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放射学实践》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79837
我国神经放射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http://www.100md.com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1期
     作者:吴恩惠

    单位:吴恩惠(300052 天 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放射学实践000101.暨祝《放射学实践》创 刊15周年而作.

    建国50年来,神经放射学的成就是巨大的。本文以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线就我国神经放射 诊断学和介入神经放射学建国50年来的发展轨迹结合国际情况作一回顾与展望。

    一、神经放射诊断学

    1. 传统X线检查阶段 虽然Rntgen发现X线后不久,X线就被用为诊断颅骨骨折,但用于检查颅内疾病则是始于19 18年。Dandy(1918年)用气脑室造影,Dyke(1919年)用气脑造影诊断颅内占位病变和脑 萎缩,Moniz(1927年)用脑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疾病和颅内占位性病变。造影所提供的诊断 信息量有限,但一直被应用到出现了CT。1939年在比利时召开了首届国际神经放射学学术会 议。
, 百拇医药
    我国解放前神经放射学是个空白。建国后,随着神经外科的建立,神经放射学才起步。1953 年《中华放射学杂志》(以下简称“中放”)发表陈又新、荣独山的“脑血管造影术及70例诊 断”论文,标志着神经放射学研究工作的开始。此后,一批神经放射诊断学的论文相继发表 。据统计1952年(创刊)到1966年(“文革”时停刊),在国内当时唯一的刊物“中放”上,发 表神经放射学的论文数占同时期论文总数的8%,说明神经放射学发展是较快的。《颅脑X线 诊断学》(吴恩惠,1962年)和脑血管造影术(王忠诚,1965年)两部专著基本可反映当时我国 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水平。十年浩劫后又出版《脑血管造影图谱》(沈阳军区总医院)和《X线 诊断学》(上海医学院)。

    这个阶段,学术活动与继续教育进行很少。1964年在天津举办为期40天的全国神经放射 学学习班。1965年在天津召开了首次全国神经放射学学术会议。作为正式代表只有天津、上 海、北京、西安、湖南和山东等地的10多位专家。讨论的重点是脑瘤、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的 X线诊断问题。
, http://www.100md.com
    2. 数字化成像检查阶段 1969年Hounsfield设计成功了CT,是医学影像学发展中的里程碑。当时CT只能用于头部扫描 。1973年Ambrose在英国放射学术年会上首次报告了CT在颅脑检查中的应用。这种组织分辨 力高的重建断层图像可直接显示脑及其病变,加上无创、安全、方便而引起医学界的极大震 动。

    CT自身发展迅速,扫描时间与重建时间不断缩短,空间分辨力也不断提高。1989年螺旋扫描 CT问世,1998年又由单层扫描发展到多层扫描,加上强大后处理功能的应用,使得CT图像由 单一的横断面发展到冠状、矢状、三维立体、CTA和仿真内镜等,明显提高了CT的显示能力 ,改变了显示方式。这些新技术在神经放射诊断中的应用,扩展了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 水平。值得提出的是在动态扫描之后,开发了CT脑血流灌注成像,同MR脑灌注成像一样可早 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有望于进行观察脑皮层功能变化和脑瘤血流灌注的研究。

    1978年我国科学的春天到来。1979年上海引进了第一台头部CT,相继北京、天津等地也陆续 有了CT并逐步扩展到县级医院。气体和阳性对比剂脑池造影CT、动态CT、高分辨力CT、三 维成像、CTA均有所开展。CT脑血流灌注成像也与国际同步进行。CT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神经 系统疾病的诊断。自1981年“中放”在国内首次发表2篇CT在脑疾病诊断的应用(天津、上海 )文章以后,CT的论文逐年增加。据统计1983年首届和1998年第五届神经放射学学术会议刊 出的CT论文分别占论文总数的55%和66%。我国第一部CT专著《头部CT诊断学》(吴恩惠,198 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版又获得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著作三等奖。此后有多部 神经系统CT诊断学出版,为发展我国的神经放射学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 百拇医药
    80年代初期,MRI应用于临床,MRI以其多序列、多方位、高的组织分辨力和无创而最适于神 经系统的检查,诊断效果好。改善图像质量、加快成像速度和扩展MRI的功能一直为大家所 关注。20年来MRI的发展速度是可观的。主磁体、梯度系统和射频线圈都有很大改进。新的 脉冲序列不断开发。EPI缩短了成像时间,为开发多种新成像技术打下基础。螺旋MRI可在短 时间内获得多层优质图像,有利于MRA成像。超高分辨力显示,使MRI图像分辨力提高到微米 水平,超高速实时重建显示,于1s内可重建20帧图像,使MR透视得以实现,等等。这些新 成就,推动了包括神经系统MRI应用的发展。头部专用MRI机已应用。当前正在研究超极性气 体和予极化MRI技术等。

    在我国,1985年广州引进第一台MRI设备,以后,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也相继引进,开展 了临床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发表的论文逐年增加。首届神经放射学学术会议,收到MRI 的论文数只占论文总数的5%,而第五届会议则涉及MRI的论文增到30%以上。论文的质量也有 很大提高。1990年在我国首次出版了《神经系统磁共振诊断学》(隋邦森)。后来出版的MRI 专著也都包含了较多的神经系统内容。MRA、MR脊髓造影、功能MRI成像包括MR扩散成像、MR 灌注成像用以诊断早期缺血性脑梗死,血氧水平依赖(BOLD)进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生 体应用MRS等,均有所报道。
, 百拇医药
    影像诊断除了用在脑瘤、脑血管病、脑外伤和先天畸形等以外,我国学者也应用影像学手段 研究诸如癫痫、Alzheimer病、脑变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等。

