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76850
翼状胬肉手术方法的疗效对照
http://www.100md.com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曹素兰 张兆岳 李春霞 赵路强 崔超峰

    单位:曹素兰(淄博市临淄区中医院,,255400);张兆岳(临淄区医院);李春霞(淄博市临淄区中医院,255400);赵路强(淄博市临淄区中医院,255400);崔超峰(淄博市临淄区中医院,255400)

    关键词: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000234 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及术中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及复发性翼状胬肉108例、154只眼。现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8例、154只眼均为门诊病例,男38例,女70例;33~67岁,病程6个月~21年。单眼发病62例,双眼发病46例。进行型82例,静止型9例,复发型17例,胬肉均位于鼻侧睑裂部。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按手术方法将108例、154眼分为3组,甲组48只眼用单纯手术切除法。施术对象与胬肉轻型,即胬肉头端侵入角膜缘内<2mm,体宽<5mm,充血肥厚程度较轻;乙组76只眼为手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法;丙组30只眼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法。乙、丙两组施术对象是胬肉重型,即胬肉头端侵入角膜缘内≥2mm,体宽7.5mm,充血肥厚程度较重和复发型,即经手术或其它方法治疗后胬肉再次充血、肥厚,并进行性向角膜缘内生长。术前对每例患者均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和血液检查,全部手术均由作者在手术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完成。

    甲组48只眼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先从胬肉头部剥离,暴露局部巩膜组织,球结膜下分离翼状胬肉体部直至半月皱襞,保留菲薄结膜,去除增生的组织,并用刀片轻轻刮除使巩膜表面干净平整,缝合固定内眦部结膜2针,暴露巩膜约4mm×5mm。术毕点抗生素眼水及眼膏后包扎。术后第1天起用抗生素眼水和皮质类固醇眼水交替点眼,每日3~4次,7d拆线。

    乙组76只眼,施术方法同甲组,术后将浸有0.025%丝裂霉C的棉片(约4mm×5mm),放置在切除胬肉后的巩膜表面,5min后去棉片,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及周围组织,术毕点抗生素眼水及眼膏后包扎,术后第1天起用抗生素眼水和皮质类固醇眼水交替点眼,2~3h1次,7d拆线。
, 百拇医药
    丙组30只眼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胬肉切除方法同甲组,然后取术眼外上方带角膜缘上皮组织约3mm×4mm与植床相似大小的结膜植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于结膜创缘覆盖巩膜裸露区,取植片处缝合2针,术毕点抗生素眼水包扎(不用眼膏,膏剂油质可妨碍植片生长成活)。术后第1天起滴点必舒眼液1日2~3次,10d拆线。

    1.3 术后观察 1周内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结膜、创口、角膜等。拆线后半月复查1次,3个月后每月复查1次,1年后半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为1~5年。

    1.4 疗效判定 治愈:术后眼无充血,球结膜平滑无增生,角膜创缘处透明,半年以上无复发。复发:术后仍充血,胬肉增生明显。

    2 结 果

    见表1。

    表1 几种手术方法疗效比较 组别
, 百拇医药
    n

    治 愈

    复 发

    n

    %

    n

    %

    甲组

    乙组

    丙组

    48

    76

    30

    43
, 百拇医药
    76

    30

    89.6

    100

    100

    5

    0

    0

    10.4

    0

    0

    由表1可见,甲组有效率为89.6%,乙组无1例复发,但术后有烧灼刺痛感,轻者3~5d消失,重者长达1月,4只眼并发浅表性角膜炎,占5%;丙组30只眼,治愈30只眼,无1例复发,术后2~3d结膜水肿渐消除,角膜上皮生长恢复。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各种物理因素的刺激使鼻侧角膜缘处的结膜血管及Bouman膜发生非感染性炎症,引起炎性细胞增生浸润,导致纤维及血管侵入,形成了翼状胬肉[1]。单纯切除是常用的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尤其是进行性者。丝裂霉素C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增殖的作用,本组术后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76例,无1例复发,但均引起眼部程度不同的毒性反应,且持续时间较长。有报道应用丝裂霉素C后引起化脓性肉芽肿和持续上皮损害、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水肿穿孔、虹膜炎、白内障及难忍的畏光疼痛等并发症,甚至眼球摘除[2]。我们认为,此方法应慎用,施术时应严格掌握局部药物浓度及外敷时间。

    文献报道[1],角膜缘干细胞具有更新和组织再生功能,局部受损时可影响结膜的转向分化而发生异常。我们根据角膜缘部干细胞群这一概念,将正常的角膜缘上皮移植到创伤区的角膜缘处弥补角膜缘组织的缺损,利用移植片处正常的角膜缘干细胞群迅速分裂增殖以逆转基底细胞的异常代谢,恢复此处的角膜缘干细胞数量,修复创伤处的角膜上皮,阻止结膜上皮的移行生长,有效地抑制了角膜血管化及胬肉的反复形成。取植片处的角膜缘上皮,由于干细胞有极强的自我更新和分裂增殖能力,故很快自愈。此方法虽然操作复杂,但术后恢复快,创面光滑,平整,干净,且多数病例看不到胬肉生长的痕迹。

    参考文献

    1,进.角膜缘干细胞群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眼科新进展,1998,8:164-165

    2,李一维.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9,5:27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