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77439
先天性囊肿眼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吕红彬 黄新文

    单位:吕红彬(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院眼科 646000);黄新文(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院放射科 646000)

    关键词: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000118 先天性囊肿眼即原始视泡部分或全部未能退化,而发生内陷异常形成。囊肿可大可小,小的囊肿临床上易被误为无眼球,较多见的为大囊肿,有时可比正常眼球更大。这种畸形很少见。现报告一例如下:

    患者,女,10个月。因出生时即发现右眼眶内无眼球,右下睑皮下有一蚕豆大小、质软的包块,1个多月前包块明显长大而就诊。门诊以“右眼先天性无眼球、右眼眶囊肿”收入我科。其父母非近亲结婚,母亲孕期从事缫丝工作,工作环境潮湿,怀孕期间无异常反应。家族中无类似病患者。查体:发育稍差,智力中等,上唇双侧Ⅲ度唇裂伴牙槽突裂(见图1)。头颅无畸形。胸廓无畸形,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腹部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肛门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肢导联低电压,胸片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上睑轻度塌陷,上下睑闭合,钩开上下睑见结膜囊腔存在,轻度狭窄,类似球结膜的部分完整,与眶内其余软组织完全分隔。睑裂内未见眼球样组织。右下睑向前、上隆起,呈青蓝色,可触及约1.6×1.4cm大小、质软、与皮肤无明显粘连的包块。左外眼及球内未见异常。眼B超检查:右上睑内有一均匀低回声反射区,大小约2.6×1.8cm,边界清晰,壁光滑。右眼眶内未见眼球声像图,左眼未见异常。CT平扫:右眼眶内未见正常眼球。可见一突向前下方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约2.5×2 ×2cm,密度均匀一致,CT值为59Hu,并见眼肌样组织与肿块相连。眶内脂肪组织较多,右侧泪腺稍大于正常。左眼眶及眼球未见异常(见图2、图3)。颅内无异常发现。CT诊断为:“右眼先天发育异常,右眼球异位并肿瘤?”入院后全麻行右眼眶内囊肿摘除术。术中见:右眶内有一大小约3×2.5×2.5cm,包膜完整的囊肿,呈紫黑色,前部与皮下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后部与眶尖有部分粘连,可见内外各一肌肉组织自眶尖向前附着于囊肿中部,囊壁薄,囊内充满咖啡色液体。眶内未见确切视神经及眼球组织。眶壁未见异常。术后病理诊断“先天性囊状眼球”。
, http://www.100md.com
    图1 右眼上睑轻度塌陷,右上下睑闭合,右下睑向前隆起,呈青蓝色。

    左外眼未见异常。双侧Ⅲ度唇裂伴牙槽突裂。

    图2 右眼眶内未见正常眼球,眶内脂肪组织较多,可见眼肌样组织与肿块相连,右侧泪腺稍大于正常,左眼眶及眼球未见异常。

    图3 右眼眶突向前下方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

    讨 论

    先天性囊肿眼临床罕见,其原因不明。胚胎时期,眼球的发生和发育经过视泡、视杯和胚裂闭合几个阶段,如在视泡套陷变为视杯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视泡整个不退化而发生内陷异常导致此病。如视泡早期发育障碍则产生单纯囊肿,较晚期发育不良者,视泡与表面外胚叶接触,有晶状体形成,并有视泡内陷的迹象[1]。囊肿眼的外壁为纤维组织类似巩膜,其表层有时附有眶内肌肉。囊壁内面衬贴原始视泡的外胚叶组织,常为分化不良的视网膜结构,视网膜各层的前后位置顺序可正常或相反,或分化的视网膜仅见某些区域。间或可见脉络膜组织的原基。视蒂可仅余剩件或完全消失。囊肿体积可逐渐增大。有时囊内可发现一般睫状肌部位有较厚的色素上皮,但无虹膜、瞳孔、前房、玻璃体等结构的痕迹[1]。该病临床特点为:单侧多见,囊肿眼可大可小,多大于正常,一般位于眶中部或从上、下睑处凸出,呈青蓝色,质软,无明显体位性肿大。在临床上除眼部异常之外,少数病例可伴有身体其它部位的先天畸形,如唇裂、狼咽、小头颅、脊柱裂、指趾畸形、心血管或泌尿生殖器发育异常。临床上应注意与先天性无眼球、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等鉴别。眼B超及CT检查对此病有一定诊断价值,最后确诊依赖于临床及术后病理检查。

    ■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主编.眼的先天异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9~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