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检验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76934
骨髓形态学检查诊断恶性黑色素瘤1例
http://www.100md.com 《临床检验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彭贤贵 王庆余 曹正怀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37

    关键词:骨髓形态学;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检验杂志990337 1 病例简介

    女性,24岁。因间歇性发热6月余,腹大,腰背部疼痛2月于1997年10月27日住院。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自服“退热药”后,体温降至正常。后反复发热两次,体温最高达39.5℃,经当地医院处理,病情缓解。近两月发觉腹部长大,并能触及包块,伴有腰背酸痛不适,食欲明显下降。B超提示:肝弥漫性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淋巴瘤、转移癌不除外,盆腔积液。经治疗(药物不详)病情无好转,我院以“肝占位性病变”收入消化内科住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稍差,神志清楚,慢性病容,中度贫血貌,面色暗黄,全身无黄染,无出血点,蜘蛛痣,右腋窝可触及0.3×0.2 cm大小淋巴结两粒。肝肋缘下18 cm,质硬、表面粗糙不平,脾肋缘下7 cm,质中,光滑。腹水征(+)。双下肢轻度水肿。
, http://www.100md.com
    2 实验室检查

    WBC 9.6×109/L,Hb 89 g/L,PLT 252×109/L,中性粒细胞 0.82,淋巴 0.14,单核 0.04。肝肾功,大小便常规均正常。骨髓象:粒系 0.375,红系 0.275,涂片可见大量散在或呈巢状分布的外来细胞,尤以片尾居多,分类占0.205,胞体大小不一,直径约15~25 μm,圆形,边缘伪足明显,胞浆淡兰,无A颗粒,5%的该类细胞含大量黑色颗粒,粗大一致,分布不均。核大圆形,双核可见,染色质粗,核膜清晰,核仁清,1~4个,兰染。见图1。诊断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骨髓转移。免疫组化HMB45(++)CK(-)。

    图1 恶性黑色素瘤骨髓相×400

    3 讨论
, 百拇医药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于小腿内侧,跖、趾部皮肤,原发于内脏者极少见,肝脑肺转移最常见。目前国内外对恶性黑色素瘤转移骨髓均有报道[1~4]。本例患者经反复检查,未见皮肤病灶。B超、CT均提示肝转移癌,骨髓形态学报告是唯一能明确诊断的病理依据,其原发灶也可存在于阴道,直肠,肛管等隐敝处。原发于骨组织的恶性黑色素瘤国内曾报道1例[5]。骨髓形态学检查是诊断实体瘤重要的补充手段,临床常见骨髓象提示转移癌而未发现原发灶的病例。由于肿瘤细胞的多形性,骨髓报告仅能提供形态学倾向性意见,如考虑腺癌、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等。本例患者骨髓片未染色前,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含棕黑色颗粒,瑞氏染色后,颗粒呈黑色、清晰、量多,是骨髓内造血细胞所不应出现的,并且恶性黑色素瘤的特异性抗体HMB45呈强阳性表达,故检验结果可靠。

    参考文献

    [1]岳少梅,唐家伦,孙俊英.恶性黑色素瘤骨髓转移1例报告.中华血液学杂志,1984,12:419
, http://www.100md.com
    [2]李永提,王槐.恶性黑色素瘤骨髓转移1例.中华血液学杂志,1987,4:237

    [3]朱晓辉,张文良.骨髓检查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5,10:164

    [4]Basile M,Moskowitz B,Harris J,et al. Malignant melanoma:primary presentation in bone marrow and lymph node.Med Pediatr Oncol,1992,20:75

    [5]周景,丁华野.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232

    (1998-09-07收稿,1999-02-09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