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00年第11期
编号:10278185
儿科心理护理系列—抗药心理
http://www.100md.com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0年第11期
     作者:乔小明 张秀玲 毕慧华

    单位: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

    关键词:

    实用护理杂志001121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80(2000)11-0035-02

    病人有病就要吃药打针,这个浅显的道理人人都不讲自明。而病人抗药的提出,似乎令人愕然。只要人人都作一自省,便可知道抗药心理人人都有之,只是轻重而已。不过在患儿则其抗药心理更为严重,或说没有抗药心理的儿童似乎极为罕见。

    1 抗药的概念

    抗药,顾名思义是对抗用药,作为病儿的抗药心理,可以说是患儿自觉或不自觉地抗拒医疗用药的内心活动与行为表现。
, http://www.100md.com
    抗药心理的实质是病人的自我保护反应。这种自我保护本能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例如给家兔提供一种它从未吃过的植物,它即使在饥饿状态时也不会立即狼吞虎咽似地饱食,即使是无害植物它也是先少许品尝,发现无害后逐次增加食量。有人做过新生儿味觉试验,给苦味药吃,面部有愁苦表情;给甜味剂,面部有愉悦表情。患儿在接受用药时,只要是施药方法(如注射)和药物味道等患儿认为对自己有害,他便拒绝接受。这种现象在家庭生活中司空见惯。

    2 抗药的原由

    患儿抗药的原因比成人较为单纯而直觉,常见原由有以下几种。

    2.1 施药方法因素

    2.1.1 各种注射引起疼痛:这是患儿最重要也是最多的抗药原由。从未接受过注射的儿童,一见针头将要刺入皮肉与血管,见针即哭,挣扎抗拒;经过家长的批评、恐吓与强行制约而勉强接受。施药时患儿的惨叫挣扎,足令护士心乱、家长心碎,也会令患儿大汗淋漓。这种操作之致痛似乎在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
, http://www.100md.com
    2.1.2 长期的静脉滴注:每日长期的静脉滴注限制病人于床上不得活动,会引起儿童焦躁心烦;多量液体进入,尿量增多,儿童不习惯的排泄方式;或针头贴进血管壁,药物浓度过大,药液过冷对血管壁的刺激,造成静滴肢体局部疼痛,使患儿难以忍受等等,常使患儿不能接受或被动接受。

    2.1.3 一次量多药内服:患儿一次要接受过多不同剂型的药,如胶囊、片剂、水剂同服,使患儿望而生畏,吃之恶心,服下呕吐。这是常见的现象。

    2.2 药品质地因素

    2.2.1 药品的剂型不适合儿童:过大的片剂与胶囊、过多的粉剂、过多量的水剂等,都难以下咽,多不为儿童所接受。

    2.2.2 药品剧苦:不论成人或儿童几乎没有人不怕苦味的,而药品大多数有苦味,儿童尤惧。如中药煎剂几乎全有苦味,抗生素药亦然,儿童难以接受。片剂与糖衣片对儿童尚可强行吞咽,但对3岁以下幼儿却甚为困难,施药时多数家长不得不压碎成粉状,然后和水硬灌。此法弊病甚多,常易呛入儿童呼吸道造成严重后果。
, http://www.100md.com
    2.2.3 胃肠刺激:有的药空腹服之常致恶心与呕吐反应,经1,2次后,患儿痛苦不堪也会断然拒服。

    2.2.4 过敏反应:注射用药最危险的反应莫过于过敏性休克,用药时最令患儿难忍的莫过于皮肤粘膜的过敏性反应;后者的奇痒难忍,前者经抢救后的死而复生,给患儿及家人留下的惧怕印象是惨痛的。因此,一旦家长或患儿得知医生投药使用的是曾致过敏的药物,拒用是情理之中的事。

    2.3 医护的事故差错:由于医护的失职,将药用错,将甲患儿的药施用于乙患儿,这种情况多数由陪护的亲人发觉而拒用。如黄色的丹参注射液、红色的B12注射液等,极易引起陪护家长的警觉。临床上似此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总是有的。

    2.4 主观评估药效的心态:这类情况主要来自陪护的家长,不太可能由患儿所为之。

    2.4.1 用药的择优心理:陪护的亲人对自己子女选用药品不论在产地、药质、价格与药效方面都存在明显地择优,这便有意或无意地形成了一定的抗药行为,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尤为明显。同时,在医务人员家长中也十分多见。
, 百拇医药
    2.4.2 怀疑用的药无效:患儿的亲人总是最关心自己的子女的安危,到处去为用药而咨询,往往更容易轻信咨询意见而怀疑医生选药的有效性。在商讨用药过程中,带有猜疑的抗拒意识,也使医生为难。

