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80182
突发性聋100例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李 焱

    单位:李焱(郑州铁路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 郑州 450052)

    关键词:聋;突发;预后;耳鸣;眩晕;听力曲线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990246 突发性聋(突聋)是指短时间内(数天内)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因致聋原因很多,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复杂且不尽相同,故迄今尚无一个简单有效且适用于任何情况的药物或疗法。但掌握影响突聋预后的因素,对其治疗意义重大,可以帮助恢复或部分恢复已损失的听力。作者对100例突聋综合治疗,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突聋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18~66岁,除3例为双耳同时发病外,余为单耳。将100例突聋患者分成5组,分组方法是:A组为伴耳鸣者与不伴耳鸣者;B组为伴眩晕者与不伴眩晕者;C组为发病7d内就诊者与发病30d内就诊者;D组为听力曲线呈上坡型或平坦型者与听力曲线呈下坡型或全聋型者;E组为治疗3d内听力曲线有新改善者与治疗7d听力无新改善者。103耳中就诊时间短者3h,长者0.5a,采取综合疗法,疗程最短者10d,长者达40d。发病7d内就诊者43耳,30d内就诊者60耳;伴眩晕者55耳,不伴眩晕者48耳;伴耳鸣者66耳,无耳鸣者37耳;听力曲线(纯音测听)呈上坡型或平坦型者40耳,呈下坡型或全聋型者63耳;治疗3d内听力有新改善者66耳,治疗7d听力无新改善者37耳。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100例突聋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包括:①选用扩张内耳血管的药物。②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溶解小血栓的药物。③维生素B族药和能量合剂的应用。④类固醇激素药物治疗。⑤其他:中药、针炙、高压氧等。具体治疗1次/d,10d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 突聋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纯音语言听阈(0.5,1.0,2.0kHz)均值(PTA)均>70dB,以骨导PTA值计,治疗后听力恢复至20dBHL以内为治愈;听力提高>30dB为显效;听力提高15~30dB为有效;听力提高不足15dB为无效。

    1.4 结果 将上A、B、C、D、E5组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如下:A组伴耳鸣者与不伴耳鸣者有效率分别为45.5%(30/66)、64.9%(24/37),P>0.05;B组伴眩晕者与不伴眩晕者有效率分别为34.5%(19/55)、70.8%(34/48),P<0.05;C组发病7d内就诊者与发病30d内就诊者有效率分别为81.4%(35/43)、50.0%(30/60),P<0.05;D组听力曲线呈上坡型或平坦型者与听力曲线呈下坡型或全聋型者有效率分别为77.5%(31/40)、31.7%(20/63),P<0.05;E组治疗3d内听力有新改善者与治疗7d听力无新改善者有效率分别为71.2%(47/66)、29.7%(11/37),P<0.05。从以上结果看出A组两者差异无显著性,B、C、D、E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突聋发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其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排除或治疗原因疾病的同时尽早选用可扩张内耳血管的药物,以改善内耳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溶解小血栓的药物应用;维生素B族药物和能量合剂的应用,在发病早期可改善内耳听毛细胞和神经组织的代谢,以免发生变性坏死;有些与内耳自身免疫有关的,可选用类固醇激素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提高血液含氧量等。通过对100例突聋分组综合治疗,推测影响突聋预后的因素与以下几种有关:①突聋预后与发病天数有关,发病在7d内积极治疗者疗效较高;发病30d以上开始治疗者疗效差。②若治疗3d以内听力有新改善者疗效较理想;若治疗1周听力仍无新改善则预后不良。③突聋与是否伴有眩晕症状关系明显,不伴眩晕者疗效显著高于伴有眩晕者。④耳鸣与突聋的预后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⑤突聋疗效与听力曲线类型有关。本结果显示突聋听力曲线呈上坡型或平坦型者具有较理想的预后。因此在目前对突聋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的情况下,了解并掌握影响突聋预后的因素,对其治疗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王湘渝,刘兆华,王强,等.高压氧综合治疗重度特发性突发性聋.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10(6):364

    [2] 任基浩,卢永德,陈忠.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聋103例分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2,17(2):193

    [3] 顾之平,佟玲,孙可淳.突发性聋预后与一些因素的相关性探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8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