90次.mi n-1,BP 21. 0/11.0 kPa,神志淡漠,慢性病容,颜面褐色色素斑沉着,全身皮肤黄染,双眼睑水肿,双睑结膜 苍白,巩膜黄染,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锁骨中线肋下4 cm,光滑质硬,移 动性浊音阳性,双肾区叩痛阴性,四肢关节无红肿、畸型,双下肢压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HB 91 g.L-1, RBC 2.92×1012.L-1,WBC 3.7×109.L-1,血小 板52×109.L-1,血沉135 mm.h -1. 尿蛋白(),尿RBC/HP,尿蛋白定量4.8 g.d-1,尿本周氏蛋白阴性. BU N 42 mmol.L-1,Cr 611 μmol.L-1,UA 809.3 μmol.L-1. ALT 157 U.L-1, AST 66 U.L-1T-BIL 174.3 μmol.L-1,D-BIL 159.5 μ mol.L-1,ALB 25.2 g.L-1,血电解质Na+ 122 mmol.L-1,K+ 3.1 mmol.L-1,Cl- 87 mmol.L-1. B超示肾脏大小正常,脾大. 诊断为系统性红 斑狼 疮,狼疮性肝炎,狼疮 性肾炎,急性肾衰. 入院后给予血液透析2次.wk-1;血浆置换2000 mL,1次.wk-1 ;强的松40 mg.d -1,甲基强的松龙1.0 g.d-1×3;环磷酰胺15 mg.kg-1.d-1,1 次/ 2 wk冲击;腹水穿刺及腹水回输;酚妥拉明、多巴胺、前列腺素E1扩肾血管及间断利尿;普 通 肝素、尿激酶抗凝溶栓;维生素E抗氧化;中药羚羊角粉等综合治疗. 治疗1 wk后尿量逐渐恢 复 ,症状明显改善. 2.5 mo后患者水肿、黄疸消退,关节疼痛缓解,贫血纠正,尿量恢复至正常 . 肝功、肾功、血浆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沉、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尿蛋白持续(+~ ). 整 个病程共进行血液透析6次,血浆置换2次,腹水回输4次,甲基强的松龙冲击2次,环磷酰胺冲击 5次.
, 百拇医药
    2 讨论

    此病例临床上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系统性红斑狼 疮 (SLE)修订诊断标准. 该患者狼疮性肝炎发病较早,而狼疮性肾炎(LN)出现较晚,临床上少见. LN可发生急性肾衰或慢性肾衰, 以后者较为常见,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继发性小血管炎. 该 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很快出现少尿,血尿、蛋白尿、水肿、贫血和肾功能恶化,表现为急性肾 衰. 其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 不坚持系统治疗可能是诱发其急性肾衰的原因.

    LN患者发生肾衰不单纯是肾小球硬化、玻璃样变、肾单位纤维化等病理解剖上的变化, 很可 能还合并有相当程度上可逆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使残余肾单位发生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水 肿,肾组织供血减少等轻度器质性的变化,当这些改变被尽早的纠正后,残余肾功能会继续发 挥代偿作用,通过积极合理治疗可使患者的病情迅速好转,避免肾小球硬化和不可逆的肾脏病 变进一步恶化,最终可使患者解除透析,改善预后. 早期透析、血浆置换、腹水回输、大剂量 激素加细胞毒药物冲击、抗凝改善肾脏微循环、适当的免疫调节剂和必要的中药等这些综合 治疗是改善预后值得重视的环节. 对LN合并急性肾衰的患者控制多器官功能衰竭,帮助患者 渡过高危时期,对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杨洁(1973-),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 硕士生(导师张盈华), 住院医师,助教. Tel.(029)3577763

    收稿日期:1999-10-08; 修回日期:1999-12-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