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78217
颈椎性血压异常发病特点与中医治疗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韦贵康

    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南宁 530001)

    关键词:颈椎病;血压异常;发病特点;中医药治疗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420

    中图分类号 R274.915.5

    在临床中,发现一部分颈椎病伴有血压异常(高血压或低血压)者,经采用颈椎手法治疗,随着颈椎病的治愈或好转,其血压异常也恢复正常或改善,提示这类血压异常与颈椎病有关,故称为“颈椎性血压异常”[1]。为了证实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系统的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提示:颈椎性血压异常占颈椎病6.7%,占人群高血压15~21.9%,高血压约是低血压的10倍。单纯采用颈椎手法治疗,近期治愈50.6%,总有效率88.9%,远期疗效巩固率89.4%,复发率10.6%[2~7]。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此病症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中医分型与治疗,我们在理论上与临床中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现归纳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病理特点

    本病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初步认为是颈椎外伤、劳损、感受风寒湿邪、退变等原因,使颈椎间组织失稳或错位,或组织松驰,肌痉挛,炎症改变等诸因素直接或间接刺激颈交感神经、椎动脉而引起脑内供血障碍,使脑内血管运动中枢功能紊乱而致中枢性血压异常。

    血管运动中枢的低级部位在延髓网状结构,较高级的中枢在丘脑下部,更高级的中枢在大脑皮质的边缘叶新皮质。当颈椎有病损(尤其是上颈段),刺激颈交感神经(尤其是颈上神经节与颈下神经节),使颈内动脉神经与椎动脉神经兴奋性增高,致使丘脑下部的后部缩血管中枢与延髓外侧的加压区受到影响,不断发出异常冲动,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强,血管口径小,血流阻力大,导致高血压;此外,颈交感神经节有纤维发到心脏去,形成心浅丛和心深丛。故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心跳加快,冠状动脉舒张而导致血压升高。相反,当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流障碍,使脑缺血而影响丘脑下部的前部舒血管中枢与延髓内侧的减压区时,可导致低血压。如由于血流的影响,右心室充盈量减低,心排出量减少而出现低血压。据资料报道,脑内舒血管中枢的供血管口径比缩血管中枢的大,有对刺激的反应,后者比前者敏感,所以临床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比低血压的为高。
, 百拇医药
    如颈椎病损发生在下颈段,可引起上肢交感神经与血管功能障碍,而致外周性血压异常,发生在一侧上肢,多为低血压。

    颈交感神经与躯体神经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当颈椎病理刺激经交感神经传入纤维与躯体神经的感觉纤维到达大脑,再由大脑皮层细胞发出信号。通过有关组织到达相应的脊髓节段的侧角细胞,从此,再发出节前纤维到颈交感经节进行交替后,发出节后纤维到达效应器官而引起各种复杂症状。

    此外,高龄高血压患者多伴有脑动脉硬化,而致血流受阻,高血压持续发展,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肌劳损而出现心脏增大,心室肥厚,严重者可心力衰竭;也可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肾小动脉硬化、变窄,严重时出现肾硬化、肾功能衰竭等。

    从中医来看,其病机基础是经络不通引起,颈后部为诸阳经通路,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继而影响脏腑功能,而出现复杂的多种症状。
, 百拇医药
    2 临床特点与诊断

    2.1 临床特点

    (1)多发于40~50岁中年人,少部分是青年人或老年人。多有颈部外伤或劳损史,特别是颈部闪扭伤后或颈部强迫于不良体位工作或睡枕过高或过低,或颈部过度受风寒之后,或重感冒之后颈部酸痛等,容易患病。

    (2)颈部症状:颈部疼痛或仅有轻微酸胀感或冷热异常感,颈活动不便,或活动时常闻及局部有摩擦音。

    (3)伴随症状:早期不明显或轻微,大部分常有眼蒙眼胀,眼易疲劳,不能长时间看书报,眼干涩,视力减退;或出现假性近视,复视,流泪,畏光等。或有发热感,皮肤发红,排汗异常,面部交替性苍白或发红,有时出现长时期的低热,或肢体发凉怕冷、麻木。或有说话乏力,声音低下,或声音嘶哑,常有咽部异物感。或有心慌心跳,心律紊乱,心动过速或过缓,有时胸闷,胸前区胀痛,胃肠蠕动增加或嗳气等。
, 百拇医药
    中后期多伴有眩晕、头痛、耳鸣,甚者出现顽固性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抑郁或焦虑,行走失稳等。

    (4)颈部检查:可有颈部活动障碍,压痛或压痛不显,或肤温降低,或触及棘突或横突偏移,颈一些特殊试验呈阳性等。

    (5)血压检查:早期血压多呈波动,发作期常与颈部劳累损伤等因素有关,血压波动一般经2~3周后缓解;中后期呈持续性高血压或低血压。高血压为舒张压>12.7kPa,或收缩压39岁以下>18.7kPa,40~49岁>20kPa,50~59岁>21.3kPa,60岁以上>22.7kPa者;低血压为舒张压<8kPa,收缩压<12kPa。血压异常表现在双侧上肢血压与卧位、坐位血压差别较大,通常大于1.33kPa以上。血压异常早期的表现,有时是独立存在,无明显的其他全身症状表现,中后期多伴有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的症状,严重时,由于交感神经的痉挛,致血管收缩,使椎动脉供血受阻,引起脑与脊髓缺血,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 百拇医药
    (6)X线检查:X线片检查多有颈椎的异常表现,如颈曲变直,寰枢椎错位,钩椎左右不对称,椎骨增生,项韧带钙化等。

