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77832
恶性黑色素瘤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伴足外伤及感染
http://www.100md.com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0年第1期
     作者:周凤清 张三申

    单位:周凤清(河南省安阳卫校 安阳 455001);张三申(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

    关键词:足外伤;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伴足外伤及感染 〔摘要〕 目的 探讨足外伤与恶性黑色素瘤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10例恶性黑色素瘤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及足部溃疡的临床病理检查,分析足外伤、感染与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关系。结果 经病理证实10例为腹股淋巴结内恶性黑色素瘤转移,1例伴肺转移,3例足部溃疡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其余7例有足部长期溃疡史,全身检查未见原发灶。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可能与足外伤、感染、刺激致皮肤鳞状上皮底层黑色素细胞的增生、恶变有关。当腹股沟淋巴结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而找不到原发灶时,应注意足部原发溃疡史。我们主张,进行外科治疗并辅助放疗、化疗及生物学治疗是必要的。

    〔中图分类号〕 R739.5 〔文献标识码〕B
, http://www.100md.com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较高,常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原发灶不典型时常易误诊。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大多由色素痣受到长期刺激恶变而来,少数恶性黑色素瘤并非来源于色素痣而与皮肤外伤及感染有关,现将1980年以来我们诊治的10例足外伤伴恶性黑色素瘤腹股沟淋巴结内转移患者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均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男7例,女3例,年龄38~62岁,均系农民。2例可见足底或足跟部有一暗红色及灰褐色慢性溃疡,直径2cm左右,底部污浊有渗液及出血;1例趾甲下可见灰褐色微隆起肿物,趾甲松动,有血性分泌物。同侧腹股沟淋巴结呈单个或多个肿大,质硬、界清,直径2~3cm。经B超及X线检查发现1例伴肺转移。其余未见远处转移。经直肠、会阴等有关区域检查,除3例有足部原发病灶外其余均未发现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病灶。

    追问病史均否认足部原发黑色素痣史,其余7例有足部外伤、感染及长期不愈史,经局部治疗后愈合。其中3例因修足割伤,7例因劳动时工具致伤。外伤在足跟部4例,足底部2例,足外侧3例。趾甲下淤血,逐渐变黑1例。从患者足部外伤形成慢性溃疡,至治疗后溃疡愈合,溃疡持续时间一般为半年至1年。从溃疡形成至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包括溃疡愈合后间隔期),间隔时间1~2年。10例中2例已在当地行局部转移肿块切除,1例因肺部转移而未手术,其余7例均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伴3例行局部病灶扩大切除术,其中2例行术后放疗及化疗。随访8例,失访2例。未经任何治疗的1例,于7个月后死亡。经局部扩大切除及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者生存时间为1~3年。平均18个月,其中2例分别存活24个月至26个月,目前仍健在。
, 百拇医药
    病理检查

    本组中除2例已行切除病理证实外,其余8例肿大淋巴结经针吸细胞学及局部分泌物涂片均发现恶性瘤细胞,其中4例可见典型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其余4例瘤细胞内未见黑色素颗粒。7例转移灶及3例足部溃疡切除标本病理切片检查。1例因肺部转移拒绝治疗而未能做病理切片检查,但针吸涂片已发现典型恶性黑色素瘤细胞。镜下观察,3例见瘤细胞内、外有大量黑色素颗粒,2例可见少许瘤细胞内含黑色素颗粒,Fantana组化染色后细胞浆内可见显著黑色素颗粒;2例瘤细胞内未见黑色素颗粒,经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胞浆内大量棕色颗粒。瘤细胞大部呈上皮样,部分呈纤维母细胞样。黑色素不明显者,胞浆淡染或淡红色,可见核偏位、核大、染色质粗糙,核仁大而红染,核异型显著,核分裂较多。上皮样瘤细胞弥漫分布或巢状分布,部分呈腺样结构;纤维形瘤细胞呈束状及漩涡状排列;可见上皮形及纤维形瘤细胞有过度现象及多种结构混合存在。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黑色素细胞不仅大量存在于痣及雀斑内,而且广泛存在于皮肤、口腔、部分鼻腔、阴道粘膜等鳞状上皮的基底层,也存在于眼葡萄膜、脑膜、肛门粘膜等神经外胚层及消化道粘膜。皮肤黑色素瘤大多与痣的外伤,感染等各种刺激后恶变有关,少数也可发生于皮肤组织受损后[1],如刺伤、钝器伤等。最常发生于足部、背部、腰部、头部等易受刺激的部位。黑色素痣的恶变早已引起人们注意,而非色素痣的恶性黑色素瘤常易被人们忽视,尤其外伤引起者常被误为炎性病变,既使发生远途转移也常被误诊。本组均有外伤史,其中3例仍伴有足外伤后形成的恶性黑色素瘤原发溃疡灶。另7例,足部原发溃疡虽已愈合而未能直接证实其转移灶与足部溃疡有关,但经全面体检未发现他处原发灶。结合病史及解剖学特点,可认为原足部溃疡系恶性黑色素瘤的原发病灶。本组病例均否认足部黑痣史,而与外伤及感染有直接关系,可能与局部鳞状上皮底层黑色素细胞受长期刺激后增生,恶变有关。足部黑色素瘤发生率高达50%[2],这与在外伤、感染的基础上加之人体负重、摩擦、强烈刺激导致恶变有重要关系。因此,凡足部的慢性溃疡,应警惕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的可能,宜及时外科治疗。若局部颜色发生异常改变应扩大切除范围,标本做常规病理检查;若伴有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即使溃疡已愈合,也要考虑本病,不要盲目认为淋巴结炎,应及时做针吸细胞学或病理切片检查;若腹股沟淋巴结内恶性肿瘤转移无法确定组织类型时,应考虑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做组化Fantana及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有鉴别意义。若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除检查直肠,外阴等部位有无原发灶外,应注意足部慢性溃疡,即使治疗后溃疡已愈合也应慎重考虑。
, 百拇医药
    文献报导,恶性黑色素瘤一般先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然后发生血道转移,或二者同时发生,本组除1例为腹股沟淋巴结伴肺部转移外,其余均首先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即使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行局部扩大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仍是可取的治疗手段。本组平均生存18个月以上,最长达3年,存活2年者仍有2例健在。柳建中等报导33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其中已转移者占42.4%,行局部切除及Mile′s根治术,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5个月和23.5个月,其中2例分别生存20个月和67个月仍健在,4例单纯化疗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5个月[3]。表明恶性黑色素瘤应以外科治疗为主,可辅以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单纯化疗效果不佳。

    作者简介:周凤清(1952-),女,河南省安阳市人,大学毕业,讲师,主要从事临床病理研究。

    参考文献

    1,顾绥岳主编.实用外科病理学.第一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8

    2,武汉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中山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合编.外科病理学.第一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1163-1169

    3,柳建中.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33例.中华外科杂志,1996;34:665

    收稿日期:1999-4-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