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80193
竹黄中红色素的提取与鉴定
http://www.100md.com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寇 娴 张雁冰 赵清治 王桂红

    单位:寇娴 张雁冰 赵清治 王桂红(河南医科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 郑州 450052)

    关键词:竹黄;竹红菌素;分析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990235 竹黄,又称竹赤团子、竹茧、竹参、竹花、淡竹黄、竹三七等,是子囊菌纲肉座菌科(Hypocreaceae)。竹黄属真菌竹黄(Sharaia bambusicola P.Henn)的子座[1]。民间多以泡酒饮服,用于治疗老年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胃痛、呕吐泄泻、急性肝炎和小儿百日咳等疾病。作者从市售竹黄的酒精浸泡液中分离出3种红色主要成分,并对其中的2种进行了结构鉴定等项工作,分别确认为竹红菌甲素和乙素。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300型,日本岛津),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光学仪器厂),薄层层析板(自制)。
, http://www.100md.com
    1.2 试剂 竹黄(药店购置);薄层层析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使用前110℃烘干3h,待用);氯仿、乙醚(均为北京化工厂生产,分析纯);酒精(市售医用酒精)。

    2 实验方法

    市售竹黄112g,用医用酒精浸泡数次,每次用500ml,至浸泡液无红色为止。回收酒精得深红色浸膏14.7g。取少许浸膏溶于氯仿,用10g/L柠檬酸硅胶板进行制备性薄层层析[1],氯仿-乙醚混合溶剂展开,得3个红色带,分别将3个色带洗脱后,丙酮重结晶,得成分1、2、3。分别对1和2进行了结构鉴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构鉴定

    成分1,紫红色晶体(丙酮),熔点208~210℃,微溶于石油醚,溶于甲醇、乙醇,醇溶液红色,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遇碱变绿色,酸化后又变为红色,与三氯化铁反应变暗红色。UVλEtOHmax nm:218,272。IRυKBrmax cm-1:3494~3 345,2924,2853,1704(C=O),1610(C=C),1528,1456,1283,1217,1160。MSm/z:546,528(M+—H2O),513,485,457,57,43。可见光谱:λEtOHmax nm:436,542,581。以上数据均与文献竹菌红素一致[1,2],定为竹红菌甲素。
, 百拇医药
    成分2,褐红色块晶,熔点248~250℃,与三氯化铁反应阳性,遇碱变绿,酸化后重新变红。溶于氯仿、丙酮、乙醇和甲醇。可见光谱λCHCl3max nm:462,580。UVλEtOHmax nm:226,282。IRυKBrmax cm-1:3383,1692,1612,1525,1449,1285,1223。MSm/z:528(M+),513,497,43(基峰)。以上数据均与文献竹红菌乙素一致[1,3]。因而,定为竹红菌乙素。

    3.2 红色素的酸碱变色范围及热稳定性

    竹红菌素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为鲜红色,加碱至pH≥8.2时变为绿色,pH继续增大,颜色不再变化。

, http://www.100md.com     竹红菌素的正丁醇溶液于水浴中分别加热至40℃、60℃、80℃、100℃颜色无变化,吸收峰位置基本不变,表示它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竹红菌素无毒、无味,具保健功能。且着色力较强,溶于酒精和其他有机溶剂,色泽鲜红,可考虑为一脂溶性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

    参考文献

    [1] 胡晓,沈联德.竹黄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华西药学杂志,1992,7(1):1

    [2] 张曼华,陈申,安静仪,等.竹红菌中乙素及脂肪酸的分离鉴定.科学通报,1988,33(7):518

    [3] 万象义,陈远腾.一种新的光化学疗法药物——竹红菌甲素.科学通报,1980,25(24):114, 百拇医药