    神经放射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领域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学科之一。在全国放射学会下成立 了神经放射学组,从1987年到1998年成功地召开了五届学术会议。在历届全国放射学会学术 会议上,神经放射诊断的论文,都占相当的比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1990年在伦敦召 开的第十四届世界神经放射学年会和1994年在日本熊本召开的第十五届年会均有我国学者 参加并作学术报告。每年召开,规模最大,代表着放射学世界最高水平的北美放射学会科学 大会与年会,我国学者踊跃参加。可喜的是1998年我国年轻学者在会上发表了早期脑梗死MR I诊断等论文。

    以“中放”为首的专业核心期刊,都开辟神经放射学专栏。以“中放”为例,1993年~1998 年刊出的神经放射学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17%多,比1953年~1966年的8%增加一倍,而内容 则大都是CT与MRI,反映出向现代神经放射诊断学过渡的态势。
, http://www.100md.com
    二、介入神经放射学

    介入神经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只有30年的历史。由于数字化成像技术,特别是DS A的出现,以及优质的导管、栓塞材料、化疗药物和溶栓药物等的应用,使这门年轻的学科 迅速发展,令人鼓舞。我国介入神经放射学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脑血管内栓塞是应用最 早、最多的介入技术,可有效治疗脑脊髓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脑膜动静脉瘘、 颅内动脉瘤,并取得很好的经验。新型导管的研制与国产化以及插管技术的娴熟,得以行超 选择性血管内插管,导管被送入手术难以达到的区域,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恶性 胶质瘤经血管化疗、闭塞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与PTA治疗也逐步开展起来。有关神经血管 内介入技术的论文分散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和“中放”等刊物上。《介入神经放射 学》(凌锋,1990年)和《介入神经放射影像学》(凌锋,1999年)两部专著,是经血管介入 神经放射学的代表著作,基本可反映我国在这一领域里的学术水平已达到国际水平。

    立体定向技术,在应用MRI以后,定位更加准确,为开展功能神经外科和γ刀与X刀治疗提供 了方便可靠的定位方法。对颅内血肿、脑脓肿抽吸引流、脑瘤的针吸活检已积累较多的经验 。CT导向立体定位治疗高血压血肿疗效好。这一课题(北京)获国家科委“八五”攻关科技 成果奖。
, http://www.100md.com
    导航系统是智能化辅助系统,通过MRI的立体重建,可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在脑手术前设计手 术进路,帮助医生完成精细而复杂的操作,使脑血管和正常脑组织,包括功能区的损伤减 小到最低程度。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地开展了这方面工作,取得很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我国神经放射学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传统X线诊断我们用25年时间赶上了西方国 家55年所走过的历程。现代神经放射学取得了不少可喜成果,其中有些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 进水平。但就全国来看,发展还不够平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不多。这主要是由 于本学科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同影像设备、相关器材及新技术的开发和神经外科的发展密切 相关。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向21世纪,我国神经放射学的发展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就个人 知识所限,提出一些看法,抛砖引玉。

    发展我国神经放射学总的战略思想应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联合基础医学 ,如断面解剖学、神经外科学和医学影像设备与器材的研制与生产单位共同发展。在一个 时期内是“赶”,即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然后,是“超”,即某些课题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 平。关键是创新,少作或不作重复性工作。
, 百拇医药
    三、科学研究

    影像诊断设备与相关器材的开发研制,不论对神经放射诊断学和介入神经放射学都是极为重 要的。靠设备的引进,则只能是“赶”,难于挤进国际先进行列,更难跃居国际领先地位。

    在神经放射学诊断中,CT、MRI与DSA在相当时期内仍是主要的诊断手段,而且形态变化仍然 是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但是功能性成像,通过脑组织代谢变化研究脑疾病,如MRS 、PET 的使用应在具备条件的医院进行。新的成像技术如脑磁图,据报导对癫痫灶的定位有价值。 在疾病研究上,重点应放在提高脑血管病、脑瘤和脑外伤等常见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 准确性上。但是,对于引起痴呆的Alzheimer病,Binswanger病,脑变性疾病以及对癫 痫的影像学研究也应给予注意,现代影像技术学、影像表现同病理标本的对照研究,比较影 像学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此外,基础医学,如颅脑断面解剖学的研究、实验研究等也均须 继续进行。

, 百拇医药     介入神经放射学中,血管栓塞治疗已较为成熟,但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简化操作仍需研 究探索。对脑血管闭塞性疾病PTA治疗,血管内支架的应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 等,也须深入研究。此外,CT介入技术、MR介入技术以及导航系统在颅脑外科的应用,立体 定向技术均需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同样需要进行实验性研究,如PTA再狭窄机制、新型栓塞剂、栓塞方法 以及新器材研制等。通过实验研究可推动临床应用,揭示机制,创建新的治疗方法。

    为了提高诊断水平,应改变当前一些单位按技术分工的管理模式。应按系统建组,使神 经放射学集X线、DSA、CT、MRI等为一体,这有利于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本学科的发展 ,也有利于神经放射学人才的培养。

    此外,加强科间、院间的合作,理、工、医间的协作,联合攻关是非常必要的。

    四、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 http://www.100md.com
    人才培养涉及到后继有人问题,非常重要。能在21世纪初造就出一些素质高、造诣深,成为 本学科带头人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年轻学者。研究生的培养,有计划有目的的出国深造 ,鼓励、支持中青年医生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学术活动,都是造就人才的渠道与办法。要继续 发挥现有的神经放射学培训基地的作用。在注意提高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普及,加强继续教 育的力度,举办各种类型的长期与短期的学习班,以提高诊断与治疗的水平。

    神经放射学学组已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今后在促进神经放射学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学术交 流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我国神经放射学事业在建国后50年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前景光明,相信在广大神经放 射学家的努力下,同相关学科携手并进,必将取得更大胜利。

    1999-10-06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