    2.4.3 用药无效的教训:患儿在他处用过此药无效,家长向医生提出对此药失去信心,这种抗药完全可以理解,也应作为选药与换药的考虑依据。

    3 患儿抗药的方式

    3.1 直接强行抗拒:施药时可致较大痛苦的(如注射等)患儿会出现强行抗拒。此外,有用药过敏史的患儿及家人对药物之施用会出现“保命式”的强行抗拒,使得护士无法执行医嘱,只好暂且停用,请示处理。

    3.2 被动接受用药:像用药后的不良副作用(如胃肠反应、口干、头晕等)、药味苦、药品种及量太多等,虽然不被患儿所乐意接受,但家长认为药品总是对治病有效,所以被动地接受,抗药心态只是一种过程而存在。
, 百拇医药
    3.3 消极抗拒:对患儿来说,在有护士监督下,可能勉强接受,但在无人督促下,有可能舍去药物而不服(护理制度中规定:护士必须视病人服药,多是为此而定的)。另外,在门诊条件下的病人自行服药,常因忘却服用,这应是无意的消极抗药。

    4 抗药效应的两面性

    4.1 抗药的消极作用:用药目的是治愈伤病,病人抗拒使用药品,显然对伤病治愈是有妨碍的。另外,病人的抗药无形中给护理工作增加了工作量的负荷,苛且不论抗拒本身是否正确,但就过程而论,客观上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是显而易见的。

    4.2 抗药的积极作用:患儿抗药心理的实质是为了自我保护,如果强行抗拒用药的患儿家长所提供的信息是正确的话,那么,抗药过程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恰巧弥补了医生与护理在追溯用药史上的遗漏,正是一件大好事。

    5 抗药心理的护理要则
, 百拇医药
    5.1 护士要正确评估患儿的抗药心理:护士执行医嘱、病人服从治疗是医院制度中规定的天经地义之事。须知,这个制度赖于的医学观是生物医学模式,只把病人当作自然人,治的是病,而不注重病人;而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观认为,病人首先是社会人,在治病同时,应注重病人本身。前者限定了病人在医院的活动只是被动地服从,而新的医学观却让病人在诊治护理活动中,不仅有服从,而更重要的是要参与这种与自己生命攸关的医疗护理活动。护士应从医学观宏观的视野去认识抗药心理,就可以理解病人的抗药行为本身也是他的参与的自由。切不可仅从抗药的负面效应去评估抗药的行为,应理解病人。

    5.2 护士要倾听病人的抗药理由:护士要耐心倾听病儿及其家人所提的抗药理由是属于哪一种,先不加评估地接纳下来,不要过早地主观地作结论,更不得粗暴地强令病人服从治疗。但是,也不能无原则地服从病人。立场处于中庸,头脑才能冷静。

    5.3 护士要调查分析病人的抗药行为:首先要调查病人是从何种方式、何种原由来抗药的。然后再去分析其客观性与合理性。再把情况向医生报告,求得合理正确的处理。
, 百拇医药
    5.4 护士要区别对待病人的抗药心理:鉴别是否坚持执行医嘱用药的惟一标准,是能否治愈病儿的疾病。只要能治愈病人的病,即使药物有副作用等,也要劝说病人接受;当然对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即使该药对治疗疾病在理论上有效也不宜择用。

    5.5 护理上的妥协:(1)苦药,如中药可服后含吃糖块或改用糖衣片,或更换剂型(如裸药片可改为糖浆剂等);(2)用药过敏的药品,护士可先自行停服,然后报告医生更换药品;(3)用药后反应的对症处理,如胃肠保护用药的提供,滴入冷液体给予热水袋加温等,护士都可以独立处理;(4)建议医生尽量减少多种剂型,大量地同时用药。

    5.6 病人卫生教育:护士有向病人宣传与教育有关用药知识的义务。(1)劝说病人忍受难以免除的药物副作用(如莨菪类药引起口干等)。(2)对药物过敏的病儿家长,护士应告诉他们同类药品都可引起过敏,例如对阿斯匹林过敏者,若服用去痛片、复方阿斯匹林、头痛粉等都会引起过敏,另外,有交叉过敏的药品也应告知家长,如对青霉素过敏者有可能对头孢氨苄类药物过敏。(3)再次提醒家长在以后看医生时,开处方前要先告知过敏药品名称,以免错误用药而致命。

    作者简介:乔小明(1952-),女,河南兰考人,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收稿日期:2000-04-1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