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7681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反差适度的界定
http://www.100md.com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孔令占 孙昭泮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电教中心,北京 100853 孔令占 北京化工大学感光研究室,北京 100029 孙昭泮

    关键词:反差适度;无赤光像;边缘效应;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反差适度的界定 摘要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反差适度的显影参数。方法:对2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进行显影测试分析。结果:无赤光像反差为0.87时影像边缘效应、视觉清晰度最佳,灰雾为第二位。结论:0.87可做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反差适度的参数,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性要求,同时兼顾其它显影参数间的相互影响是界定其反差适度的原则。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770.4

    Fluoresce in angiography contrast controlment decision in ocular fundus
, 百拇医药
    Kong Lingzhan,Sun Zhaopan

    (Audiovisual Education, General Hospitl of PCA, Beijing 10085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development parameters of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contrast controlment in ocular fundus.Methods:To make development test analysis for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in 20 ocular fundus.Results:The best imagine edge effect and visual sense definition for red-free light picture contrast is 0.87.Grey brume is the second important parameter. Conclusion:0.87 could be the contrast controlment parameter for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in ocular fundus, and the decision principle of contrast controlment i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stic requirment of ocular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and at the same time give some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of other development parameter.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contrast controlment; red-free light picture;edge effect; fluoresce in angiography in ocular fundus;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反差适度的界定是其研究的难点之一。反差偏高或偏低均会影响FFA视觉清晰度。笔者通过对FFA显影测试分析,探讨各显影参数相互间的关系,根据FFA特性要求,分析、确定反差适度的参数,以为临床工作提供进行精确显影的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美国产Macbeth TD 504型透射密度计。日本产TOPCON TRC-WT3眼底照像机。国产LUCKY ISO400/27°HD-4全色胶片。D-11高清晰度显影液显影,F-5定影液定影。

    1.2 方法 以 20% 的荧光素钠 3 ml 肘静脉注射〔1〕,分别对无赤光像、造影像早期、中期、晚期各阶段间断摄片 15 min。曝光指数:①造影像:200~300 WS;②无赤光像:36~50 WS。
, 百拇医药
    1.3 分组 将 20 例循环障碍等FFA病例平均分为A、B、C、D四组,分别用不同搅动方式,不同显影时间进行显影。A组每分钟搅动 30 s,显影 12 min。B组每分钟搅动 10 s,显影 8 min。C组每分钟搅动 2 s,显影 7 min,D组连续搅动,显影 13 min。A、B、C、D四组FFA片,分别用 2 号、3 号、4 号相纸,同样条件洗印。

    1.4 实验数据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软件,分别计算A、B、C、D四组的最大密度、最小密度、反差及灰雾值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各指标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进一步作了两两比较。

    2 结 果

    显影搅动、显影时间对FFA的反差、灰雾直接产生影响,见附表。

    结果显示,四个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最大密度、最小密度及灰雾三指标经组间两两比较,提示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以D组最大,C组最小;反差指标以A组最大,C组最小。经过观察分析、洗印实验得知,A组影像其血管病变、积存、渗漏等血管外荧光以及动脉、静脉的层流现象显现清晰、视野层次丰富,影像对比鲜明,边缘效应适当。D组因其灰雾过大,视野模糊不清。B组、C组影像灰雾较小,但对比无力,渗漏、积存荧光及视网膜病变清晰度低于A组。
, 百拇医药
    附表 显影搅动、时间对FFA反差、灰雾等指标的影响(t990401.gif (163 bytes)±s)

    分 组

    最大密度

    最小密度

    反 差

    灰 雾

    A

    1.34±0.03

    0.47±0.04
, http://www.100md.com
    0.87±0.03

    0.13±0.02

    B

    1.01±0.02

    0.36±0.03

    0.65±0.04

    0.10±0.02

    C

    0.73±0.04

    0.20±0.08

    0.53±0.02

    0.07±0.02
, http://www.100md.com
    D

    1.86±0.03

    1.04±0.02

    0.82±0.03

    0.40±0.03

    F

    P

    1209.06

    0.0001

    296.94

    0.0001

    134.20

, 百拇医药     0.0001

    172.76

    0.0001

    A、B、C、D四组FFA片的后期洗印实验显示,D组影像浅淡,原因是曝光量小,显影时间不足,4号纸相对适当。B组、C组,影像密度适中,但对比欠佳,影像清晰度不够。4号纸较好。A组FFA片,密度适当,对比鲜明,层次丰富, 3 号像纸最佳, 2 号、 4 号像纸也可显现病变。

    FFA前期与后期其它因素在本实验中对显影参数影响不明显。

    3 讨 论

    界定FFA反差适度的难点所在是其反差应符合FFA的读片及洗印特殊要求,笔者尚未见到此类研究的报道。反差偏高,影像对比鲜明,但层次减少,一些微小病变,如糖尿病眼底微动脉瘤显现不清。反之,过于强调层次,影像对比度下降,血管充盈、荧光积存、渗漏点模糊不清。因此需综合各显影参数间关系,确定适合FFA特性要求的反差适度参数,为实际工作提供依据。本文实验告诉我们,A组影像边缘效应、视觉清晰度最佳,后期洗印实验表明,A组FFA片视觉效果最好,选纸宽容度大。因此我们认为A组反差数据可做为反差适度的参数,可供临床实际工作参考。
, http://www.100md.com
    其它三组中,D组因其灰雾过大,影像模糊不清,反差也不及A组,为明显不适当。B组、C组虽然灰雾不高,但因其反差较小,影响像边缘效应、影像清晰度欠佳,反差也不及A组,视觉清晰度低,也不符合FFA的特性要求。

    显影液中显影剂米吐尔对FFA影像的低荧光区及高荧光区同时显影,而显影剂海得尔则在显影后期对高荧光区强力显影。由于后期显影海得尔作用充分,使低荧光区显影迟缓,高荧光区显影速度加快,密度增加,出现反差大的影像效果。当显影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差不再上升,即为显影的最大反差。如再延长显影时间,影像中的低荧光区未感光的卤化银被迫还原,因而产生雾翳现象,至使反差降低。

    搅动可增大显影能力,使FFA片反差提高。搅动过度,会出现画面边缘部位的密度比中间密度大的不均匀现象,使FFA影像失真,甚至有时成为误诊的原因。

    曾有报道认为,FFA的前期因素如感光材料的选择、保存环境,滤光片的组合,曝光指数的确定,设备的光学性能以及后期的显影配方的选择,显影方法、温度等均能影响FFA的边缘效应,视觉清晰度,反差数据的变化。笔者认为因这些因素条件相对固定,人为因素相对较少,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不是FFA反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也应在首次及不同阶段进行及时测试调整。
, 百拇医药
    强调依据FFA的特点,总体衡量界定FFA反差适度的参数,是因为它有别于其它一般的胶片显影。后者对影像的和谐要求较高。而前者强调边缘效应,视觉清晰度,其目的是使眼底血管充盈过程清晰可辨,如层流现象。渗漏、积存等血管外荧光,即使是微动脉瘤也具有适度的对比,同时低荧光区及视野内视网膜组织充分显现。以为眼病诊断、激光治疗提供精确的依据,为眼科教学研究提供高视觉清晰度的客观记录资料。

    参考文献

    1 梁树今,廖菊生,高育英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释义(上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1:49

    (1999—04—02收稿,1999—04—27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