    (7)其他检查:如心电图、眼底、尿、血象等检查,中后期可有异常改变。

    2.2 诊断要点

    (1)多为中年以上患者,颈部不舒或有冷热感,或运动障碍,或活动时有摩擦音,颈部检查有异常表现。

    (2)血压异常,多与颈部症状有关,较轻者1~2天缓解,较重者2~3周后缓解,常为坐位与卧位或两侧上肢血压差别较大,一般大于1.33kPa以上。

    (3)多伴有视力障碍、心慌心跳、咽部异物感、排汗异常、失眠多梦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4)X线检查:颈椎骨关节轻度移位或骨质增生。
, 百拇医药
    (5)其他检查:晚期可有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心肌损害、蛋白尿等表现。

    (6)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压异常。

    2.3 鉴别诊断

    (1)原发性高血压:①原因未明;②常有遗传性;③降压药物有一定效果;④无颈部症状与体征,或发作与颈部症状无明显关系。

    (2)肾性高血压:①青年多见;②常有肾脏病史,尿检查异常;③症状较少,肢体湿冷;④无颈部症状与体征。

    (3)特发性起立性低血压:是全身植物神经对血液循环自动调节机能障碍。①具有大小便失禁、阳痿、无汗、起立性低血压四大主症;②多发生在40~50岁的男性;③有睫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肌张力增强,帕金森样步行;④无颈部症状与体征。

    3 中医分型
, http://www.100md.com
    根据本病的病理与临床特点,按辨证分型方法,可分为以下4个类型。

    (1)瘀结型:多为早期,颈部不舒,血压波动,眼蒙,眼胀,胸闷,上午重下午轻,食欲不振,小便不利,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弦或涩。

    (2)肝热型:颈部胀痛或困重,血压持续偏高,头痛,头晕,头胀,烦热,目赤,口苦咽干,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弦数有力。

    (3)阴虚阳亢型:颈部疼痛或灼热感,血压偏高,头晕眼花,头重脚轻,耳鸣,烦燥易怒,口干,尿黄而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

    (4)气阴两虚型:颈易累,血压偏低,少气懒言,心悸,口干,畏寒,肢冷,舌质淡,苔少或无苔,脉细弱。

    4 治疗

    本病采用中医手法药物等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 http://www.100md.com
    (1)手法治疗 对有颈椎骨关节错位、肌痉挛、炎症改变等用手法治疗(参考颈椎病手法)。我们认为,大多数颈椎性血压异常适宜手法治疗,疗效良好。我们多采用颈椎旋转复位法。

    手法优选指征:①颈椎病伴有血压异常;②卧位与坐位,两上肢的血压差>1.3kPa者;③年龄在60岁以下,病情在5年以下;④血压波动较大的Ⅰ~Ⅱ期高血压;⑤用降压药疗效不明显;⑥无明显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压异常。

    手法禁忌症:①严重心脏病慎用;②Ⅲ期高血压、眼底Ⅲ级变化慎用;③血压>23.9/14.7kPa慎用,可适当服降压药2~3天,待血压略降后再做手法为宜;④颈椎骨结核、骨肿瘤者禁用;⑤年老体弱骨质疏松者慎用。

    (2)药物治疗 ①瘀结型:行气活血散结,用四逆散加郁金、七叶莲、丹参、赤芍等。②肝热型:清热平肝,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③阴虚阳亢型:育阴潜阳,用安痛汤(白芍,两面针,龙齿,甘草)加七叶莲,牛膝,熟地,菊花,勾藤。④气阴两虚型:益气养阴,用双黄麻汤(黄芪、黄精、升麻)加葛根、党参等。
, 百拇医药
    (3)牵引疗法:用枕颌布托牵引,重量4~6kg,每天1~2次,每次0.5~1h,可连作1~2周为1疗程。

    (4)针灸、理疗等。

    (5)手术治疗:对个别病例,如骨质增生明显,压迫椎动脉与交感神经或颈椎滑脱、失稳等,经非手术疗效不明显,严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韦贵康.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37例初步观察.广西中医药.1978,(1):11

    [2] 韦贵康,曾祥发.颈椎旋转复位法对血压影响的对照观察.新医药杂志.1979,(6):25

    [3] 陈忠和,韦贵康,贺俊民.114例高血压与颈椎病关系调查.广西中医药.1982,(2):17
, http://www.100md.com
    [4] 韦贵康,陈忠和,贺俊民.颈椎性血压异常123例临床表现及手法治疗观察.科研资料(河南).1983,(4):28

    [5] 韦贵康.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中医骨伤科杂志.1986,(12):30

    [6] 韦贵康,陈忠和,贺俊民.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性高血压104例远期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88,29(12):53

    [7] 韦贵康,陈忠和,贺俊民.手法治疗颈性血压异常的研究.中医正骨.1991,3(3):1

    收稿日期:1999-05-3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