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放射学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79912
慢性脾淤血并脾多发假性囊肿及脾区牢固粘连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雷武昭

    单位:雷武昭(陕西省韩城市人民医院CT室 715400)

    关键词:

    实用放射学杂志000229 One Case:Chronic Splenic Extravasated Blood Coincided with Spenic Multiple Pseudocyst and Splenic Adhesion Firmly

    病人男性,43岁,农民。以左季肋区疼痛不适1年,加重半月主诉入院。1年前无明显原因左季肋区疼痛不适,半月前自觉疼痛明显加重,且向左腰背部放散,尤以改变体位时为著。

    既往史:15例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修补术。

    查体:T:36.9℃,P 103次/min,R 20次/min,BP16/10 kPa。神清,精神可,发育营养差,轻度盆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正中见一长约10 cm纵形手术瘢痕。肝脾未及,左上腹压痛,无肌卫,未及包块,肠鸣活跃。
, 百拇医药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3.65×1012/L,WBC:7.4×109/L,N 0.72,L 0.28,Hb 94 g/L。肝肾功及尿常规均正常。

    B超:肝胆正常,脾脏重度增大,厚11.5 cm,全脾见多数大小不等之囊状改变,最大7 cm×8 cm,小者米粒大。意见:多囊巨脾。

    CT平扫:肝胆正常,脾脏厚11.58 cm,12个肋单元,实质内见多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之圆形类圆形低密区,多数分隔。最大低密区约8.58 cm×11 cm×7 cm,CT值15.9~18 HU。囊壁薄厚不均,最厚2.2 cm,CT值57.6 HU。与胰尾、胃底、胃体大弯界限不清,且向后挤压左肾上极(附图)。CT诊断:巨脾伴多发假性囊肿。

    手术所见:左上腹直肌切口进腹探查:肝胆正常,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原穿孔修补瘢痕,胃大弯及胃底与巨脾紧密陈旧性粘连,因粘连及大网膜包裹使左季肋区完全封闭,探查困难。巨脾张力极高,分离巨脾表面及大网膜,将粘连于膈肌及侧腹壁之网膜予以剥离,见巨脾表面僵硬、增厚、界限不清,分离中巨脾囊肿破裂,引流棕褐色液体800 ml,巨脾缩小,继续游离脾脏,见左肾上极有巨脾所致压迹,胰尾无法辩认,将脾分块游离切除。标本为一堆碎组织。镜下:脾窦扩张充血,纤维组织增生,网状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脾小结萎缩。病理诊断:慢性脾淤血。
, 百拇医药
    讨论:慢性脾淤血并不少见,大多由肝硬化,门脉高压或心衰所致。但非门脉性脾淤血导致巨脾伴多发假性囊肿罕见。本文病例发病时间较长,15年前有上腹部手术史且无门脉高压及心脏疾患等病史,因此考虑为术后广泛粘连压迫脾静脉造成回流受阻,进而产生脾内不同程度的慢性淤血。由于脾血窦和网状细胞的反应性代偿性增生造成脾脏不断加大借以容纳更多的血液,年长日久的病程促使了脾组织的增生性和退行性改变,导致了出血,纤维化,最终酿成巨脾,后期由于血肿机化,囊变而形成继发假性囊肿及脾周广泛性牢固性粘连,实属少见。附图 平扫:脾脏外形明显加大,厚约11.58 cm,大小为12个肋单元,实质内见多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之圆形类圆形水样低密区,囊内密度均一,最大低密区为8.58 cm×11 cm×7 cm,CT值15.9~18 HU。囊壁最厚处为2.2 cm,与胰尾界限不清,向后挤压左肾上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